科研产出
油用牡丹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探讨了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综述了牡丹花、牡丹子油和牡丹子饼粕等的品质特性与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为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综合利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香时间对远安黄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新研制的提香设备,在130℃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间(12.5 min、15 min、17.5 min、20 min和22.5 min)对远安黄茶感官品质、茶叶色泽、理化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提香时间延长,茶叶感官得分先升后降,茶叶的总色差变化不明显,但干茶、茶汤和叶底的色相值(a/b)明显变黄(p<0.01),茶汤和叶底的亮度变小(p<0.01);茶多酚含量明显下降(p<0.01),氨基酸先升后降,2-甲基呋喃等烘炒类型的香气成分的含量升高;提香20 min时远安黄茶的感官得分最高,酚氨比最低(p<0.01),儿茶素品质指数也最高(p<0.01),己醛、苯甲醛、橙花醇、柠檬烯、吲哚和长龙脑等清香和烘炒型香气成分含量最高。因此,采用新设备提香20 min可以作为一种提高远安黄茶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禽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菌影的制备及其裂解效率的测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高裂解效率的致禽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菌影,本研究通过编码15个柔性氨基酸linker采用融合PCR法将噬菌体中Φ174的裂解蛋白E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A基因(SN)串联(E-15L-SN),插入温控表达质粒pBV220,构建重组温控双裂解表达质粒(pBV-ES),采用PCR扩增其温控双基因裂解表达盒(DLS-ES)插入E.coli-Pasteurella(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穿梭质粒pBA1100,构建重组温控双基因裂解穿梭质粒pBA1100-DLS-ES。该质粒可以通过温控制备高裂解率的E.coli和Pasteurella两种菌的菌影。本实验将构建的pBA1100-DLS-ES电转化至致禽肾脏、肠道病变E.coli中,28℃集菌,42℃温控诱导裂解蛋白E和核酸酶A表达。OD_(600nm)值及电镜结果表明,双基因裂解率高于单基因,同时收集菌影时间也比单基因裂解短,42℃诱导2 h含双裂解基因的菌液处理菌体裂解率达到99.9999%,本实验利用菌影形成机制将含青霉素抗性的致禽肾脏、肠道病变E.coli制备成菌影,为新型菌影疫苗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裂解基因E 核酸酶A 致禽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菌影 穿梭质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PyS6PDH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树形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山梨醇是梨树等蔷薇科植物光合作用初级转运产物。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6PDH)是山梨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但是其在不同树形中的调控作用尚未阐明。结果表明,PyS6PDH2基因包含933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1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4.9 ku,理论等电点为8.73,具有亲水性。PyS6PDH2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蔷薇科植物的S6PDH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yS6PDH2蛋白质二级结构元件包括α-螺旋(42.58%)、β-转角(9.03%)、延伸链(18.39%),和不规则盘绕(30.00%)。表达分析表明PyS6PDH2基因在棚架树形叶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疏散分层形,该基因可能是通过促进山梨醇合成从而提高棚架树形的果实品质。
关键词: 梨树 PyS6PDH2基因 山梨醇合成 树形 克隆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湿度下六种拌种剂对小麦苗情及产量影响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
摘要:小麦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一种有效途径。土壤湿度不均会给药剂拌种后小麦苗情造成影响。选取六种常用拌种剂,设置浇水和不浇水两个湿度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六种拌种剂对小麦苗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对小麦基本苗、最高苗、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而湿度只显著影响最高苗和产量(P<0.01),药剂与湿度对小麦产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菜薹新品种鄂红5号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鄂红5号红菜薹是利用雄性不育系ZY1012作为母本,自交系HCT1067作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中晚熟,从播种到始收81~85 d。菜薹少蜡粉,色泽红色,薹粗质嫩,单薹重30~50 g,薹长25~40 cm,薹叶披针形,风味品质佳,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露地秋季种植一般每667 m~2产2 000 kg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冬闲期种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稻草不还田水稻不施肥(CK)、稻草不还田单施化肥(NPK)、稻草原位焚烧还田+化肥(RSB+NPK)、稻草全量还田+化肥(RSM+NPK)、稻草不还田单独种植绿肥+化肥(GM+NPK)以及稻草全量还田+种植绿肥+化肥(RSM+GM+NPK),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不还田的CK及NPK处理相比,RSM+NPK、GM+NPK和RSM+GM+NPK处理模式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耕层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其中多以RSM+GM+NPK处理增幅最大。RSB+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GM+NPK处理与RSM+GM+NPK处理稻谷产量近似,分别较NPK处理显著增加6.9%~11.7%和6.0%~13.4%,3年平均增加9.1%和8.7%,而RSM+NPK和RSB+NPK处理的稻谷产量3年里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江汉平原单季稻作条件下,以冬闲期稻草条带覆盖还田与种植绿肥配合还田为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冬闲 稻草全量还田 种植绿肥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春大棚专用红苋菜新品种贵妃
《农村百事通 》 2017
摘要:早春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红苋菜,2—3月上市,价格高、销路好、效益佳,每亩收入可达万元,为长江流域早春大棚蔬菜种植提供了重要选择。但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红苋菜品种,在早春大棚低温栽培情况下,叶片都不能变红。贵妃红苋菜为早春大棚红苋菜专用品种,2013—2015年,在湖北新洲双柳和上海市郊进行早春大棚示范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