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栽培型向日葵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栽培型向日葵‘龙赏葵1号’为供试材料,筛选出51条叶绿体基因组CDS,进行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利用Codon W 1.4.2、SPSS和在线软件CUSP,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并筛选最优密码子。结果显示‘:龙赏葵1号’向日葵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各位置GC含量为GC1(47.14%)>GC2(39.44%)>GC3(28.42%),密码子末位碱基以A/T为主;ENC取值范围为39.13~59.17,ENC>45的基因共有38个,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RSCU>1的密码子有30个,其余29个以A/U结尾,偏好性明显;相关分析发现,其密码子使用偏好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高频和高表达相结合的方法确认12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分别为CUU、AUA、CCA、ACU、GCU、UAU、UAG、CAU、AAA、GAU、AGU、GGA。
关键词: 向日葵‘龙赏葵1号’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


松嫩盐碱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离子变化规律分析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盐碱退化状态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离子的变化,本研究以松嫩温性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未退化、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退化草地下土壤离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盐碱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离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K~+、Na~+、Mg~(2+)、Ca~(2+)、Cl~-、HCO~-_3、SO_4~(2-)、CO_3~(2-)随盐碱程度加重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显著下降(P<0.05)。随着盐碱程度变化,土壤电导率、pH、全钾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显著下降(P<0.05)。与未退化土壤相比,轻度和中度盐碱草地土壤含水量显著上升(P<0.05),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重度退化盐碱草地速效磷含量显著上升(P<0.05)。土壤TN、AN、AP、K~+与盐碱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未退化草地土壤AN、TN含量较高,而重度退化草地AP、K~+含量较高。本研究为松嫩盐碱退化草地修复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农学学报 》 2024
摘要: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级别及水稻恶苗病田间发病情况,筛选水稻恶苗病抗性品种,采用芽期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0份常规粳稻田间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发生程度不同,水稻恶苗病发病率范围为0.8%~39.9%,平均发病率14.6%,筛选到1个高抗水稻品种,26个抗性水稻品种,抗性品种共占73.3%,总体抗感比为11:4,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对恶苗病抗性存在品种间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本研究为病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恶苗抗病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育种播种机钢索复卷测程装置的结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小区育种播种机定长获取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测量,效率低且作业强度大,严重制约了小区育种机械的快速发展。为此,设计了一种钢索复卷测程装置,采用自动收放式测程,通过探测装置检测钢索固定的钢制或橡胶等材质球体获取小区育种播种机区间位置数据信号。为了确定不同前进速度下钢索复卷测程装置连续工作的合理参数范围,通过样机试验对装置进行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导线轮V型角度在10°~20°之间,往复丝杠长度在400~450mm之间,装置运行稳定且无钢索缠绕和收排线集中等问题,带有触点式的行程开关的信号传输和控制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育种播种机测程的要求。


大庆地区非耕地棚室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提高大庆地区非耕地棚室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保证菌菇产品的安全性,避免其生产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问题。通过广泛地进行生产调研,查阅、收集有关食用菌的生产情况和技术资料,深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调查生产工艺、流程。同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非耕地棚室食用菌样品进行分析检验,获得实测数据,确定了非耕地棚室食用菌的生产过程和栽培工艺。规范了非耕地棚室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菇场要求、栽培工艺、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和贮藏的相关标准,从而促进大庆地区非耕地棚室食用菌生产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实现菌种生产、技术培训、加工包装、市场销售的良性发展。


甜瓜抗枯萎病资源筛选及抗病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中国瓜菜 》 2024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地区甜瓜枯萎病生理小种,探究枯萎病胁迫下甜瓜生理指标变化,完善甜瓜枯萎病抗病评价体系,利用表型鉴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对24份甜瓜资源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m-1为1号生理小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筛选出抗病资源15份,感病资源9份,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其中野生型资源1314抗性最强,发病率仅为10%;栽培种22-152的感病程度最高.利用筛选的两个抗性极端材料在幼苗期接种病原菌并于根部取样,测定抗病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胁迫下的抗病和感病材料生理指标响应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发病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利用功能性分子标记可在早期实现精准筛选甜瓜抗枯萎病品种,相对电导率和CAT及PAL活性可作为抗枯萎病评价的首选指标.
关键词: 甜瓜 枯萎病 抗病资源筛选 生理指标测定 相关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