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Ca2+对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现代化农业 》 2024
摘要: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镉(20mg/L)胁迫,通过对玉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2+(0、2、5、8mmol/L),研究Ca2+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Ca2+显著增加了镉胁迫下南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P<0.05),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对可溶性蛋白的缓解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以5mmol/LCa2+的缓解效果最好.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应用广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较低温度(37~42℃)下扩增DNA或RNA,具有反应时间短、样品制备量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RPA突破了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施时对实验室条件的依赖性,并能高效和灵敏地检测动物疫病病原。基于RPA技术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动物细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论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反应体系和条件、反应原理和产物检测方法等,介绍了RPA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以期为动物疾病快速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马铃薯新品种'牡育薯1号'的选育
《中国马铃薯 》 2024
摘要:‘牡育薯1号’是以‘GP2-12’为母本、‘NS78-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2)230011。‘牡育薯1号’生育期77 d,植株半直立,平均株高约68.8 cm,生长势强,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卵圆形,黄色皮、深黄色肉,芽眼深度中等。平均单株结薯数6.1个,平均单薯重171 g,商品薯率79.70%。干物质含量19.00 g/100 g,淀粉含量13.30 g/100 g,块茎粗蛋白含量2.04 g/100 g,维生素C含量14.20 mg/100 g,还原糖含量1.10%。2年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克新13号’平均总增产9.16%。中抗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牡育薯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进展与今后对策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取得重要进展,绥粳18、龙粳31、绥粳27等品种推广面积多次位列全国常规稻第一;创新了多项育种新理论和方法,"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和保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但与国外或国内其他一些省份相比,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手段比较单一、选择效率较低,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育种等新兴领域创新仍不足.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的方向和对策.


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Ⅳ组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在第0天(青贮前)、第15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第60天时对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青贮第60天时,Ⅱ、Ⅲ、Ⅳ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第3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好氧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和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均可改善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所以从生产实际和节约成本2方面考虑,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较为适宜。
关键词: 糖蜜 复合菌酶制剂 鲜食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数量


一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诊治
《中国养兔杂志 》 2024
摘要:试验采集齐齐哈尔某肉兔养殖场病兔的鼻腔黏膜分泌物,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初步确诊为兔波氏杆菌病。根据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fim N基因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到了478 bp大小的目的条带,鉴定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采用K-B纸片琼脂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比较敏感。


叶面喷施锌肥对小豆产量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小豆产业提质增效,以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2和2023年进行硫酸锌施用浓度和施用次数效果试验.2022年,设置5个ZnSO4浓度(质量百分数为0%,0.1%,0.2%,0.3%和0.4%),在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因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施用浓度(0.3%).2023年,在结荚初期、结荚中期、结荚初期+结荚中期,进行叶面喷施0.3%的ZnSO4筛选出最佳喷施次数.2年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外源ZnSO4可提高小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喷施0.3%的硫酸锌最为适宜,能有效提高小豆百粒重和籽粒锌含量,分别较CK提高6.68%~9.97%和16.17%~25.33%;在结荚初期+结荚中期叶面喷施2次浓度为0.3%的外源ZnSO4可显著提高小豆籽粒锌含量,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较对照分别提高33.33%和48.16%,喷施2次与喷施1次相比,显著提高了冀红352的单株产量.


龙燕1号燕麦新品种的选育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选育高产、优质、适应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燕麦新品种,试验于2015年采用母本边锋和父本牧乐思进行种间杂交,并通过系统衍生法进行选育,对选育得到的燕麦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经选育得到龙燕1号燕麦,其2019—2020年两年平均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分别为15 100.0 kg/hm~2、4 760.3 kg/hm~2,较对照牧乐思、白燕7号分别增产16.84%、11.71%和14.96%、11.11%,差异显著(P<0.05);两年(2022,2023年)多点(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双鸭山市、绥化市)的平均干草产量龙燕1号最高,达9 857.14 kg/hm~2,分别比对照青海444、青引2号增产18.11%、45.30%,差异极显著(P<0.01);在4个试验区哈尔滨市、兰西县、杜蒙县、肇东市的两年平均干草产量分别达到11 812.73 kg/hm~2、9 602.57 kg/hm~2、12 263.64 kg/hm~2和11 961.97 kg/hm~2,比对照白燕7号分别增产11.57%、11.92%、12.60%、11.24%。说明饲用燕麦新品种龙燕1号燕麦相较亲本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在东北三省均可种植。
关键词: 龙燕1号燕麦 新品种 选育 生产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