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养猪生产效率
《猪业科学 》 2024
摘要:养猪业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了14亿人的肉类食品供应,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72 662万头、猪肉产量为5 794万t,显示出其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肉类的需求上升,养猪业需要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升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农艺综合性状鉴定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和油脂来源,提升大豆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多年来杂交亲本利用主栽品种等倾向性习惯导致遗传背景变窄,单产提升缓慢,因此拓宽我国亲本遗传背景,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国、乌拉圭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引进60份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对其花色、结荚习性、叶型、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使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分析方法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9份性状优异的资源可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和WDD00572、WDD01596、WDD03026、WDD00504共4份综合性状优良、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资源。这13份优质大豆资源优化了我国大豆遗传背景,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类型,通过累加优异等位基因的手段,可提升我国大豆综合性状,为我国大豆育种提供优质的植物材料。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产量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 1 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 区,磷酸二铵 10 kg·666.67 n-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 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Ⅰ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我国大豆单产较美国有很大差距,为打破我国大豆生产的困境,提高单产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我国与美国典型高产大豆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大豆单产高于我国大豆单产的原因是大豆品种具有抗草甘膦、高耐密、抗病性好和适应性广等特性,且还具有自然地理条件优异、灌溉技术与管理和田间管理较好等优势.通过分析影响我国与美国大豆单产的原因,提出我国大豆品种育种的未来方向应该注重耐密性和抗草甘膦等.在大豆栽培技术,如在合理密植与施肥技术、科学灌溉与排水、病虫害综合防控、化学调控、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应特别关注.未来大豆高产研究还应关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而为我国大豆高产研究与单产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及装备现状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通过机械化的手段,使单粒种子在三位空间坐标上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使种子在种床上具有精确的播深、行距和株距。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进行了阐释,对核心工作部件和机具装备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最后通过在技术、设备、市场多角度的客观分析,对我国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3种复合益生菌发酵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品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饲料在不同复合益生菌发酵后品质、营养指标及微生物含量变化,筛选适合玉米-豆粕型饲料发酵最优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复合益生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按照不同菌种、剂量复配,复合益生菌接种量为5%,含水量55%.以不添加复合益生菌剂自然发酵的饲料为对照组,以厌氧发酵21 d的饲料为试验组.试验组分为发酵组A(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2∶2∶1)、发酵组B(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JM3=2∶2∶1)、发酵组C(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2∶2∶1).测定发酵后的饲料品质、营养指标、益生菌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益生菌发酵组饲料颜色差异不大,均为金黄色,气味呈酒香或醇香味.对照组呈黄褐色,玉米面粉味.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益生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酵组C最低,为3.90.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降低,粗蛋白、粗灰分、脂肪、淀粉含量均升高,各项指标均以发酵组C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C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代谢能、净能、增重净能和维持净能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发酵组饲料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组C饲料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感官性状、营养指标、钙、磷、代谢能、脂肪酸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按照2∶2∶1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效果最好.


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是由几种益生菌、发酵剂等共同作用制成的一类饲料,利用益生菌产生的各种酶降低饲料中大分子物质及抗营养因子,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饲料的品质、提升饲料的适口性,更利于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可以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因此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在介绍益生菌发酵饲料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发酵饲料 动物生产 应用进展 饲料品质


基于自动导航技术的农机化适配与功能设计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农业机械广泛普及应用,农机产品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自动导航技术作为农机自动作业的关键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与应用的重点.为进一步提升自动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质量,从自动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说明了自动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并从农机产品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角度,分析了农机自动导航技术的适配趋势,针对农机导航展开功能设计,以期对优化导航技术在农机体系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