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敏感、特异、稳定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IBDV-VP2结构蛋白为抗原,通过包被VP2单克隆抗体捕捉VP2结构蛋白的形式,建立鸡血清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VP2-ELISA)。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3mg/L,VP2最佳稀释度为1∶20,夹心ELISA效价1∶12.8,被捡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该方法与禽流感、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及杆状病毒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对琼扩效价为1∶32的IBDV阳性血清的最低检出量为1∶12 800,ROC曲线确定的D450nm临界值为0.236,组内、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本试验建立的VP2-ELISA方法与进口IBDV-ELISA抗体试剂盒平行检测100份背景已知的临床鸡血清样品,总符合率VP2-ELISA(97%)高于进口ELISA试剂盒(96%)。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 单克隆抗体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果实品质模糊综合评判的砂梨熟期配套品种初步筛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砂梨果实品质评价模型,确定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值,为苏南地区不同成熟期砂梨品种的组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综合表现优良的42个砂梨品种为试材,调查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石细胞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各品质指标的权重,得到不同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判值,以综合评判值对参试品种进行分级,结合成熟期确定最佳的砂梨品种组合。【结果】参试的42个砂梨品种中,早熟品种12个,中熟品种20个,晚熟品种10个;果实品质指标中,单果质量、外观综合评价值、内质综合评价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石细胞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权重分别为0.145,0.178,0.164,0.134,0.09,0.100,0.083和0.108。根据不同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评判值可知,42个砂梨品种中,一、二、三、四等品的数量分别为8,11,13,10,其中一等品种中早熟品种4个(‘若光’、‘翠冠’、‘爱甘水’和‘幸水’),中熟品种3个(‘秋月’、‘彩玉’和‘丰水’),晚熟品种1个(‘王秋’)。【结论】苏南地区在今后的引种及建园时,推荐选择‘若光’、‘翠冠’、‘爱甘水’、‘幸水’、‘秋月’、‘彩玉’、‘丰水’、‘王秋’等优质砂梨品种,形成一套涵盖7月下旬到10月上旬成熟的砂梨品种组合。

关键词: 砂梨 果实品质 模糊综合评判法 品种 成熟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黑斑病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与RFP标记转化子的致病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我国梨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梨叶与果实产生黑斑症状及早期落叶,对我国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实验在前期获得强致病性梨黑斑病菌菌株HN-5基础上,建立该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优化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以及转化体系发现梨黑斑病菌HN-5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条件为:菌丝在M R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以0.7 M NaCl+0.8 M Mannitol为稳渗剂,配置复合细胞壁裂解酶(1%崩溃酶+1%裂解酶+1%纤维素酶+1%蜗牛酶),酶解菌丝3 h,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0.5×10~7个·mL~(-1)。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将含有RFP基因的质粒p KD7转入链格孢菌HN-5中,转化效率为6个·μg~(-1)DNA。PCR检测和转化子荧光观察均表明RFP基因整合到了HN-5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致病性分析发现RF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标记转化子致病性未发生变化。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EG (Polyethylene glycol)介导的梨黑斑病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RFP标记菌株,为研究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梨黑斑病菌 原生质体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套袋对早熟梨果实糖酸和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早熟梨套袋对果实糖酸含量及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影响,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研究试材,选择5种纸袋分别进行套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了糖酸组分含量、果实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光洁度及亮度明显提高,以黄白袋HB和复合黑蜡袋FL处理较高,对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山梨醇含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明显降低。黄白袋HB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较HB对照的低6.36%。5种纸袋对果实苹果酸、奎尼酸、总酸的影响较大,而对柠檬酸含量的影响并不大。与对照相比,黄白袋HB、复合黑蜡袋FL的处理果实毒死蜱残留量低37.37%、55.55%。其中,复合黑蜡袋FL与黄白袋HB相比,果实毒死蜱残留量低29.03%,套三层纸袋的果实毒死蜱残留量降低程度好于双层袋。

关键词: 套袋 早熟梨 糖酸 有机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品种扬两优316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广占63-2S为受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广占63-2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扬籼3S,其除了具有广占63-2S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外,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达到抗苗瘟、穗瘟病级1级的抗性水平。以扬籼3S为母本,以粒重高、品质优、配合力好、抗倒性强的恢复系扬恢916为父本,配组选育成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扬两优316,因其产量高、优质、抗稻瘟病、抗倒,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此外,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孢杆菌XZ-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3种大豆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学特性 大豆疫霉病 大豆炭疽病 大豆菌核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地市场培育对蔬菜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性——以东海县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产地市场培育相关理论,选择拥有产地交易市场的东海县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典型案例,对其运营特征、产业价值链及其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产地市场培育主要通过为种植户提供稳定的市场交易平台以及提高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价地位来倒逼合作社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对合作社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政府应当从市场规划、法规政策、财政扶持等方面做好政策保障。

关键词: 产地市场 培育 蔬菜合作社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苏梦6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苏梦6号是品质尤为突出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由母本G42和父本G38配制而成。早春保护地栽培全生育期105~117 d(天),果实发育期30~35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绿色覆细墨绿色齿条带,果皮厚0.44 cm。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糖含量12.3%。单瓜质量1.5~2.0 kg,产量2 000~3 200 kg·(667 m~2)~(-1)。抗枯萎病,适合江苏和北京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西瓜 小果型 苏梦6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蛋白代谢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是大豆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主要通过大豆根部-根瘤体系等一系列途径转化为籽粒蛋白。大豆籽粒蛋白含量远高于其它作物,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大豆籽粒蛋白的特性和分类、综述了其主要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高蛋白大豆为主要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大豆的营养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蛋白分类 代谢途径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和气候对银杏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二者组合对银杏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了古银杏(叶丰)、泰兴大佛指、27#(南京林业大学某品种)、57#(大花穗)4个品种的接穗,试验地点选在广东、云南、四川,每个试验地点均嫁接此4个品种。结果表明:1)27#与57#更容易在云南嫁接成活,泰兴大佛指、27#更容易在四川嫁接成活;泰兴大佛指、57#更容易在广东嫁接成活,总的来说,泰兴大佛指、27#、57#更容易在南方嫁接成活。2)3个试验地点中更有利于4个品种银杏接穗一级分枝新枝长、基茎生长的地方是四川,其次是云南;在云南,4个品种中接穗一级分枝的新枝长、基茎生长最好的接穗品种是27#,其次是57#;在四川、广东最好的均是泰兴大佛指,其次是57#,3个试验地点中嫁接后接穗生长最差的均是古银杏。3)最适合这4个品种的银杏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积累的地点是四川,云南次之;在广东,4个品种的银杏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27#,依次是泰兴大佛指、古银杏、57#;在云南,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27#,再次是泰兴大佛指、57#、古银杏;在四川,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57#,再次是27#、泰兴大佛指、古银杏。4)最适合4个品种银杏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的试验地点是广东,四川次之,云南的含量最低;在3个试验地点中4个品种的银杏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均是古银杏,其次是泰兴大佛指。

关键词: 银杏 品种 嫁接存活率 接穗一级分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