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系稻瘟病抗病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育种单位提供的95份迟熟中粳新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与穗颈瘟抗性分析发现,携带Pi-ta基因的材料有59份,携带Pi-b基因的材料有74份,携带Pi-kh基因的材料有85份,同时携带Pi-ta、Pi-b、Pi-kh抗病基因的材料有37份;其中有1份材料苗瘟抗性等级为5级,其穗颈瘟抗性等级为7级,另外有12份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 5. 00。结果表明,Pi-ta等抗病基因的抗性正在丧失。

关键词: 迟熟中粳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抗性评价 抗性丧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多糖的提取分级及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枸杞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超滤方法对枸杞多糖进行分级,并对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1次时枸杞多糖的提取率可达27.19%。枸杞多糖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 ku的占60.73%,相对分子量在5 ku~30 ku的占23.04%;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分子量为30 ku~50 ku的枸杞多糖组分的Trolox当量为119.45μmol/L,高于未经超滤和其他分子量分布的枸杞多糖组分,提示该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为枸杞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超声波提取 超滤 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海农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江苏沿海农区水稻产业现状、近年来病虫害发生情况、化学农药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综合目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出控制沿海农区水稻有害生物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江苏沿海农区 水稻 病虫害 绿色防控 物理防控技术 生态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计算的蚕豆虫害可见-近红外光谱分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蚕豆叶片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结合导数光谱对健康、少量、大量虫害三种等级的实验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并选择虫害检测最优波段。采用Hadoop,Spark和VMWare虚拟机搭建云计算平台,使用MLlib机器学习库实现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并对三种等级蚕豆叶片全波段和最优波段光谱进行分类建模与预测。结果表明ANN虫害光谱分类模型准确率优于SVM虫害光谱分类模型,并且在云平台上运行效率更高,同时全光谱波段的预测准确性高于最优波段。通过扩展光谱数据集,云计算技术在光谱数据挖掘中的计算效率有显著提升。云计算分类检测可以为作物生物胁迫光谱识别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蚕豆虫害 可见-近红外光谱 云计算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无公害生产对提高优质果品的品质、增强葡萄果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果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科学选用农药是葡萄无公害生产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无公害葡萄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有关关键技术,提出葡萄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用药原则,以期为无公害果品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葡萄 无公害生产 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微环境特征及其对早熟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套袋微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对早熟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早熟梨‘苏翠1号’作为供试材料,选择2种纸袋在盛花期后3个时期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结果】(1)纸袋日平均温湿度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动态上升趋势;在一天中0:00~24:00温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4:00~15:00,最低温度出现在4:00~5:00,以复合纸袋温度极差值差异最大;湿度日变化与温度呈现负相关,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表现为"V"型曲线,湿度极差之间差异较大。(2)不同时期套袋温湿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形成差异的微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形成影响不同。T1处理果皮光洁度和亮度值l*均较高,表现为T1> T2> T3,HT1处理果实蔗糖、果糖、葡萄糖、总糖、SSC、糖酸比等含量均显著高于FT1处理。(3)不同处理对果实大小、单果重、果皮硬度影响不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早熟梨在盛花期后35 d左右套袋较为适宜,套黄白纸袋比复合双光纸袋果实综合品质表现要好。

关键词: 微环境 套袋时期 早熟梨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山药脆片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真空冷冻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四种干燥方式对山药脆片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微观结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合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干燥方式山药脆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山药脆片的物理特性和营养成分的保留均有明显差异,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能产生较好的物理特性,并且较好的保留了营养成分。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结构最完整;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感官评分最高。综合评价结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综合多方面考虑,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是最适合山药脆片加工的干燥方式。

关键词: 干燥方式 山药脆片 微观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P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瓜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的病毒,近年来在中国多地陆续报道其危害,给西瓜、黄瓜等作物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本研究选择2012年采自江苏洪泽的CGMMV西瓜分离物为研究对象,经克隆和序列测定显示其CP基因全长486 bp,编码一个17 500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其亚细胞定位特征,本研究构建了带有YFP荧光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CP-YFP,转化农杆菌后浸润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荧光标签的CP在本氏烟叶片中表达正常。这些结果说明CGMMV编码的CP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18种多氯联苯

色谱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和N-丙基乙二胺(PSA)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前处理净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检测茶叶中18种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茶叶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v/v)超声提取后,通过甲苯溶剂置换,以MWCNTs-COOH和PSA混合吸附剂净化,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时间和净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并评估了优化实验条件下的方法性能。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8种PCBs在5~5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不低于0. 999 8;当加标水平为5、10和100μg/kg时,3种茶叶基质中18种PCBs的平均回收率为90. 7%~115. 2%,相对标准偏差(n=5)为0. 3%~10. 9%;方法的检出限为0. 3~1. 7μg/kg,定量限均为5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样品净化效果好,可用于不同种类茶叶基质中18种PCBs的测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多氯联苯 茶叶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薯麦轮作体系钾肥全部施于薯季提高甘薯和周年产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薯麦轮作是我国甘薯种植的主要模式,施钾对甘薯、小麦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了薯麦轮作中钾肥最佳运筹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钾肥效益。【方法】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六合基地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定位试验,在周年钾肥投入总量K_2O 270 kg/hm~2的前提下,设置5个甘薯(S)/小麦(W)钾肥分配量处理,分别为S0W270、S90W180、S135W135、S180W90、S270W0,重复三次。调查了产量、产量组成和生物量分配,测定了吸钾量、钾生理效率和钾表观平衡。【结果】钾肥分配量显著影响甘薯的块根产量、单株薯数、单个薯重、冠根比、吸钾量和钾生理效率,而对小麦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草谷比、吸钾量、钾收获指数和钾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影响。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均以钾肥全部施于薯季的S270W0处理最高,全部分配于麦季的S0W270处理次之,S270W0的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比薯麦两季分配的S90W180、S135W135、S180W90处理提高20.7%~24.5%(P<0.05)和17.8%~20.9%(P<0.01),S0W270的分别提高了9.9%~13.4%(P>0.05)和8.2%~11.0%(P>0.05)。S270W0处理的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分别比钾肥施两季的处理高5.2%~10.4%和8.5%~30.6%(P<0.01),是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S0W270处理的单株薯数比这三个处理高18.9%~24.8%(P<0.001),但单薯重低于其他处理,较高的单株薯数是该处理甘薯增产的主要原因。S180W90和S270W0处理甘薯整株吸钾量比S90W180和S0W270高出9.7%~16.1%(P<0.05)。随薯季施钾量增加,甘薯冠根比先增后减(P<0.001)、钾生理效率先减后增(P<0.01)、钾收获指数和商品率变化较小(P>0.05)。甘薯吸钾量平均为K_2O 228.0 kg/hm~2,是小麦的2.3倍;钾收获指数平均为0.55,是小麦的5.5倍。薯蔓中储存的钾占甘薯吸钾量的46.6%,薯蔓还田可满足小麦对钾的需求;麦秸中贮存的钾占小麦吸钾量的91.0%,麦秸还田只能满足甘薯吸钾量的39.5%。本研究施钾量下,秸秆不还田,甘薯和小麦年均携出土壤的钾达K_2O 327.9 kg/hm~2,年末土壤速效钾呈快速下降,三个轮作周期后土壤速效钾降低49.2%;秸秆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薯麦轮作施钾量为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土壤钾素平衡。【结论】薯麦轮作中,以钾肥单施于甘薯上,可显著增加单株薯数和单个薯重,增加甘薯产量和周年产量。全部钾肥施于甘薯上,薯蔓还田可以满足小麦的钾素营养。麦秸和薯蔓完全还田条件下,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投入,年施K_2O 134.3 kg/hm~2时即可保持钾素平衡。供试地区土壤和管理条件下,钾肥的管理模式建议为"秸秆还田+适宜施钾量+钾肥全部施于薯季"。

关键词: 甘薯 小麦 轮作 钾肥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