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评价与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区,玉米在生育期内遇到干旱胁迫会使产量大幅度下降。筛选抗旱的玉米品种,对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选择种植适宜的抗旱玉米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lg)作为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用品种耐旱指数(DTIv)来筛选抗旱品种。对新疆正在推广种植的1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和筛选。鉴定出先玉335、新玉29号抗旱性较强,初步筛选出先玉335、郑单958、Sc704、新玉29号等品种适宜在新疆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种植。


北疆冬小麦异地选择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高代定型品系工作效率。【方法】选用已稳定的小麦品系在塔城和安宁渠两点同时种植,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进行分析,确定同点间各参试材料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及两点间同一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两点间在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株高和容重在两地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容重在两点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塔城点的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安宁渠点表现一般的05/7072的材料在塔城点表现较好,其平均产量在这两点位列各参试品系首位。【结论】异地种植冬小麦进行品系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新疆喀纳斯湖区、一号冰川耐低温细菌多样性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新疆喀纳斯湖区和一号冰川土样中的耐低温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在10℃以下可以正常生长的菌株为筛选对象,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并结合16‘S rDNA测序结果,初步鉴定其归属。结果表明,从喀纳斯湖区分离出耐低温细菌共66株,8属;一号冰川分离出耐低温细菌共38株,6属。从多样性指数来看,喀纳斯湖区耐低温细菌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一号冰川,但分布不均匀。结合两地细菌组成及系统发育树来看,Bacillus属在两地都属于优势类群,而一号冰川Pseudomonas属的种类较丰富,初步表明至少存在7个不同种。


不同补水方式对白星花金龟水分平衡的影响
《昆虫知识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分散失和水分补充对新疆新害虫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的影响,在30℃恒温条件下,采用重量法测定白星花金龟脱水过程以及不同补水方式下(补蒸馏水;补盐水;补糖水)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并与步甲、拟步甲的水分代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的脱水与拟步甲科的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相似,在10h内脱水率均约为5%,而斑步甲Anisodactylus signatus 10h内脱水率约为20%。不同补水处理后,白星花金龟体内含水量迅速增加,随后继续脱水;脱水10d后,补蒸馏水、补盐水和补糖水处理的白星花金龟脱水率分别为28%,27%和21%,而未补水白星花金龟的脱水率为34%;未补水处理的甲虫脱水率和补蒸馏水和补盐水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和补糖水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未补水、补蒸馏水、补盐水和补糖水处理的LT50分别约为9,12,13和17d,补糖水能有效延长甲虫的存活时间。糖能有效地增加白星花金龟体内含水量,对维持其体内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


棉花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CoAOMT基因,命名为GhCCoAOMT1(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71)。研究结果表明:GhCCoAOMT1基因cDNA全长960bp,具有一个753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9bp,3′非编码区为198bp,编码25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28.306kDa,等电点为5.39。利用PCR方法克隆了GhCCoAOMT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311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CoAOMT1与来自毛白杨、烟草和苎麻的CCoAOMT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C-CoAOMT1基因在棉花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茎部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表达量依次为根>花瓣>子叶>10d纤维>雄蕊>胚珠>叶。
关键词: 棉花 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TRAP分子标记在棉花海陆渐渗杂交后代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与棉花纤维伸长相关和纤维细胞次生壁发育相关的基因设计了9条固定引物,与42条随机引物组合形成378对引物。从中筛选出亲本间有显著差异长绒棉共显性TRAP(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标记12个。用这12个标记对4个海陆杂交组合、每组合40个BC1单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用3个标记对另7个海陆杂交组合、每组合40个BC1单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发现分离是普遍存在的,在所有检测的BC1代中,平均分离比例接近50%。显示这些长绒棉共显性的标记可以广泛的用于任意海陆杂交或渐渗杂交后代是否携带与标记相关海岛棉基因的选择,不只针对特殊的亲本和一对杂交亲本的分离群体。为实现TRA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棉花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渐渗 分子标记 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