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藻萍的RAPD分析及其在三膘组满江红种间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分类学报 》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满江红AzollaLam .萍 藻共生体中提取DNA进行的RAPD系统分析通常忽视了满江红样品的异质性。本研究通过获得无藻的满江红 ,比较有藻萍、无藻萍和离体藻之间的RAPD指纹图谱。发现从有藻萍中提取DNA的扩增反应来源于萍藻双方DNA的共同影响。依引物和植物样本的不同 ,共生双方对扩增产物的贡献结果不同 ,说明了用无藻萍进行RAPD检测的重要性。对满江红三膘组 5个种的 1 1个无藻萍样本进行了RAPD分析 ,由 9个引物产生的 1 2 7个DNA多态片段用于计算样本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 :3个蕨状满江红A .filiculoidesLam .样本聚为一类 (种内相似系数 :0 .45 6- 0 .70 2 ) ;2个墨西哥满江红A .mexicanaPresyl样本 (相似系数 :0 .5 87)与 2个小叶满江红A .microphyllaKaulfuss样本 (相似系数 :0 .2 0 3)聚为一类 ;2个卡洲满江红A .carolinianaWilld .样本聚为一类(相似系数 :0 .368) ;但 2个洋洲满江红A .rubraR .Brown样本明显分开 (相似系数 :0 .1 90 ) ,其中日本来源的洋洲满江红与蕨状满江红聚合 (相似系数 :0 .2 0 6)。根据现有的RAPD数据 ,结合三膘组满江红同工酶、有性杂交等证据讨论了三膘组中 :( 1 )将日本满江红与大洋洲满江红均认作是A .rubra的合理性问题 ;( 2 )蕨状满江红、?


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AHYT 1和AH105012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菌体单抗,筛选出11个能稳定分泌抗嗜水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对这些单抗进行了特性分析。经单抗类型测定,这些单抗分属IgM、IgG2α2个亚类,且均具有ELISA反应特性,腹水抗体效价在1∶104~1∶106,其中单抗4G4、2H4、GH9具有免疫荧光特性。ELISA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4G4、2H4、FA4、GH9、CF2为嗜水气单胞菌血清型特异性单抗,4G4、2H4识别同一种血清型的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而FA4、GH9、CF2却识别另外一种血清型的嗜水气单胞菌,并且与其他血清型的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以及鳗弧菌、爱德华氏菌、克鲁氏耶尔森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不反应。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单抗4G4、2H4、FA4所针对的抗原是菌体脂多糖(LPS),且它们所识别的LPS抗原表位不同。菌体单抗研究结果表明,4G4、2H4和GH93株单抗可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诊断和血清分型。本研究目的旨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方法和血清分型方法。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


发展闽北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考与若干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闽北山区农村的实际 ,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和整体目标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重点工程和主要措施 ,尤其是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参 3。


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用8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 (Cooke)Sacc.]系对稻瘟病抗性材料云引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接种的8个菌系均表现为抗病反应。用抗病材料云引和感病材料丽江新团黑谷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群体,用上述8个菌系分别对亲本、F1和F2群体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所有8个菌系的抗性均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分离特性(抗感分离比为3∶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云引对四川-43菌系的抗性基因初步定位于水稻的第11号染色体上,与标记RM202的遗传距离为3.8cM。


小菜蛾幼虫头部化学感觉器电镜扫描观察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幼虫头部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头部下方有一对3节的触角,其端节及第2节上具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外颚叶端部边缘和外颚叶侧壁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下颚须2节,端节侧壁有2个板形感觉器,端节端部有8个栓锥形感觉器;在两下颚间和下唇后方有锥形感觉器群,下唇须上有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各一个,在吐丝器前方还有—对锥形感觉器.同时通过对鳞翅目幼虫的化学感觉器、感觉细胞和感觉谱进行讨论,探讨小菜蛾化学感觉器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