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不同活性化物质对精子运动性及受精率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用于体外受精的种公牛精液,分别添加咖啡因、茶碱和己酮可可碱3种黄嘌呤活性化物质,探讨其对精子运动性及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子的运动性,以添加己酮可可碱处理的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茶碱处理的相对较高,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受精率除添加己酮可可碱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种公牛的精子运动性存在差别,但受精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精子 活化剂 运动参数 受精率 IV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超微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讨黑木耳超微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实验材料酪蛋白、粗木耳、细木耳及超微木耳中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水分及灰分的含量 ,采用日立 835 - 5 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采用 76 - 75 0型电感揭合等离子直读仪测定粗木耳、细木耳及超微木耳中无机盐的含量 ;将刚断乳的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即参比酪蛋白、粗木耳、细木耳、超微木耳及无氮饲粒组 ,每组 10只 ,用 AOAC建议配方纯合成的饲料 (含蛋白质 8% )喂养 2 8d,试验最后 4 d进行氮代谢试验。结果 :黑木耳超微粉组的蛋白质真消化率、净利用率、生物学价值、功效比值分别与酪蛋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黑木耳超微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低。

关键词: 木耳 消化 营养评价 蛋白质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对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普通尿素和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在不同施用量、不同施肥方式(普通尿素为基肥+两次追肥;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为接触施肥方式)条件下对移栽稻生长过程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在比普通尿素施氮量(N150kg/hm2)减少30%(N105kg/hm2)和50%(N75kg/hm2)时,对水稻生长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由于包衣尿素在田间的养分释放动态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规律吻合,施用包衣尿素的水稻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水稻产量增加12 7%~14 4%,吸氮量增加27 5%~32 7%;普通尿素和氮肥用量减少30%和50%的包衣尿素3个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9 9%、58 8%和89 9%。此外,施用包衣尿素比普通尿素水稻的子粒粗蛋白质含量提高9 2%~12 2%。

关键词: 水稻 延迟释放 包衣尿素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 25 比较,高油玉米通油 1 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 1 号和四密 25 施磷(P2O5)分别以 45 和 75 kg?ha-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和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期。但两品种吸磷总量均以施磷(P2O5)105 kg?ha-1的处理最高。玉米籽粒磷素主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而通油 1 号籽粒中的磷素比四密 25 更多地来源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营养体的磷素转移。高油玉米通油 1 号具有较高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却低于普通玉米四密 25。适宜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两品种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但施磷对两品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增加不明显。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磷营养 吸磷特性 品质 产量

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概况与发展前景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关键基因ae的发现过程以及高直链淀粉玉米的选育状况和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育种存在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直链淀粉玉米 选育概况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甜高粱资源与利用

种子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甜高粱资源374份,其中地方品种159份,选系(品种)207份,不育系和保持系4对。分布在17个省市区,从云南到黑龙江,从上海到新疆均有种植。通过异地鉴定和系统选育,培育和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经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组配青贮型和加工利用型甜高粱杂交种。

关键词: 中国 甜高粱 资源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Reid类群种质及组配的杂交种在吉林省的应用状况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系主要来源于Lancaster、瑞德黄马牙R(eidYellowDent)、旅大红骨子、塘四平头、吉63群和门14群,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系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子、P群及其它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玉米 改良Reid类群 种质资源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有效积温和成虫飞翔能力的比较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内和同一生态区内(吉林省中部地区)存在不同化性类型,一化性类型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进入滞育,而二化性类型则继续发育。近年来亚洲玉米螟的化性研究表明,不同化性类型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临界光周期和过冷却点均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明确不同化性类型的差异,对于探讨亚洲玉米螟是否存在种下分化具有理论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农4号”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吉农4号"玉米种衣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吉农4号"玉米种衣剂按m(种衣剂):m(玉米)=1∶50和1∶25拌种包衣,在15℃条件下,对玉米出苗没有影响;在5℃条件下,提高出苗率4%。不同剂量及温度条件下均有壮苗、促进根系发育、使叶色浓绿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差异显著;茎粗增加,差异显著。

关键词: 玉米种衣剂 "吉农4号" 安全性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选育报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豆1号是利用"三系"法生产的大豆杂交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正式审定的、可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9A,恢复系为吉恢1号。杂交豆1号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21.9%,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20.8%。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籽粒脂肪含量21.09%,蛋白质含量39.19%。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晚熟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杂交种 杂交豆1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