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豫棉5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为了充分了解转基因杂交棉‘豫棉50’棉花新品种的品种特性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要点,加快其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豫棉50’的选育过程,对2012—2014年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年26点次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结果表明‘豫棉50’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是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转基因杂交棉棉花新品种。

关键词: 转基因杂交棉 ‘豫棉50’ 产量 纤维品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地区香菇中重金属镉含量检测及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香菇子实体及其栽培基质中的重金属镉含量,初步确定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并估算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中镉的富集系数。方法通过随机及定点方式采集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镉的测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的风险矩阵方法进行镉风险等级分析。结果香菇子实体及栽培基质中镉的含量范围分别为:鲜品:N.D.~0.83 mg/kg,干品:0.11~1.9 mg/kg,栽培基质:N.D.~0.29 mg/kg。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子实体中镉的平均含量约为拌料中的4.6倍。结论香菇中的镉来自于栽培基质,自然生长状态下富集系数约为4.6,栽培者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栽培料中的重金属限量来控制子实体中的镉含量。风险矩阵方法对香菇中重金属镉风险等级的评价结果为中风险,为质量安全管理和科学消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香菇 重金属 风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163分子对PRRSV感染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了CD163分子对PRRSV感染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将CD163分子转染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构建稳定表达CD163分子的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系,用0.1 MOI的VR2332株PRRSV感染表达CD163分子的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收获不同感染时间的子代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CD163转染细胞组的PRRSV子代病毒滴度与空载体转染细胞组无明显差异。可见,CD163分子对PRRSV感染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无明显作用。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CD163 病毒受体 猪子宫内膜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处理基本苗少,但个体发育较好,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能够增加幼苗生长量、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是最理想的耕作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整地方式选择、改善整地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小麦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源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起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乳酸菌生物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的深入,利用乳酸菌减少生产中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绿色食用农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当前,乳酸菌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拮抗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去除、真菌毒素降解及果树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和食用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同时提出了乳酸菌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乳酸菌 质量安全 应用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高锰酸钾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棉田中后期叶片感病过早枯衰导致的棉铃质量和纤维品质下降等问题,采用大田试验,以不喷施高锰酸钾为对照(CK),从7月1日开始在棉田喷施0.1%的高锰酸钾溶液,设A(每隔10 d喷1次,至9月20日共9次)、B(每隔15 d喷1次,至9月15日共6次)、C(每隔20 d喷1次,至9月20日共5次)3个处理,研究喷施高锰酸钾对棉花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高锰酸钾溶液均显著提高棉叶叶绿素含量、转化酶活性、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有效缓解后期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生理功能,进而显著提高铃质量和子棉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并提高了衣分和子指。其中,处理A单铃质量提高幅度最大,较对照显著提高28.9%,比处理B、C分别显著提高8.2%、19.7%;子棉产量增幅最高,比对照显著增产28.6%,比处理B、C分别显著增产9.3%、19.1%;纤维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纤维综合品质表现最好。喷施高锰酸钾溶液各处理棉田后期生长表现棉枝紫红、叶色浓绿无病斑、桃大吐絮畅,实现了枝红叶绿吐白絮的高产优质棉田长相,且处理A增产促优效果最好。

关键词: 棉花 高锰酸钾 生理特性 子棉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cm土层土壤入渗过程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土柱顶部开始供水(恒定水头)到水分全部入渗到土柱底部的时间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柱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为:深松>免耕>常规耕作;土柱累积蒸发量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表现为:0~10 cm和50~60 cm土层,免耕>深松>常规耕作;20~50 cm和60~100 cm土层,深松>免耕>常规耕作。随土层的加深,>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10~20 cm)再降低的趋势。在0~4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均以深松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在60 cm以上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免耕>深松>常规耕作,而60 cm土层以下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均低于4 g·kg?1,且在70 cm以下土层,常规耕作>免耕>深松。综上,耕作措施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深松更利于水分就地入渗,而免耕则更利于有机碳的提升和水分的储存,其作用深度在0~60 cm土层。

关键词: 常规耕作 深松 免耕 水分入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别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新县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17

摘要:随着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特色农业发展日益升温,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市场优势。文章以大别山区河南省新县为例,在分析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利用、生态循环、技术支撑、标准化生产、产业链拉长、市场拓宽、政府引导等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特色农业 发展现状 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早熟油菜品种丰产促早栽培技术

种业导刊 2017

摘要:早熟型油菜品种可为下季作物提供良好茬口,推广早熟油菜品种及其配套丰产促早栽培技术,有利于建立油菜—春谷、油菜—烟叶等多种高效益种植模式,从而提高粮油周年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从良种选用、适期播种、足墒下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硼肥、防冻保苗、田间管理、一促四防、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早熟油菜品种丰产促早栽培技术,旨在为广大农户提供种植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 油菜 早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防冻剂对夏黑葡萄嫩芽和巨峰葡萄幼叶抗冻能力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

摘要:为了探讨4种防冻剂对提高葡萄嫩芽和幼叶抗冻能力的效果,以夏黑葡萄扦插幼苗和巨峰葡萄幼叶为试验材料,分别浸渍一定浓度的苞果303、苞果良、氨基丁酸(FP)和水杨酸,然后进行低温处理,以观察和测定嫩芽和幼叶的受冻害情况。结果表明,500倍苞果303和200 mg/L FP药液在稳定细胞膜透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提高保护酶活性等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嫩芽和幼叶的霜冻危害显著减轻。因此,苞果303和FP具有提高葡萄嫩芽和幼叶的抗霜冻能力,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葡萄 防冻剂 抗冻能力 冻害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