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豫南地区花生易受涝灾渍害的问题,加快豫南地区优质、高产、高抗花生新品种推广进程,采用模拟人工湿涝胁迫的方法,对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花生品种开展了耐涝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湿涝胁迫可造成花生荚果产量降低35%~63%,且影响花生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叶片SPAD值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形态受损、根系活力下降、单株结果数和有效果数减少。不同花生品种表现不同,远杂9307和远杂9102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小,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65、0.89、0.69、0.62、0.86和0.60、0.80、0.53、0.86、0.64;白沙1016受湿涝胁迫影响较大,胁迫与正常条件下荚果产量、叶片SPAD值、有效果数、总根长、根系活力的相对值分别为0.37、0.65、0.28、0.33、0.73。应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认为,远杂9307和远杂9102综合抗涝性较强,适宜在豫南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烤烟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烤烟新品种豫烟13号的抗旱性,以主栽品种中烟100为对照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农艺性状、地上部鲜重、干重、根系指标、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中烟100和豫烟13号株高和茎围明显降低;干旱对根、茎、叶干重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单株产量,干旱条件下2个品种产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处理,与中烟100相比,豫烟13号产量受干旱影响程度较小;与中烟100相比较,干旱条件下豫烟13号酶活性增加幅度大。综合各指标来看,豫烟13号抗旱能力优于中烟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生育期MODIS-NDVI的区域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开封市为研究区,采用2005—2013年种植区域冬小麦生育期内16 d合成的250 m空间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和,与冬小麦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得到最佳遥感估产时相,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同时,基于冬小麦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NDV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元回归模型参数进行改进,得到新的估产模型;最后使用开封市2014年的产量数据对估产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构建具有较高精度的估产模型,从而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结果显示,3种估产模型的估产误差均控制在10.55%内,根据3个模型得到研究区内冬小麦最佳产量预测时段为3月下旬,即拔节期;3个模型中,主成分回归估产模型的产量拟合精度最高,达93.12%,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是危害棉花害虫的两个优势种,为探明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将在27℃饲养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卵和初孵若虫每天暴露在不同高温(30、33、36、40℃)4 h,以27℃恒温饲养的为对照,比较两种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27—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盲蝽卵的孵化率先从27℃处理的84.25%上升至30℃处理的94.69%,而后开始下降,36℃处理的孵化率下降为76.84%,到40℃处理时降至44.30%;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则由27℃处理的79.27%上升至30℃处理的87.90%,后逐渐下降至40℃处理的60.24%。在极端高温40℃的处理中,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显著高于绿盲蝽卵的孵化率,表明中黑盲蝽卵较绿盲蝽卵更耐极端高温。在3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盲蝽若虫存活率降低,40℃处理后,绿盲蝽若虫存活率为零,中黑盲蝽若虫存活率为16.74%。同时,高温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影响。27℃处理下,绿盲蝽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64.78粒;30℃处理后,产卵量上升为70.03粒,后随处理温度升高产卵量开始下降,40℃时不能产卵;中黑盲蝽产卵量在27—36℃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63—75粒,显著高于40℃处理的20.75粒。此外,短时高温暴露延长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若虫历期,降低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寿命。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卵的孵化率、若虫存活率、生殖及成虫寿命等均有不利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在极端高温40℃处理下,中黑盲蝽耐热性明显高于绿盲蝽。两种盲蝽在极端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不同,可能是导致它们在棉田内种群季节动态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伴侣促进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58亚型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生物技术通讯 》 2017
摘要:目的:采用分子伴侣pTf16共表达的形式促进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HPV)58亚型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HPV58-L1转入含有分子伴侣pTf16的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在2.0 mg/mL 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20 min之后加入1.0 mmol/L的IPTG,18℃诱导表达24 h,使目的蛋白与伴侣蛋白共表达;重组蛋白经GST亲和纯化后去除GST标签免疫昆明鼠,ELISA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结果:分子伴侣pTf16能显著提高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纯化及去除GST标签,用SDS-PAGE与Western印迹检测,约在相对分子质量50×103处出现特异性反应条带,该条带与截短型HPV58 L1蛋白预期大小相符,免疫动物后经ELISA检测小鼠血清的抗体效价为1∶6400。结论:获得了截短型HPV58 L1蛋白,动物免疫试验证实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制HPV58预防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58亚型 截短型L1蛋白 伴侣分子pTf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酸钠寡糖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镉吸收分布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寡糖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镉(Cd)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d胁迫条件下,施用海藻酸钠寡糖的水稻功能叶片在各生育期的SPAD值及在开花期的净光合速率均较Cd胁迫单独处理有所提高,成熟期水稻的总生物量、经济系数和耐性指数也显著增加,且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较Cd胁迫单独处理增加了2.23%、9.78%、4.99%、5.30%、3.55%和16.82%。在Cd胁迫条件下,施用海藻酸钠寡糖的水稻根中的Cd含量较Cd胁迫单独处理增加了10.61%,而茎、叶和籽粒中的Cd含量分别降低了2.34%、1.98%和3.77%,且茎、叶和籽粒中Cd的转移系数也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寡糖可促进Cd胁迫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并抑制Cd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
关键词: 海藻酸钠寡糖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镉 吸收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开麦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11种杀菌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76.5g/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68.75g/hm2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拔节期病指防效(乳熟期枯白穗防效)分别为62.77%(56.21%)和60.58%(53.45%),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7.65%和21.30%;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32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病穗防效)分别为70.78%(56.57%)和68.84%(46.86%),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44%和24.40%。综合分析,以上药剂可做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红花种质耐低磷筛选指标的鉴定及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获得耐低磷红花种质的形态鉴定指标,并选择磷高效红花种质。[方法]利用水培营养形成的低磷素水平和正常磷素水平对17份红花种质进行耐低磷筛选指标的鉴定及其综合评价。[结果]低磷胁迫下,除根冠比外,苗高、叶长、叶宽、主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根体积这8个指标的生长发育迟缓,但不同品种不同指标间受低磷胁迫后的变异幅度不同。不同基因型红花种质耐低磷能力差异显著,耐低磷能力较强的3份红花种质分别是"原阳红花-3""封丘红花-1"和"永城红花";相对根体积、相对根鲜重和相对地上部鲜重可以作为红花耐低磷种质的筛选指标,可利用红花苗期耐低磷能力的回归模型对红花进行耐低磷能力预测。[结论]筛选出耐低磷能力较强的红花种质,将为培育耐低磷红花新品种和克隆相关磷高效基因提供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优质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 》 2017
摘要:葡萄是属于特别喜欢光线、对土肥水反应极为敏感,生长快、结果早、易丰产,营养价值相当高的一种多年生果树。由于葡萄的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各地发展葡萄的势头十分猛烈。近年以来,对河南省一些葡萄园的生产经济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经营方式落后外,产量过高、品质低劣是造成葡萄价格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葡萄生产除必须注意选择优良品种外,更有必要提高品质,"控产提质"应是今后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栽培理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F33’的休眠性及破除方法浅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休眠性是影响花生种子出苗、贮藏及商品品质的重要性状,寻求适宜的休眠破除方法对于深入了解花生的休眠特性以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油酸花生品系‘DF33’为材料,在25℃的培养箱中,每天一次发芽试验,统计7天的发芽率,直至休眠完全解除。研究了其休眠动态、吸水规律及休眠破除方法,结果发现‘DF33’的休眠期为60天左右;休眠的解除表现为渐进过程;种子发芽期间的吸水速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不同破除休眠的处理方法均对‘DF33’休眠的解除具有一定的作用,而50 mg/L乙烯利和40℃低温连续干燥3天以上的处理效果最佳,且胚根伸长最为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