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不同谷子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差异的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栽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赤峰主栽谷子品种在低氮胁迫下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低氮胁迫下根长较施氮处理显著增长;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9号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赤谷10号氮利用率最为稳定;赤谷5号、赤谷6号耐低氮指数大。赤谷5号在农艺性状和氮累积量及耐低氮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耐低氮胁迫能力。大田栽培试验表明:赤谷6号和赤谷8号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谷子出苗至抽穗期受低氮胁迫的影响较抽穗至成熟期更为敏感。谷子全生育期中,低氮胁迫对拔节期株高的影响较大;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对低氮胁迫影响较大。穗部相关农艺性状较其他农艺性状而言较易受到低氮胁迫影响。穗部性状中,穗长相对于其他性状对低氮胁迫影响较为迟钝,其他性状较为敏感;对低氮胁迫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谷子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综合盆栽试验与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这3个品种耐低氮能力强,适于在赤峰地区相对贫瘠的土壤种植。

关键词: 谷子 氮利用率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DF9基因g.46547645T>G位点对启动子活性和蒙古羊产羔数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产羔数是当前蒙古羊(Ovis aries)育种的首要目标。生长分化因子9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GDF9)是由卵母细胞分泌的一种生长分化因子,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多个绵羊品种中,GDF9基因突变位点与产羔数和排卵率显著相关,为探究GDF9基因启动子区g.46547645T>G位点与蒙古羊产羔数的关联性及其在蒙古羊、乌珠穆沁羊(Ujimqin sheep)、呼伦贝尔羊(Hulunbuir sheep)(大尾型和短尾型)、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和湖羊(Hu sheep)中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对GDF9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上述6种绵羊品种共计416个样本(蒙古羊260只,乌珠穆沁羊36只,呼伦贝尔羊(大尾型和短尾型),小尾寒羊和湖羊各30只),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对g.46547645T>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进而进行关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且通过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该突变位点对GDF9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DF9基因启动子区g.46547645T>G SNP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并且与蒙古羊的产羔数显著相关,该位点在呼伦贝尔羊(大尾型和短尾型)表现为中度多态,在蒙古羊、小尾寒羊、湖羊和乌珠穆沁羊群体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蒙古羊中GDF9基因g.46547645T>G SNP的TG基因型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当g.46547645T>G SNP位点为G等位基因型时,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为T等位基因型时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G等位基因型的启动子活性极显著低于T等位基因型(P<0.01)。综上所述,GDF9基因的g.46547645T>G SNP与蒙古羊产羔数显著相关,同时对GDF9基因启动子活性有显著影响,该位点可作为提高蒙古羊产羔数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蒙古羊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9 (GDF9) 产羔数 蒙古羊 SNPs 启动子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诱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对68株油菜核盘菌的戊唑醇室内敏感性进行了试验。同时通过室内诱导获得抗药性突变株,并分析了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菌核能力及戊唑醇靶标酶基因,为戊唑醇的应用及其抗药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8年从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采集的68株油菜核盘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有效抑制中浓度)介于0.405~2.942μg/mL之间,其中73.5%的菌株EC50值分布于1.0~1.8μg/mL,且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表明受试核盘菌对戊唑醇敏感。通过紫外加药剂联合诱导获得4株戊唑醇的抗药性突变株,其抗性倍数分别为2.6、2.9、3.1、4.7,属于拮抗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菌核能力均显著性降低,说明突变株的环境适合度较低,不易在田间广泛流行;对抗性突变株的戊唑醇靶标酶基因CYP51序列分析得出,其中一株抗药性突变株HN-6R2中CYP51基因编码的第244个氨基酸由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酸,说明该突变株对戊唑醇的抗性可能与K244E氨基酸突变有关。

关键词: 油菜核盘菌 戊唑醇 室内敏感性 抗药性诱导 碱基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全混合饲料在绵羊体外瘤胃发酵中对纤维降解率、纤维降解菌数量及发酵特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利用发酵全混合饲料(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和未发酵的全混合饲料(totalmixed ration,TMR)为发酵底物,探讨2种饲料在绵羊体外瘤胃培养6 h和24 h对产气量、纤维降解率、纤维降解菌数量以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6 h后,FTMR组的气体生成量极显著低于TMR组(P<0.01),乙酸、丙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显著高于TMR组(P<0.05)。培养24 h后,FTMR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极显著高于TMR组(P<0.01),pH值显著低于TMR组(P<0.05),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TMR组(P<0.01),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TMR组(P<0.05),两种重要的纤维降解菌Ruminococcus albus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拷贝数极显著高于TMR组(P<0.01)。说明TMR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以提升纤维降解菌数量、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促进瘤胃发酵。

关键词: 发酵全混合饲料 体外瘤胃培养 纤维降解菌 挥发性脂肪酸 干物质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物理结构及绵羊瘤胃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玉米秸秆调制新技术,用不同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后,与普通玉米秸秆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物理结构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膨化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营养价值,使得秸秆细胞被破坏,易于消化,提高瘤胃内干物质消化率;本试验使用的菌制剂发酵效果不明显,虽然用电镜扫描发现秸秆纤维素束结构形成明显沟壑,以及其瘤胃中干物质消化率比膨化发酵玉米秸秆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膨化发酵 营养成分 物理结构 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及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评价不同添加水平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体外发酵试验,培养底物的精粗比为5∶5,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3%、5%、7%、9%。结果表明:1)7%组的产气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7%。2)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提高了饲粮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NDFD)、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ADFD),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80%、1.43%、3.76%、1.98%(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促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瘤胃发酵功能 体外消化率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绒山羊Wnt10b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内蒙古绒山羊Wnt10b基因构建干扰质粒并转染耳皮肤细胞检测基因表达。以1岁龄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扩增Wnt10b基因CDS序列,连接到pSGU6载体,构成pSGU6-Wnt10b重组质粒,并使用感受态细胞大量扩增提取,所得质粒转染至生长状态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耳皮肤细胞中,提取RNA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中Wnt10b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SGU6-Wnt10b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转染至耳皮肤细胞24 h后出现绿色荧光,并在48 h后荧光强度最高,转染效率达到最大,实验组中Wnt10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 内蒙古绒山羊 耳皮肤细胞 细胞增殖 Wnt10b 质粒构建 脂质体转染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碳固定 土壤保持 内蒙古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煤浆气化渣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改良与菊芋生长的促进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水煤浆气化渣生产量巨大,农业利用是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煤浆气化渣用于改良砂土、栽培菊芋的效果;大田试验设计施用水煤浆气化渣(10500 kg hm-2)和不施用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对照)2个处理。结果表明:播种前,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处理的0~20 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2.09%、全盐含量降低9.5%,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1.91%、254.2%、108.00%、52.74%,土壤含水量增加显著;种植菊芋结束后,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处理的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26.19%、440%、29.8%和416%,pH值和全盐含量降低6.38%和27.8%;同时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土壤pH值升高了8.65%,全盐含量下降13.04%,碱解氮降低了83.90%,土壤全氮、有效磷分别提高了211.86%和64.00%;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处理的菊芋株高、根深、茎粗、地上生物量和产量比对照提高18.56%、26.77%、3.54%、12.57%和6.21%。说明施用水煤浆气化渣和种植菊芋具有改良沙化土壤的作用,且施用水煤浆气化渣能够明显促进菊芋生长。

关键词: 水煤浆气化渣 菊芋 沙化土壤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条件下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培育并种植马铃薯抗黄萎病品种是防控马铃薯黄萎病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对不同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又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利用伤根接种法对搜集到的34份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结果表明,只有‘中薯21号’的病情指数为5.00,鉴定其为高抗黄萎病的品种;表现为中抗水平的品种有11份,约占供试品种的32.4%,‘中薯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等为代表;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6份,占供试品种的47.1%,主要包括‘大西洋’、‘红美’、‘克新1号’等品种;剩余的6个品种如‘康尼贝克’、‘兴佳’、‘中薯9号’等均表现为高感黄萎病,占供试品种的17.6%。本研究中未见对黄萎病呈现免疫的马铃薯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黄萎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