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不同种植模式下苹果园土壤氮磷养分的分布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苹果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在陕西省千阳县2种不同种植模式(矮化和乔化种植)的苹果园区采集土样,通过测定0~100 cm土层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和比较其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 cm深度的土层中,除全磷外,矮化苹果园土壤各养分含量显著低于乔化苹果园(P<0.05),矮化富士、嘎啦苹果园和乔化富士苹果园全氮含量分别为0.60、0.63、0.76 g·kg-1,全磷含量分别为0.58、0.56、0.63 g·kg-1,有效磷含量分别为6.98、3.48、51.00 mg·kg-1;矮化苹果园全氮、全磷以及有效磷含量主要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聚集显著(P<0.05);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相关性显著(P<0.05),矮化苹果园和乔化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过程分别符合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种植模式 苹果园 土壤养分 浅层聚集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茬次与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刈割茬次与制粒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颗粒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与大肠杆菌数量间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选择3个刈割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紫花苜蓿现蕾期刈割,制作草颗粒,取样测定其维生素含量、化学成分及大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B6和Vc含量影响显著(P <0.05),其中,第2茬紫花苜蓿维生素B2、B3、B5含量显著高于第1茬和3茬(P <0.05),第1茬和第2茬维生素B6、Vc显著高于第3茬(P <0.05)。刈割茬次对紫花苜蓿干物质(dry matter, DM)、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影响显著,第2茬紫花苜蓿品质优于第1茬和第3茬。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B3、B5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而制粒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2、B6、Vc、VK1含量(P <0.05)。两个因素的互作效应对紫花苜蓿B1、B6、OM、DM含量影响显著(P <0.05)。大肠杆菌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第1茬<第3茬<第2茬,制粒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的活性(P <0.05)。第1茬紫花苜蓿草颗粒大肠杆菌数量最低。

关键词: 草颗粒 干草粉 营养成分 大肠杆菌 维生素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5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和糖蜜对天然牧草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探究单独或混合添加乳酸菌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无添加剂)、单独添加乳酸菌剂组(3%FW)、单独添加糖蜜组(4%FW)和混合添加乳酸菌剂和糖蜜组(3% FW+4% FW)4个处理组.青贮60 d,开袋测定青贮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结果 显示,单独或混合添加乳酸菌和糖蜜均不同程度的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发酵品质,各处理组的pH值、氨态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独添加乳酸菌剂组有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粗蛋白含量.研究表明,单独添加乳酸菌剂组的天然牧草发酵品质优于单独添加糖蜜组,混合添加乳酸菌剂和糖蜜的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最好.

关键词: 天然牧草;乳酸菌;糖蜜;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剂与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化学成分及其颗粒表面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添加剂和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材料,设置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或丙酸添加剂,然后制作草颗粒,于贮藏0、30、60、90、120、150 d取样测定其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数量.结果 表明: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影响显著(P<0.05),贮藏后期,天然牧草颗粒的NDF和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贮藏时间对天然牧草颗粒的粗蛋白(CP)和有机质(OM)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贮藏期间天然牧草颗粒的DM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贮藏120 d时DM含量趋于稳定.丙酸添加剂显著提高了贮藏期天然牧草颗粒的DM、NDF和ADF含量(P<0.05),降低了其表面附着大肠杆菌和好氧细菌的数量.黄芩添加剂显著提高了贮藏期天然牧草颗粒的OM含量(P<0.05),降低了CP含量,显著抑制了其表面附着酵母菌和好氧细菌的活性(P<0.05).

关键词: 黄芩;丙酸;营养成分;大肠杆菌;好氧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直立型扁蓿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处理对直立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Sojak cv.Zhilixing)幼苗生长及成株后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功率400W、气量15slm的ARTP处理直立型扁蓿豆发芽种子,测定分析不同时间处理(10、20、30和40min)种子的长势情况。结果表明:ARTP处理时间对直立型扁蓿豆播种后幼苗长势无规律性变化趋势,而成株后农艺性状相关指标随照射时间延长整体呈先促进后抑制趋势,一定处理时间范围内单株鲜草产量较对照增加了0.78~2.63倍。其中ARTP处理30min对幼苗生长相关指标和成株后相关农艺性状指标均有显著促进效果;而处理40min的相对成苗率为45.14%,接近半致死剂量,对整个幼苗生长阶段和成株后生长均呈现抑制作用,且其叶绿素含量相对值最低。以上结果为扁蓿豆后续开展ARTP诱变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辐射时间,也为ARTP诱变技术在牧草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诱变育种 扁蓿豆 幼苗生长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草产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用草产品在收获、加工、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易遭受雨淋、干燥不完全或装卸挤压时造成叶片脱落发生真菌性病害,引起品质劣变,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部分真菌毒素会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安全隐患。真菌毒素是继农药残留、病虫害、无机污染物后,影响饲用草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风险因子。饲用草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检测方法、限量标准和风险评估的研究对于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阐述了饲用草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毒素的污染状况及毒性,分析和总结了其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对饲用草产品中真菌毒素风险评估及脱毒方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饲用草产品真菌毒素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用草产品 真菌毒素 检测方法 限量标准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化学药剂和微生物菌剂对腐烂茎线虫的室内触杀活性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药剂和4种微生物菌剂对腐烂茎线虫的室内触杀活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化学药剂与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化学药剂推荐浓度条件下,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6.92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最好,72 h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7.32%,20%噻唑膦水乳剂6.06 g/L与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5.21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次之;用以上3种化学药剂100倍稀释液处理腐烂茎线虫,72 h后20%噻唑膦水乳剂2.00 g/L与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7.00 g/L的效果最好,腐烂茎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61%和81.68%。在供试的4种微生物菌剂中,推荐用量条件下,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500 g/L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最好,72 h的校正死亡率达76.48%,其次为10亿活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66.6 g/L。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在推荐用量基础上增加25%用量可提高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72 h校正死亡率达到85.58%。同时,化学药剂与微生物菌剂在一定浓度条件下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其中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与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腐烂茎线虫在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3.30%;其次为有效活菌数≥200.0亿/g抗根结线虫菌剂粉剂与20%噻唑膦水乳剂的组合,48 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1.68%。本研究为腐烂茎线虫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化学药剂 微生物菌剂 触杀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主要从羊肉价格、羊肉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国内肉羊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对2020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2021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肉羊 产业 技术 发展趋势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碱地紫花苜蓿及其青贮品质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盐碱地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其青贮后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差异性,试验按照土壤含盐量设置NS(含盐量≤1 g/kg)、LS(含盐量>1~≤2 g/kg)、MS(含盐量>2~≤4 g/kg)、HS(含盐量>4 g/kg)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苜蓿刈割后分别青贮发酵30 d和60 d,并分析苜蓿原料及青贮后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青贮后的DM、CP、ADF、NDF、NSC、pH值、乳酸(LA)、乙酸(AA)含量。结果表明: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原料营养品质有较大影响,HS处理的苜蓿原料DM含量最高,NS处理的苜蓿原料DM含量最低。LS处理的苜蓿原料CP含量最高。分别在青贮发酵30天和60天时,4个处理间的青贮苜蓿DM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大,青贮饲料的CP含量逐渐降低,且HS处理的苜蓿青贮CP耗损量最小。在发酵60天时,各处理组pH值从大到小排序为NS>LS>HS>MS。分别在青贮发酵30天和60天时,MS处理的青贮苜蓿的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盐碱化苜蓿在青贮发酵过程中,LS、MS、HS的青贮苜蓿在发酵前后营养物质的耗损量均较小。说明中度盐碱地(MS)苜蓿原料营养品质最佳,NSC和CP含量较高,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足够的发酵底物。且青贮发酵60 d后,中度盐碱地苜蓿青贮营养品质最佳。

关键词: 盐碱地 紫花苜蓿 青贮 发酵时间 蔗糖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