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红肉火龙果糖转运蛋白HpSWEET4b基因克隆、表达和转运活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糖转运蛋白SWEET HpSWEET4b基因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和糖转运活性,为调控果实可溶性糖积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从果肉cDNA克隆HpSWEET4b基因,开展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表达,融合荧光蛋白在烟草叶肉细胞瞬时表达研究亚细胞定位。在酵母己糖吸收缺陷株系表达HpSWEET4b,采用酵母生长互补和胞外酸化方法研究糖转运活性。【结果】HpSWEET4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34 kDa,理论等电点为9.41。HpSWEET4b蛋白含有2个“MtN3_slv”(PFAM编号:PF03083.19)结构域,以及7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pSWEET4b与拟南芥AtSWEET4~AtSWEET8聚为一类,属于SWEET家族II类。HpSWEET4b在茎的表达量极低,在授粉后20 d的果肉表达量最高,并随果实发育显著下降。融合荧光蛋白在烟草叶肉细胞瞬时表达证明HpSWEET4b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经酵母生长互补检测,HpSWEET4b具有葡萄糖、果糖、2-脱氧葡萄糖和甘露糖转运活性,不具有山梨醇、甘露醇和半乳糖转运活性。葡萄糖和果糖均促进酵母胞外酸化,进一步证明HpSWEET4b的葡萄糖和果糖转运活性。【结论】红肉火龙果HpSWEET4b属于SWEET家族II类成员,定位于细胞膜,具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己糖转运活性,主要在授粉后20~23 d的果肉参与质外体和胞质之间的己糖跨膜转运。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果实发育 糖转运蛋白SWEET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转运活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降低辣椒镉吸收和果实镉积累的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作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可增强宿主对镉(Cd)的耐受能力。研究AMF对不同Cd积累型辣椒Cd吸收积累的影响,探索AMF降低辣椒可食部位Cd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黄壤,该土壤上已连续种植辣椒8年。丛枝菌根处理包括接菌(+AMF)和不接菌(-AMF);Cd浓度包括3个水平:0、5、10 mg/kg,分别记作Cd0、Cd5、Cd10;辣椒品种包括Cd高积累型‘辣研101’和Cd低积累型‘辣研201’,3个因素共组成12个处理。辣椒移栽90天后收获,分别测定了辣椒根、地上部和果实干重、Cd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根系分泌物成分。【结果】Cd处理抑制了辣椒生长,随施Cd浓度的增加,株高、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显著下降;Cd10处理下,与-AMF处理相比,+AMF处理‘辣研101’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31.72%,‘辣研201’增加了20.09%;‘辣研101’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了30.75%;‘辣研201’增加了41.93%;+AMF处理下‘辣研101’ Cd的转运系数(地上部/根部)显著增加了48.96%,而‘辣研201’降低了24.04%。+AMF处理降低了各Cd浓度下两品种辣椒果实Cd的富集系数,改变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接菌、根部Cd含量对辣椒果实Cd含量表现出显著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在Cd胁迫条件下,AMF通过减少低积累型辣椒(辣研201)根部Cd向地上部的转运,降低可食部位Cd积累;通过减少高积累型辣椒(辣研101)地上部Cd向果实的转运,降低可食部位Cd积累。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糠替代紫花苜蓿对贵州黑山羊母羊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菌糠替代紫花苜蓿对贵州黑山羊母羊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8只体况相近的贵州黑山羊母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以金针菇和海鲜菇菌糠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紫花苜蓿,依次记为对照组(CK组)、金针菇组(JZG组)、海鲜菇组(HXG组).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JZG组和HXG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JZG组和HXG组瘤胃液中乙酸(AA)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JZG组瘤胃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显著高于HXG组和CK组(P<0.05).聚类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在CK组中较高,而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和螺旋菌门相对丰度在JZG组和HXG组较高;在种和属水平上,奎因氏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溶糊精琥珀酸弧菌等相对丰度在CK组中较高,而毛螺科菌、理研菌科、支原体_girerdii等相对丰度在JZG组和HXG组较高.研究表明,以金针菇和海鲜菇菌糠替代紫花苜蓿调制全混合日粮对贵州黑山羊母羊的育肥效果无不良影响,其中金针菇菌糠效果优于海鲜菇菌糠.

关键词: 金针菇菌糠 海鲜菇菌糠 贵州黑山羊 抗氧化能力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微生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水量与贮存时间对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含水量与贮存时间对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将金针菇菌糠含水量设定为13%、30%、48%、62%、76%,测定金针菇菌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和T-2毒素(T-2)等霉菌毒素含量,记录金针菇菌糠中4种霉菌毒素含量在自然存放1~7 d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饲料卫生标准》对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要求来判定金针菇菌糠中霉菌毒素是否超标.结果表明,在13%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ZEN、OTA和T-2的含量在贮存后的1~7 d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均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阈值.30%、48%、62%、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呈提高趋势.在30%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均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的阈值.在48%、62%和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1、ZEN、OTA和T-2的含量在贮存后的1~2 d内均没有超标.在62%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AFB,的含量在第3 d后超过标准的阈值,三者含量均在第5d超标.在62%和76%含水量下,金针菇菌糠中ZEN和OTA在第7 d均超过标准阈值,其中T-2含量没有超过标准阈值.在低水分含量(13%)下,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在中高水分含量(48%和76%)下,霉菌毒素含量与贮存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霉菌毒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金针菇菌糠在进行安全贮存时需要控制含水量和贮存时间,水分含量在13%以下的金针菇菌糠或出厂2d内的高水分金针菇菌糠,均能够确保霉菌毒素含量不超标.

关键词: 含水量 贮存时间 金针菇菌糠 霉菌毒素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芒果品种(系)果实香气成分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测定贵州不同芒果品种(系)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明确其香气特性,为选育优质芒果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煌芒、台农1号芒和台芽芒等32个芒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系)的香气成分类别及其相对含量,明确其香气特性。【结果】金煌芒、台农1号芒和台芽芒等32个芒果品种(系)共检测出9类103种香气成分,依次为倍半萜烯类(25种)>单萜烯类(21种)>酯类(14种)>醇类(11种)>醛类=其他物质(10种)>酮类(8种)>酸类(3种)>芳香烃类(1种);以月桂烯、3-蒈烯、γ-松油烯、(E,E)-4,6-二甲基-2,4,6-辛三烯和反式石竹烯为芒果香气的基本组成成分。台芽芒的香气种类最多,为54种;椰香芒最少,仅28种。果实的醇类和酯类物质较少,且相对含量均小于10.00%。32个芒果品种(系)聚为2类,类群1包括生吃芒、桂七芒、爱文芒、鹰嘴芒和桂热10号芒;类群2分为2个分支,第一分支包括台牙芒、贵妃芒、QS-002、金兴芒、玉文芒、东镇红芒、热品2号芒、热农1号芒、红芒6号、黔山芒1号和凯特芒,其余16个芒果品种(系)归为第二分支。【结论】贵州不同芒果品种(系)果实的香气成分丰富,共检测出9类103种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月桂烯、3-蒈烯、γ-松油烯、(E,E)-4,6-二甲基-2,4,6-辛三烯和反式石竹烯为芒果香气的基本组成成分。

关键词: 芒果 品种(系) 香气特性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立碗藓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西植物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U-box家族编码E3 泛素连接酶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从而调控蛋白的修饰和降解过程.为鉴定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及基因表达规律,该研究基于小立碗藓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胁迫响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立碗藓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 31 个U-box家族成员,并且不均匀地分布于 14 条染色体上;其分子量大小在 37.75~117.49 kDa之间,等电点介于 5.32~8.55 之间.(2)进化树显示,小立碗藓的U-box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Ⅸ亚家族中,其中亚家族Ⅶ含有小立碗藓成员最多,共 11个(约占 36.67%),说明小立碗藓在历史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且功能多样化.(3)经启动子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具有结合GA和ABA等多个激素的元件.(4)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主要在绿丝体、轴丝体和孢子体S3 时期大量表达.(5)通过ABA、甘露醇和饱和LiCl处理后发现,配子体的拟茎均发生黄化且PpPUB21 的表达量均被显著诱导.推测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在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小立碗藓 U-box家族 基因表达 功能分析 全基因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黔园绿3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园绿3号’黄瓜是以纯合DH系SG049为母本,以纯合DH系SG002为父本配置而成的高产高抗的一代杂交种,从播种到始收58 d,生长势强,果实长棒形,瓜把短,口感微甜,平均单瓜质量0.32 kg,干物质量33.2 g·kg-1,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耐高湿、耐低温寡日照,平均产量10 200 kg·hm-2左右,适宜贵州省露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瓜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中金荞麦醇提物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腹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黔中金荞麦醇提物的饲喂效果,选择36头28日龄巴克夏×可乐猪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A50组(基础日粮)和B50组(基础日粮+1.5%黔中金荞麦提取物),饲喂53 d后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Illumina Nov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A50组相比,B50组断奶仔猪尿素氮(UREA)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A(IgA)极显著增加15.51%(P<0.01),白细胞介素6(IL-6)极显著降低8.61%(P<0.01),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细菌水平上,B50组厚壁菌门相较于A50组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螺旋体门相对丰度降低,A50组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普雷沃菌科_NK3B31(Prevotellaceae_NK3B31)相较于B50组分别增加了 21.30%、50.92%和50.41%;B50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克里斯滕森菌科_R-7(Christensenellaceae_R-7)相较于A50组分别增加了 298.34%和32.61%;真菌水平上,A50组新美鞭菌门为最优菌门(52.78%),B50组子囊菌门为最优菌门(48.53%).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黔中金荞麦醇提取物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减少腹泻的发生.

关键词: 金荞麦 提取物 断奶仔猪 免疫 腹泻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辐射诱变技术的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辐射后代进行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以期解析辐射后代的表型多样性,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改良骨干玉米自交系及创制优势新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南区广泛应用的玉米骨干自交系ZH6218为材料,利用20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对获得的1300个辐射后代进行产量、株型和生育期相关性状变异分析,并通过计算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辐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辐射后代的11个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为6.93%~45.79%,平均为19.69%,其中苞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11个表型性状的H'为1.19~2.10,平均为1.97,其中穗位和行粒数的H'最高,穗行数的H'最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表型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下同),其中百粒重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粒长、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辐射后代被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3份材料,可作为高产种质进一步筛选;第Ⅱ类群包含2份材料,穗位高、百粒重低,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包含511份材料,百粒重较重,综合表现中等,具有一定高产的潜力;第Ⅳ类群包含365份材料,株高和穗位最矮,可作为矮秆材料基因资源进行后续改良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10份优异辐射后代。【结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快速实现骨干自交系的改良及创制新的基因资源,辐射后代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高。筛选出的10份表型性状优异的辐射后代,可作为ZH6218的衍生新材料用于玉米育种研究。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辐射诱变 表型性状 变异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及新品种'贵芨2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芨2号’来源于贵州省安龙县周边山区野生白及种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株高60~70 cm,叶狭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白色带紫红色,块茎具2~3个爪状分枝。生育期570~730 d,栽种2年后可采收,2年生块茎鲜品平均产量62.70 kg·hm-2。功能成分含量高,指标性成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C34H46O17)含量为5.9%。适宜贵州省的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遵义市全年种植。

关键词: 白及 生长周期短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