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一种由粉红粘帚霉引起的青稞根腐病(英文)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根腐病在青稞生产中的危害日趋严重,阻碍了青稞根腐病的有效防控及青海省青稞产业的发展。然而人们对青稞根腐病的研究甚少且病原菌不详。[目的]明确青稞根腐病发生的危害、病原及致病性,为青稞根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青稞根腐病病原,通过形态鉴定与分子鉴定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烧杯水琼脂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共分离得到4株青稞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为Clonostachys rosea,有较强的致病性且致病性差异显著,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青稞根腐病病原菌,并且是一种新的青稞根腐病病原,该类根腐病也是一种新的根腐类病害,在国内外属首次发现。[结论]Clonostachys rosea可引起青稞根腐病且致病性强。

关键词: 青稞 Clonostachys rosea 根腐病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基质对西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旱砂田西瓜栽培的育苗基质配方,以西瓜品种硒砂瑞宝为供试材料,以V草炭?V蛭石=2?1的传统育苗基质为对照,在此基础上添加0.3%的保水剂、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和缓释肥配成9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配方基质对西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幼苗生理生长指标总体表现出随有机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随缓释肥比例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T8处理的西瓜幼苗生理生长指标最优,与CK相比,植株茎粗、茎叶鲜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5.45%、82.49%;总根长、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2.73%和95.57%,壮苗指数显著提高79.78%.因此,T8(V草炭?V蛭石=2?1,10%鸡粪+0.6%缓释肥+0.3%保水剂)为旱砂田西瓜最优育苗基质配方.

关键词: 西瓜;有机肥;缓释肥;保水剂;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玉米茎腐病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遗传多样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甘肃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复合种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2015年和2017年从甘肃省4个生态区采集茎腐病样本,经组织分离及鉴定,选取代表性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114株,采用SSR和VNTR引物结合POPGENE version1.32及NTSYSpc 2.11,进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6个,片段大小为50~300 bp,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44.4个地理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51 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14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93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569 1,多态性位点数为24.75,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19%.4个地理种群的Nei's遗传相似度为0.888 0~0.967 4,遗传距离为0.033 1~0.118 8.分析发现,禾谷镰孢复合种的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占总变异的90.71%.在遗传相似系数0.938 0附近,禾谷镰孢复合种种群聚为3大类群,陇南地区为第Ⅰ类群,河西走廊为第Ⅱ类群,陇东地区和陇中地区为第Ⅲ类群.

关键词: 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禾谷镰孢复合种;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根腐病防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菌剂防效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由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根腐病普遍发生,对藏区农业生产和发展产生了极大威胁。【目的】从青稞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具优良防病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研究菌株间的互作效应以筛选优良菌剂配伍,制作防效优良的防病促生菌剂,以期为青稞根腐病的防治及青稞增产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促生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采用灌根法和叶面接种法测定菌株致病性;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能力,钼蓝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泌吲哚乙酸能力;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田间测定菌剂防效,并采用TOPSIS综合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分离出具固氮、溶磷能力菌株23株,并从中筛选得到6株拮抗能力良好的菌株,其中5株溶有机磷、3株溶无机磷、3株固氮菌,而且均分泌吲哚乙酸;测定其致病性发现对青稞、燕麦、油菜、豌豆等采样区常见作物均无致病性;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1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1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株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 1株;优化筛选得到7种优良组合(SC1-SC7),选择其中4种最优组合(SC2、SC4、SC6和SC7)作为菌剂配方,制作液剂、粉剂和颗粒剂3种剂型菌剂,田间小区测定其防效,发现组合SC7 (短小芽孢杆菌Xpq-3、蜡样芽孢杆菌Xpq-15和不动杆菌Xpq-21)液剂防病促生效果最佳。【结论】青稞根围土壤中存在有优良的防病促生菌株,利用其制作的菌剂对青稞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效。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生防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酵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酿造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监测苹果酵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O2PLS)法模拟微生物与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生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苹果酵素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绝对优势;在属水平上,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酒球菌属(Oenococcu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梨孢菌属(Magnaporthe)和柱隔孢属(Ramularia)的相对丰度较高。每个发酵阶段都有标志性的差异物种。22个细菌属和14个真菌属对7种有机酸、18种氨基酸和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较大,其中醋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与苹果酵素中风味物质的形成高度相关。

关键词: 苹果酵素 发酵过程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高羊茅干草营养成分含量

草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干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于甘肃省庆阳市采集101份高羊茅样品,将湿化学分析结果和NIRS结合,利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最终建立了高羊茅干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灰分(Ash)这7种营养成分的预测模型,其中建立的CP和DM的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3.53和2.55,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实际生产中预测成分含量;OM、NDF、ADF、EE和Ash的预测模型RPD值为2.17、2.04、2.06、2.06和2.02,所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一些饲料生产中的参考.

关键词: 高羊茅;反刍动物;近红外光谱技术;营养成分;湿化学分析;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亚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我国亚麻育成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通过对我国亚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我国亚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7份亚麻育成品种粗脂肪质量分数在34.86%~42.19%之间,平均37.22%;亚麻酸质量分数在39.8%~59%之间,平均49.04%;木酚素含量在5.34~10.99 mg/g之间,平均8.84 mg/g.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3.62%~14.62%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硬脂酸和木酚素,变异系数大于10%;最小的是粗脂肪,为3.62%.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木酚素、亚油酸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极显著负相关,与油酸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和硬脂酸负相关;木酚素与棕榈酸、硬脂酸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油酸负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油酸、棕榈酸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把127份亚麻育成品种划分为4类,第Ⅰ类油酸含量最高,亚麻酸含量最低;第Ⅱ类木酚素含量最高,粗脂肪、亚油酸含量最低;第Ⅲ类粗脂肪、亚麻酸含量最高,油酸、棕榈酸含量最低;第Ⅳ类亚油酸含量最高,木酚素、硬脂酸含量最低.

关键词: 亚麻 育成品种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根腐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及防效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防治青稞根腐病的生防放线菌,从大田采集健康青稞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青稞根表及根际土壤进行放线菌分离筛选;以青稞根腐病原菌木贼镰孢为靶标,利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选取平均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用发酵液法进行复筛并计算其生长抑制率;采用盆栽法测定生长抑制率较高菌株的防效及致病性,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16株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中,复筛得到2株对青稞根腐病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菌株,分别为H35-1和AP11;测定其对青稞根腐病的防效发现,H35-1的防效为30.74,AP11的防效为48.31.对防效较好菌株AP11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酸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的遗传距离为零,1 000次重复自展支持值为100,鉴定其为酸疮痂链霉菌.致病性分析发现,该酸疮痂链霉菌不具有致病性.本研究为青稞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了菌种资源,为青稞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稞;放线菌;根腐病;酸疮痂链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挖掘桃低温应答相关基因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度是影响桃树生长发育以及地理分布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为解析桃品种丁家坝的抗寒机制,挖掘抗寒关键基因,本研究选取低温耐受型丁家坝和敏感型加纳岩桃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在4℃条件下处理2、6和12 h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转录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诱导下两种桃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着冷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并在6 h时出现激增。同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重要渗透调节物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丁家坝的增长趋势高于加纳岩。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丁家坝和加纳岩在冷处理下分别鉴定到569和505个差异基因。丁家坝鉴定到的569个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植物和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MAPK信号通路以及MPK3/6、WRKY22和WRKY24等相关基因在丁家坝的抗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桃抗寒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桃抗寒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候选基因。

关键词: 低温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选取9只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预试期5 d,正试期15 d.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T1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香芹酚(2 g/d),试验2组(T2组)在基础饲粮精料中添加百里香酚(2 g/d).从正试期第10天开始,连续5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正试期最后1天在采食前(0 h)以及采食后1、3、5、7 h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数量.结果表明:1)各组绵羊在采食后1 h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均处于最高水平,采食后3 h瘤胃液pH均降到最低,而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最高,采食后3、5 h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3h最高,白色瘤胃球菌数量在采食后1 h最高.2)从平均值看,与对照组相比,T1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T2组瘤胃液MCP、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液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香芹酚和百里酚香均可影响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及纤维降解菌数量,且香芹酚还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关键词: 香芹酚;百里香酚;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纤维降解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