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62份甘肃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检测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甘肃主栽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CYR34,对62份甘肃近年育成的小麦品种开展温室苗期分小种抗病性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圃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2份小麦材料中,有 61 份(98.4%)、53 份(85.5%)、45 份(72.6%)及 32 份(51.6%)材料分别对 CYR31、CYR32、CYR33 和 CYR34 表现抗病.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结果,20份(32.26%)材料表现全生育期抗性,21份(33.87%)材料表现成株期抗性,21份(33.87%)表现为感病.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携带 Yr17、Yr26、Yr29、Yr30、YrAK58、Yr75、Yr78、Yr80、Yr82、YrSP、QYrqin.nwafu-2BL和QYr.nwafu-4BL基因的材料分别有5、14、4、24、6、16、4、9、4、3、42和12份,同时携带2~6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8、14、9、2和1份,占71.0%.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当前甘肃省小麦品种(系)抗病性水平及所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性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当归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当归中9个酚类化合物,评价不同施肥处理的当归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 以甲醇和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82 nm、流速0.8 mL·min-1、进样体积10μL、柱温30℃条件下,采用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和二级阵列管检测器(DAD),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当归中9个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分离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 当归中9个酚类化合物在20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0.625~40μg·mL-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9%~7.69%,检出限为0.02~0.41μg·mL-1,定量限为0.06~1.35μg·mL-1,回收率为86.20%~103.60%。PCA分析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下当归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72%,生物菌肥2 250 kg·ha-1+有机肥6 000 kg·ha-1(T3处理)可显著增加当归酚类化合物积累量。结论 该检测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当归中9个酚类化合物;T3处理可显著增加当归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该研究结果将为当归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当归 不同施肥处理 酚类化合物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对母牛血清激素、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过瘤胃脂肪对安格斯母牛血清激素、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安格斯母牛随机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母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母牛饲喂基础日粮+100 g/(头·d)的过瘤胃脂肪,试验2组母牛饲喂基础日粮+200 g/(头·d)的过瘤胃脂肪,试验3组母牛饲喂基础日粮+300 g/(头·d)的过瘤胃脂肪。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母牛血清胰岛素和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促卵泡素、黄体酮、雌二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试验3组母牛对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母牛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母牛的第一次配种天数均显著降低(P<0.05),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母牛生产中使用200 g/(头·d)和400 g/(头·d)的过瘤胃脂肪可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繁殖性能。

关键词: 过瘤胃脂肪 安格斯母牛 血清激素 养分表观消化率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百合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作为"甘味"特色优势农产品,对提升当地农民收入和加快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兰州百合采后易褐变,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研究者针对兰州百合采后贮藏保鲜问题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综述了兰州百合的传统保鲜、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技术,梳理并展望了兰州百合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过程中可能运用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尤其对于生物保鲜、复合保鲜方法和交叉学科的应用亟需加强.通过对兰州百合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的综述,有望为兰州百合品质提升和减损增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采后 物理保鲜 化学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中旱作区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是限制陇中旱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配比的关系,以期为马铃薯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陇薯 10 号为供试材料,采用 311-A 最优试验设计,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养分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养分的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效应,确定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增产作用显著,以N180P120K150 处理马铃薯产量最大(44084.53 kg·hm-2),过量施肥或者缺肥均会导致产量下降,肥料对影响马铃薯产量、纯收入与肥料贡献率的作用表现为N>K2O>P2O5,肥料农学效益为P2O5>K2O>N;氮、磷、钾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与单一施肥相比,养分两两配施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二元二次模型为最适模型.采用边际效应计算,基于该最适模型得出旱作区马铃薯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用量为 236.05、70.06、113.62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29∶0.48.可为当地旱区马铃薯的施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旱作区 马铃薯 氮磷钾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414"试验的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

土壤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建立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确立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推荐施肥量,指导马铃薯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方法】通过对会宁县2015~2018年马铃薯“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开展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相对产量、经济最佳施肥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结果】土壤全氮含量与马铃薯产量、N经济最佳施肥量相关性优于土壤碱解氮,因此以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田丰缺指标及推荐施肥量评价指标,分5个、4个、4个等级,并建立了养分丰缺指标施肥区间调控、目标产量及施肥量定量微观调控模型。该区域马铃薯土壤全氮含量分为低(<0.6 g kg-1)、较低(0.6~1.1g kg-1)、中(1.1~1.8 g kg-1)、较高(1.8~2.2 g kg-1)和高(>2.2 g kg-1);速效磷分为较低(<13 mg kg-1)、中(13~25 mg kg-1)、较高(25~31 mg kg-1)和高(>31 mg kg-1);速效钾分为较低(<162 mg kg-1)、中(162~238 mg kg-1)、较高(238~271 mg kg-1)、高(>271 mg kg-1)。【结论】根据地力等级从低到较高,推荐施肥方案分别为N>158.0、134.5~158.0、113.7~134.5、105.9~113.7、0~105.9 kg hm-2;P2O5>136.7、90.4~136.7、75.7~90.4、0~75.7 kg hm-2;K2O>82.2、56.8~82.2、47.0~56.8、0~47.0 kg hm-2。生产中通过检测任一地块土壤养分,代入相关函数模型即可输出该地块经济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马铃薯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配方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牵引对有机栽培党参光合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党参传统平作中后期茎叶荫蔽严重的问题,研究不同立体牵引高度对党参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影响,探寻牵引的适宜高度,提高党参产量和质量。试验设置3种不同立体牵引高度:H1(60 cm)、H2(90 cm)、H3(120 cm),以不牵引自然生长为对照(CK)。结果表明:随着立体牵引高度的增加,党参茎叶生长空间增大,通风透气效果增强,能显著提高党参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增加胞间CO2浓度的吸收,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避免了光合作用被减弱的问题,维持植株个体的碳平衡,促进党参根部的生长发育。党参种子产量依次为H2>H1>H3>CK,H1较CK增加213.41%、H2较CK增加282.43%、H3较CK增加133.95%。党参产量、质量以处理H3最高,鲜产量为6 858.33 kg·hm-2,较CK提高50.59%;干产量为2 398.33 kg·hm-2,较CK提高76.54%;炔苷为0.56 mg·g-1,较CK提高45.22%。由此可见,立体牵引高度对党参光合特性及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中,牵引高度为H3(立体牵引高度120 cm)时,可实现党参产量与品质的最优。栽植方式值得在党参的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党参 立体牵引 有机栽培 光合作用 产量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数学法优化肉苁蓉小茴香咀嚼片的制备工艺

食品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肉苁蓉、小茴香为主要原料,辅以微晶纤维素、β-环糊精、木糖醇和蔗糖制备咀嚼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茴香肉苁蓉配比、微晶纤维素、β-环糊精、木糖醇为主要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色泽、气味、口感、硬度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产品最佳工艺:小茴香肉苁蓉配比1∶9(g/g),以原料(小茴香+肉苁蓉)100.0 g计,微晶纤维素添加量46.0 g,β-环糊精添加量90.0 g,木糖醇添加量45.0 g,蔗糖添加量30.0 g,硬脂酸镁添加量0.5 g.按此工艺制得的苁蓉茴香咀嚼片品质最佳,平均片重0.330±0.005 g,质量差异±5%,崩解时限25.15±0.30 min,平均硬度10 102.623 g,模糊综合评分为87.5分.

关键词: 肉苁蓉 小茴香 咀嚼片 模糊数学法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番茄有机组合肥筛选及其肥效、土壤环境和果实品质效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长期施用传统化肥温室土壤环境质量和番茄品质下降以及有机物料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以玉米秸秆、牛粪、食用菌渣、番茄专用肥和生物菌肥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配方,在室内合成有机物料组合肥,开展了有机物料组合肥对温室番茄土壤环境效应和番茄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组合肥配方组合比例为秸秆粪便菌渣肥:番茄专用肥:生物菌肥=0.9709:0.0243:0.0048,最大利润施肥量为60 t·hm-2.有机物料组合肥施用量与温室番茄种植田总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饱和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可溶性盐、有机质、有机碳、有机碳密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番茄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连续3 a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与传统化肥相比,温室番茄种植田容重、可溶性盐、pH值、真菌分别降低7.91%、12.34%、9.22%、10.26%,Hg、Cd、Cr、Pb分别降低16.28%、27.12%、16.60%、20.05%,番茄硝酸盐、可滴定酸、施肥成本分别降低6.64%、19.57%、11.02%,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8.73%、8.96%、8.45%、16.87%、17.89%,田间持水量、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贮水量分别增加12.57%、10.51%、8.73%、8.96%、8.45%、5.30%,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17.28%、17.27%、8.2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Mn、Zn、Mo分别增加1.74%、1.31%、0.95%、1.82%、1.96%、9.09%,细菌、放线菌数量、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14.35%、6.80%、7.56%、5.71%、11.73%、10.43%,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6.68%、8.96%、10.76%、17.29%,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6.67%、5.26%、5.43%、27.80%、38.30%、55.14%.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改善了温室番茄种植田质量和番茄品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番茄 有机物料 土壤环境质量 传统化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杀螨剂对枸杞瘿螨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高效防治枸杞瘿螨(Aceria macrodonis Keifer)的杀螨剂。[方法]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6种杀螨剂对枸杞瘿螨的防治效果,同时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6种杀螨剂均对瘿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阿维菌素和螺虫乙酯药后27 d的防效较好,达到91.27%和87.57%,其次为甲维盐,达到71.30%,而唑螨酯的防效最低,为50.50%;药后7 d采摘制干的枸杞果实中,6种杀螨剂的残留含量均符合欧盟限量要求。[结论]基于防治效果、农药残留欧盟标准和绿色枸杞标准,在采果期和非采果期均可选用有效成分含量为9 mg/L的阿维菌素、56 mg/L的螺虫乙酯和12.5 mg/L的甲维盐防治枸杞瘿螨。

关键词: 杀螨剂 枸杞 瘿螨 防效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