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陇春4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6年以永2312为母本、高产中间材料4035(中作871/永326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7-2011年通过北育(甘肃省武威市)南繁(云南省元谋县)对后代进行定向选择,2015年获得稳定株系(原代号8509-6)。2021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10003。1特征特性陇春42号属春性小麦。生育期100 d左右,与对照宁春4号熟期相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MMI模型分析胡麻品种稳定性、适应性与试点代表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分析胡麻区域试验资料,科学评价参试品种(基因)与试点(环境)效应,为胡麻品种登记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基于2015至2016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分析了参试胡麻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年20点次试验基因(G)、环境(E)和交互作用(G×E)均达显著水平(P<0.05),环境(E)、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对胡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AMMI模型将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分解为3个互作显著的主成分(IPCA1,IPCA2,IPCA3),分别解释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G×E)变异信息的62.10%、21.19%和6.32%.按照稳定性参数值(Di)大小排序,参试品种Di值大小顺序为G10>G2>G9>G4>G1>G5>G6>G7>G8>G12>G11>G3,12 个参试品种中 G3、G11 和 G12 的稳定性最好,G10、G2和G9稳定性最差,其余品种稳定性一般;试点Di值大小顺序为E2>E6>E7>E4>E1>E8>E3>E9>E5>E 10,10个试点中E2(景泰县)试点代表性最好,E10(镇原县)代表性最差.受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大小(G×E)的影响,不同品种在不同试点具有其特殊适应性.AMMI双标图更直观地展示了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的代表性.本研究为甘肃胡麻区域试验试点设置和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中部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在甘肃中部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在旱作雨养条件栽培种植,以陇单4号为对照,青贮为终端利用目的,测定供试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文玉 3 号的干草产量最高,为 33 026.72 kg/hm~2;株高3.42 m,倒伏率低;保绿性为2级,青贮等级为1级,相对饲喂价值 (RFV) 为156.52,排名第5位。陇单4号产量最低,为 22 603.75 kg/hm~2,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根据田间表现、干草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分析,10个玉米品种中,文玉3号是比较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

关键词: 饲用玉米 营养价值 广河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东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关键词: 大豆;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特征;世代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秆基部节间特性和木质素合成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开展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研究对指导燕麦抗倒伏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燕麦品种蒙燕1号、坝燕6号为抗倒伏材料,以定燕2号和青引2号为易倒伏材料,分析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基部伸长节间形态特征,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差异,探讨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形态特征与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酶活性同燕麦抗倒伏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易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倒伏程度轻,田间实际倒伏率低。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长度较抗倒伏品种高34.17%、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粗度、秆壁厚、茎重、密度、充实度、抗折力、穿刺强度分别较易倒伏品种高29.11%、26.18%、25.80%、27.97%、34.61%、36.23%、36.60%,抗倒伏品种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品种。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抗折力和穿刺强度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62,r=0.9638),与田间实际倒伏率显著(P<0.05)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07)。抗倒伏品种茎秆木质素合成酶酪氨酸解氨酶(TAL)、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高,促使茎秆基部第2伸长节间积累了大量的木质素,提高了细胞壁木质化强度,增大了茎秆机械强度,进而增强燕麦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燕麦 抗倒伏 木质素 酶活性 茎秆抗折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雨养苹果覆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与细根分布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的果园管理方式可影响果树根系生长、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固存,进而改变"根-土"复合体响应关系.对西北陇东旱塬不同覆膜年限(2a、4a和6 a)苹果园表层土壤(0-20cm)细根生长进行调查,并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2mm,0.5-2 mm,0.25-0.5 mm和<0.25 mm).计算团聚体稳定性参数[>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水稳系数(WSC)]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析细根生长与土壤物理结构对长期覆膜的响应,探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固持关系,揭示黄绵土物理结构稳定机制.结果 表明:6a处理通过增加表层土壤黏粒和物理性黏粒比例,改变孔隙结构,抑制细根生长,其根量、根长和根表面积仅为对照(CK)的20.97%、24.66%和41.25%;降低表层土壤团聚体力稳性,其DR0.25、机械稳定性团聚体MWD和GMD仅为CK的82.2%、74.02%和59.38%;对水稳性团聚体的保护作用低于短期覆膜(2 a),其PAD和WSC为2a处理的121.17%和54.56%.2a处理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水稳性和土壤团聚程度,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同时对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提升效果优于6a处理,为6a处理的115.66%和116.6%.大团聚体固持有机碳能力高于微团聚体,但由于长期覆膜团聚体稳定性的下降,6a处理的DR0.25为CK的82.2%,不利于对有机碳的保护,使土壤有机碳水平对团聚体稳定性变异决定性仅为29.55%.连续覆膜引发的频繁干湿交替增加了黏粒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权重,促使表土"隐形"退化,抑制苹果细根在表层土壤中的生长、分布.2a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结构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土壤有机碳累积.

关键词: 覆膜;细根;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择日龄[(60±10)日龄]相近、体重[(21.13±2.07)kg]接近的健康湖羊断奶公羔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Ⅱ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使试验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7.26%和13.44%,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枯草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试验羊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和亮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Ⅰ组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Ⅱ组背最长肌肉的红度值极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P<0.01),枯草芽孢杆菌I组、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肉的pH、剪切力、黄度值、熟肉率以及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具有改善羊肉品质的作用,饲粮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 CFU/g)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断奶湖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20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陇薯20号是以LK99为母本,以冀张薯8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早中熟,生育期89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成株繁茂,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大中薯(>75 g)率80%以上;块茎椭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白皮白肉,单薯质量160 g左右,干物质含量17.28%,粗淀粉含量11.64%,粗蛋白含量2.17%,VC含量139.0 mg·kg-1,还原糖含量0.29%;每667 m2产量2600 kg左右,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LK99,适宜甘肃省陇南、天水、兰州、白银、平凉地区川水地栽培.

关键词: 马铃薯 陇薯20号 有性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掌握贮藏期间萌发能力与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菘蓝种子的科学贮藏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前种子为对照(CK),设4种贮藏条件:C为自然常温干藏(20~25℃)、CG为自然常温硅胶混合贮藏(20~25℃)、D为低温贮藏(0~4℃)、DG为低温硅胶混合贮藏(0~4℃),分别在贮藏的第0、90、180和270 d时取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中渗透调节能力、酶促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并进行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下降,至贮藏结束,C、CG、D和DG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较CK分别显著下降26.50%、14.53%、31.63%和27.35%(P<0.05,下同),发芽势分别下降14.28%、3.06%、22.44%和23.47%,发芽指数分别显著下降32.31%、23.28%、38.90%和45.33%,且CG条件下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贮藏条件.此时,酶促抗氧化系统逐渐失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而MDA含量在初期下降较明显、后期下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一直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的抗氧化酶系统和贮藏物质呈正相关,但与MD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整个贮藏期,种子的萌发指标与SOD和CAT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更高.[结论]菘蓝种子适宜贮藏的条件为20~25℃下与硅胶1:1混合,SOD和CAT活性可反映出菘蓝种子的活力状况,适用于菘蓝种子活力水平的判断.

关键词: 菘蓝 贮藏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油用亚麻 新品系 性状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