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塘甜瓜套种辣椒轻简化种植技术模式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旱塘甜瓜套种辣椒是甘肃河西地区推广的轻简化栽培新模式,利用机械做旱塘可比传统栽培技术提高劳动效率18倍,节约人工成本4 500元·hm~(-2),节水300~400 m~3·hm~(-2),肥料利用率提高20百分点以上,目前已推广1 500 hm~2(2.25万亩)。甘肃省河西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2 800 h(小时)以上,为祁连雪水与井水的混灌区,具有生产甜瓜和辣椒的优越自然条件,


河西冷凉灌区膜下滴灌娃娃菜产量和品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水肥组合对河西冷凉灌区"一膜两管四行式"膜下滴灌娃娃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耐寒金皇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 3 个灌水水平:W1[60%田间持水量(θf),低水]、W2(70%θf,中水)、W3(80%θf,高水)和 3 个施肥水平:F1(N 281-P2O5166-K2O 383 kg/hm2,低肥)、F2(N 330-P2O5195-K2O 450 kg/hm2,中肥)、F3(N 380-P2O5224-K2O 518 kg/hm2,高肥)组合对娃娃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水肥配比明显提高娃娃菜的产量和品质,W2F2 处理产量最高,达 163626 kg/hm2,W2F3 和W3F3 处理与之无显著差异,而W1F3 处理较其降低了 29.07%;W3F2 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W2F3 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相同施肥条件下,中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肥料偏生产力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灌水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娃娃菜产量和品质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性相关关系.经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结合得出,9 个水肥处理可分为 3 个等级.综合考虑娃娃菜品质、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适宜河西冷凉灌区"一膜两管四行式"膜下滴灌娃娃菜的最优水肥处理为W2F2(70%θf,N 330-P2O5195-K2O 450 kg/hm2).
关键词: 娃娃菜 一膜两管四行式 水肥耦合 产量 品质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方品种资源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充分应用其优异性状对于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甘肃省种质库地方品种春化(Vrn-A1、Vrn-B1、VrnD1和Vrn-B3)和光周期(Ppd-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445份地方品种共携带6种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分别为Vrn-A1a (2.5%)、Vrn-B1a (11.0%)、Vrn-B1b(1.6%)、Vrn-B1c (0.5%)、Vrn-D1 (67.4%)和Vrn-B3(0.5%);在检测材料中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分布频率为17.8%。(2)除Vrn-B1a+Vrn-D1外,其余显性春化基因等位变异组合的材料全部分布在春麦区;从春麦区到冬麦区,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呈降低趋势,而隐性等位变异频率呈升高趋势;Ppd-D1a在甘肃省不同麦区均有分布,且冬麦区分布频率远高于春麦区。陇东旱塬冬麦区分布频率最高(35.6%),洮岷高寒春麦区分布频率最低(5.1%)。(3)比较基于资源目录记载的冬春性和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推断的冬春性的一致性,发现春性和弱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高,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低,从甘肃省春麦区到冬麦区,一致性逐渐降低。(4)筛选出83、119和82份地方品种,可分别在春麦区(甘肃省中西部及洮岷高寒春麦区等)、冬季较为温暖的秋播冬麦区(陇南嘉陵江上游、天水南部渭河上游等)及较为寒冷的冬麦区(如平凉、庆阳的泾河流域及天水、定西的北部等)的育种中广泛应用。研究结果为现代小麦育种中发掘利用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甘肃地方品种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等位变异 冬春性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牛羊肉掺假鉴别模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方法对牛羊肉掺杂鸡肉和鸭肉的定性鉴别。【方法】采集新鲜的牛里脊肉、羊后腿肉、鸡胸肉、鸭脯肉各41份,用绞肉机绞碎成肉糜,按照0%、25%、50%、75%、100%的掺假比例分别将鸡肉糜和鸭肉糜掺入到牛肉糜和羊肉糜中,得到4种纯肉样品各41份,牛肉掺鸭肉、牛肉掺鸡肉、羊肉掺鸭肉、羊肉掺鸡肉样品各123份,并采集近红外光谱。利用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 Der)、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 correction,SNV)、2nd Der+S-G、2nd Der+MSC、2nd Der+SNV、S-G+MSC、S-G+SNV等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结合OPLS-DA分别构建牛羊肉掺假定性鉴别模型。根据模型训练集的最高正确判别率以及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原光谱建立的牛肉掺鸭肉模型和牛肉掺鸡肉模型对训练集鉴别准确率均为97.42%,对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和92%;经S-G+MSC预处理的牛肉掺假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24%和90%;经SNV预处理的羊肉掺鸭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13%和92%;经SNV预处理的羊肉掺鸡肉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6.77%和94%;经S-G+SNV预处理的羊肉掺假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24%和97.14%。【结论】研究结果为近红外技术结合OPLS-DA方法对定性鉴别掺假牛羊肉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牛羊肉掺假 近红外光谱 定性鉴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叶面喷施硫酸锌对马铃薯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锌能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阻止细胞内小分子有机物外泄和细胞外病原菌侵染.为此,研究叶面喷施锌对马铃薯叶片的抗病性、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的影响,利用锌的保护作用来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为科学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提供依据.2020-2021 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的马铃薯喷施浓度分别为 0.20%、0.40%、0.60%、0.80%的ZnSO4·7H2O 和对照(喷施清水)5 个处理.喷施锌肥后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抗病性酶活性、调查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考种和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锌肥后马铃薯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ZnSO4·7H2O 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喷施浓度为 0.40%时,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马铃薯收获后,喷施浓度为 0.40%处理的马铃薯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马铃薯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喷施 0.40%的 ZnSO4·7H2O 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性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马铃薯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桃自根砧对NaCl生理生化响应及耐盐阈值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NaCl胁迫下桃自根砧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确定桃自根砧耐盐阈值,选择苗龄为1年的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1号(李1)、樱桃李3号(李3)、樱桃李5号(李5)、RA(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和GF677(Prunus dulcis Mill.×Prunus persica)桃砧木扦插苗为试材进行NaCl处理(质量体积分数0.2%、0.4%和0.6%NaCl)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NaCl含量的增加,5种桃砧木扦插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李1、李3中先升后降,在李5、GF677中则相反,在RA中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在李1、李3、RA中呈上升趋势,在李5中呈下降趋势,在GF677则先升后降.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在李1和RA中呈上升趋势,在李3和李5中先降后升,在GF677中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在李1、RA中先升后降,在李3和李5中呈上升趋势,在GF677中先降后升.相关性分析表明,Na+水平与基质中NaCl含量成正相关,而K+水平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李1的Na+/K+最大,GF677最小.在NaCl胁迫下,5种自根砧叶绿素合成明显受到抑制,荧光动力学参数以及光能吸收、捕获和传递参数均降低,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OJIP)发生变化,其中J、I、P 相降低,且ΔK小于0.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李1、李3、李5、RA和GF677的耐盐性阈值分别为0.37%、0.43%、0.38%、0.46%和0.49%NaCl.综合隶属函数、耐盐系数及耐盐阈值,砧木耐盐性从高到低表现为GF677>RA>李3>李5>李1.综上所述,5种桃自根砧主要通过活性氧清除和渗透调节机制来适应盐胁迫,耐盐性高的砧木能较好地稳定光合反应中心,缓解盐胁迫对其光合系统的伤害.以上结果为揭示耐盐机理及桃耐盐砧木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支撑.


'陇薯8号'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特性及淀粉-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超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的淀粉积累特性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露地平播种植的'陇薯8号'为试材,对盛花期(T1)至其后15(T2)、30(T3)、45(T4)和60 d(T5)的块茎进行蔗糖、淀粉含量测定与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取样期内,蔗糖含量在T1一T3期显著降低,之后有所回升;总淀粉含量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其中T2-T3为激剧增长期,T3-T5增长较缓慢.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 634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茎中的转录表达数据,4个相邻时期比较组T1 vsT2、T2 vs T3、T3 vs T4和T4 vs T5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分别为1 279、427、184和300个,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共有24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在各时期差异表达,其中只有蔗糖合酶基因Soltu.DM.09G031820和Soltu.DM.07G013370、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1G049590、淀粉合酶基因Soltu.DM.02G027020和糖原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3G007710在整个取样期都高水平表达,且在T2和T5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淀粉品种'陇薯13号'.结合蔗糖、淀粉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推测Soltu.DM.09G031820,Soltu.DM.07G013370、Soltu.DM.01G049590和Soltu.DM.02G027020可能在'陇薯8号,块茎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甘肃藜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能差异比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甘肃藜麦品种之间的经济效益及营养品质,以期为不同陇系藜麦推广、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天祝试验站种植的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陇藜5号、陇藜6号、陇藜7号及陇黑藜1号为研究对象,对这8个品种藜麦的经济指标、化学成分、矿物元素含量及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如陇藜4号亩产量、蛋白质含量、钙含量、铁含量、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中亩产达到了265 kg,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富硒植物标准;陇藜5号千粒重显著高于另外7个品种(P<0.05);陇藜6号发芽率达到了96%,明显高于其它品种(P<0.05);陇藜7灰分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陇藜3号和陇黑藜1号含有丰富的总酚和总黄酮,较其它品种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P<0.05).[结论]陇藜4号相较于其它品种表现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及营养价值,而陇藜3号和陇黑藜1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食物开发和应用推广.


甘肃中部春播燕麦不同刈割期产量和品质比较研究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8个春播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2017—2018年的4个刈割时期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以筛选出甘肃中部旱区燕麦饲草高产优质的最适刈割时期。结果表明:燕麦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相对饲草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受刈割时期间变化影响较小,品种与刈割期的互作效应对饲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不同燕麦品种饲草产量随刈割时期后移逐渐增大,乳熟期刈割鲜、干草产量最高,平均为33 483.3和7 377.45 kg·hm-2,较孕穗期、抽穗期及开花时期高15.01和20.81%,9.73%和13.82%,5.25%和8.03%,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分别为26.05%和52.29%,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2.29和171.43。从高产优质协同平衡的角度分析,甘肃中部旱作区春播燕麦适宜在乳熟期刈割,既可保质保量,又能高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