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EMS对甘啤8号大麦种子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啤酒大麦种子甘啤8号萌发期及苗期的影响,优选适宜的诱变条件,本试验对浸水萌动后的种子进行EMS诱变处理,共设置7个浓度(0.2%、0.3%、0.4%、0.6%、0.8%、1.0%、1.2%),3个时间段(8 h、12 h和16 h)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诱变浓度增加,单日的萌发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浓度下单日相对发芽率8 h>16 h>12 h;发芽势也呈下降趋势,8 h、12 h和16 h处理发芽势最大值分别为84%、66% 和82%;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显著(p<0.05).5d发芽率能达到40% ~60% 的诱变组合为0.8%+8h,0.4%+12h,0.4%+16 h;萌发指数随诱变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延长显著下降(p<0.05);EMS诱变剂对大麦种子芽长和根长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随着EMS浓度增大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均呈显著下降趋势.8 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受到抑制;12h处理、浓度大于0.6%,根长受到抑制;16h处理、浓度大于0.8% 时,根长和芽长均受到抑制;苗期性状显示,EMS 0.4%+16 h诱变条件下,显示出叶面窄、白条叶、穗长、花芒等明显不同于ck的性状.

关键词: EMS 萌发指标 苗期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硫酸对羊粪堆肥进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羊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材料,分别配置浓度为1、2、3 mol/L的硫酸作为添加剂,采用条垛式堆肥进行50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C/N及氮损失率.结果表明:添加硫酸处理的堆体温度升到50℃以上需要的时间比未添加硫酸的CK处理缩短4~6 d,堆体的高温保持时间随加入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延长,EC值、种子发芽指数随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硫酸浓度为2和3 mol/L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3.0%和84.2%,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16.32%和13.16%.硫酸浓度为2 mol/L时,总氮损失率最低为24.03%,保氮效果最好.羊粪条垛堆肥过程中,分别在第0、10、20 d添加浓度为2 mol/L的硫酸2 L/m3,不仅可以加快堆肥腐熟进程,而且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全氮含量,保氮效果显著.本研究为硫酸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粪污堆肥生产优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羊粪 硫酸浓度 堆肥进程 氮素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基于468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农业经济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增强发展能力是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基础.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题,对甘肃省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实名制调查,指出了影响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突出问题.从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持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强化"精神扶贫工程"实施、持续强化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自我发展能力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钾互作对砂田嫁接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北砂田嫁接西瓜生产中水肥管理不当常造成品质下降.研究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水、氮、钾三因素组合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北砂田嫁接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金城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微区试验.以水(W)、氮(N)、钾(K)为3个主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确立了 3因素5水平试验,共11个处理.测定西瓜产量和品质,分别建立产量、平均含糖量与水肥用量二次回归拟合数学模型,并计算产量和品质目标下的水肥用量.[结果]主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对西瓜产量的影响顺序为W>N>K,水对产量的正效应和氮对产量的负效应均极显著,钾对西瓜产量影响不显著.对西瓜品质的影响顺序为N>K>W,氮、钾对西瓜品质的正效应和水对西瓜品质的负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对西瓜产量的耦合效应分析表明,交互效应表现为NxW>NxK>WxK,WxK的交互效应大于氮的单因素效应.对西瓜品质的耦合效应结果为WxK>WxN>NxK.产量与水肥回归模型计算得出,西瓜产量超过60t/hm2的W、N、K组合方案为灌水量808~1017 m3/hm2、N 231~293 kg/hm2、K2O 177~258 kg/hm2;西瓜平均糖含量在11%以上的水肥方案为灌水量555~876 m3/hm2、N 226~279 kg/hm2、K2O 217~271 kg/hm2.[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砂田嫁接西瓜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产量超过60 t/hm2,平均糖含量在11%以上的适宜灌水量为808~876 m3/hm2、N 231~279 kg/hm2、K2O 217~258 kg/hm2.

关键词: 砂田 嫁接西瓜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镍复合胁迫下不同植物形态和生理响应差异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金昌主栽的7种植物为材料,采用砂培法,设置不同浓度铜镍处理(0、200、400、800和1600mg/kg),研究其对铜镍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及耐铜镍性差异.结果表明,随铜镍浓度增加,各植物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鲜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尖数均降低,以紫花苜蓿的株高、鹰嘴紫云英的地上鲜重和根尖数、黑麦草的地下鲜重和根直径、早熟禾的根体积和根长、草木樨的根表面积下降最小;叶、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S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且在铜镍浓度为400或800 mg/kg增至最大,叶、根丙二醛、脯氨酸、Ni2+和Cu2+含量逐渐增加,叶和根丙二醛含量以鹰嘴紫云英和早熟禾增量最低,鹰嘴紫云英的地上Ni2+、地上和地下Cu2+含量增加最多.主成分分析显示地下鲜重、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大范围内筛选抗铜镍植物的参考指标;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种植物耐铜镍性强弱顺序为草地早熟禾>鹰嘴紫云英>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红豆草>白三叶.

关键词: 铜镍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时期和施氮量对陇东旱塬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研究施氮量、覆膜时期及其互作对陇东旱塬玉米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11月至2019年11月,连续设置覆膜时期(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和施纯N量(0、75、150、225、300、375、450 kg·hm-2)两因子的长期定位裂区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玉米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覆膜结合合理施氮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延长叶片持绿期,有效协调源库关系,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年份、施氮量及年份与施氮量互作均极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穗粒数和百粒重,三者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黄土旱塬玉米产量在施氮量150—450 kg·hm-2范围内均显著高于75 kg·hm-2的产量,以施氮量300 kg·hm-2最高,为15142.5kg·hm-2,与施氮量225 kg·hm-2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施氮75 kg·hm-2,施氮量进一步增加,增产效应逐渐降低,甚至减产.降雨年型及关键生育期降雨量与产量变化关系密切.尤其是7—9月降水量,特别是7月上旬(玉米抽雄—吐丝期)降雨量及降雨年型对陇东旱塬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年份、覆膜时期、施氮量及年份与施氮量互作也极显著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秋覆膜较春覆膜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6%.与施氮300 kg·hm-2相比,施氮225 kg·hm-2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8.6%、20.1%,平均氮肥利用率从34.8%提高到35.8%,可实现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同步提高.[结论]覆膜结合施氮150—225 kg·hm-2可作为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较理想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干旱年份秋覆膜的增产效应更突出,生产中建议结合气象预测预报的降雨年型选择适宜的施氮量和覆膜时期.

关键词: 覆膜时期;施氮量;生理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翻压绿肥对提高灌漠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贡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施用绿肥培肥土壤和作物增产的机理。【方法】灌漠土培肥武威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间作,供试绿肥为箭筈豌豆。选择绿肥磷肥配施(GP)、绿肥氮磷配施[1/2 (G+N) P]、氮磷配施(NP)、空白对照(CK) 4个处理,调查了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2018年取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结果】GP和1/2 (G+N) 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灌漠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与试验初始值相比,GP、1/2 (G+N) P处理土壤有机质31年后分别增加了68.8%、56.6%,全氮分别增加了75.8%、56.3%,全钾分别增加了16.1%、18.0%,而全磷分别降低了20.3%、27.8%;与NP处理相比,GP和1/2 (G+N) P处理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29.0%、19.6%,全氮分别增加了43.3%、27.4%,全磷分别增加了18.4%、7.2%,全钾分别增加了1.7%、3.3%。GP和1/2 (G+N) P处理的小麦产量与NP处理差异显著,分别较NP处理增加305 kg/hm~2、248 kg/hm~2,增幅分别为8.0%、6.5%。NP和1/2 (G+N)P处理的玉米产量与GP处理差异显著,分别较GP处理增加1538 kg/hm~2、1503 kg/hm~2,增幅分别为20.3%、19.8%。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下,GP、1/2 (G+N) P处理的31年肥料贡献率(FCR)平均分别为0.53、0.59,变异系数(CV)分别为0.23、0.20,可持续性指数(SYI)分别为0.54、0.62。【结论】绿肥与氮磷化肥配施均能持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提高肥料贡献率及作物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小麦、玉米产量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因此,采用适宜绿肥用量和增加氮磷化肥用量的绿肥化肥配施方式,是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上小麦玉米生产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长期施用绿肥 土壤肥力 肥料贡献率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陇东旱塬区耐密高产且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于 2019-2021 年在甘肃平凉泾川高平试验基地对引进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采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接近于吨粮田,2019、2020 和 2021 年产量分别为 14 424.0、14 295.0 和 14 737.5kg/hm~2,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极差分别为 3826.5、4992.0 和 3699.0kg/hm~2。参试品种含水率变幅较大,最大相差 7.2%、10.6%和 5.2%。不同玉米品种延迟收获,籽粒含水率呈线性下降,以生理成熟后 22.7d 为适宜粒收期,且收获期含水率为 25.0%、20.0%和 13.9%时,籽粒破碎率依次为 2.82%、1.68%和 1.20%。品种 MC703 和先玉 335 破碎率 3 年平均分别为 3.84%和 2.99%,杂质率分别为 0.49%和 0.35%,迪卡 519 破碎率和杂质率 2 年平均为 4.66%和 0.12%,均符合国家粒收标准。因此,陇东旱塬适宜粒收的含水率为<25.0%。机械粒收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省成本 1800和 3600 元/hm~2。综合评价,推荐收获期含水率(<25.0%)低、耐破碎性能好和单产水平高的迪卡 519、MC703和先玉 335 作为陇东旱塬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关键词: 玉米 陇东旱塬 密植高产 机械粒收 筛选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全基因组YABBY基因家族鉴定与高渗溶液胁迫下表达特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YABBY基因家族成员及其特征,基于糜子基因组和注释数据,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分析了YABB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染色体分布、蛋白特征、基因结构、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及高渗溶液胁迫下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糜子中含有17个YABBY基因,分别位于第1、2、3、4、5、6、12、15、16号染色体上,PmYABBY蛋白长度为125~93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70~10.33,家族成员含有3~13个内含子,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所有成员都定位在细胞核中。利用MEGA7.0软件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谷子(Setaria italica)和糜子YABBY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7个糜子YABBY基因分为YAB1/YAB3、YAB2、CRC和INO 4个亚族。采用PlantCARE软件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发现,在糜子YABBY基因上游2 000 bp序列中,存在大量光应答和激素响应等种类和数目不同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该家族基因表达与光、激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幼苗期不同时间点PEG-6000高渗溶液胁迫下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PmYABBY5、PmYABBY8、PmYABBY12、PmYABBY7、PmYABBY13、PmYABBY2、PmYABB9和PmYABBY7分别在地上器官(茎叶)、地下器官(根)中表达量变化较大,说明YABBY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非生物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可为糜子PmYABBY基因进一步功能解析和遗传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糜子 YABBY基因家族 理化性质 进化分析 基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设置5个施氮水平和3种施氮策略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施氮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有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产量。与N0处理相比,N1、N2、N3、N4处理产量显著提高33.50%、45.60%、39.20%、30.63%,并且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5 622.8kg/hm~2。适当的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形成水稻高产。N2B处理有效穗数比N2A、N2C处理显著提高16.72%、7.32%,产量提高4.88%、2.54%。水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显著低于N1处理,但显著高于N3、N4处理。并且增施水稻穗肥、粒肥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N2B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达到35.81%,比N2A、N2C处理提高21.02%、11.73%。【结论】施氮量为225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投入比例为15%∶30%∶40%∶15%是河西绿洲灌区既保证水稻高产,又保证氮肥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策略。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氮肥利用率 氮肥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