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遥感参考曲线与积温校正的10 m分辨率苹果始花期预测
《中国农业信息 》 2024
摘要:[目的]准确监测苹果始花期、开展花期预报服务对于果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农业管理部门进行冻害防治,保障苹果品质及产量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一种基于作物参考曲线重建的方法,在黄土高原地区根据苹果样点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作物参考曲线)与重建后的苹果NDVI曲线在空间上的物候差异,绘制历史10 m高分辨率的始花期监测结果,实现了花期监测由点到面的转化.在10m花期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加入积温阈值法实现始花期的预测.[结果]2019-2021研究区域苹果花期的监测结果绝对误差均保持在1~3 d之内;利用积温矫正后,实现了始花期的预测,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2d.苹果花期总体呈现东南部地区较早,而西北地区较晚的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对于果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为农业管理部门进行冻害防治,对花期冻害的发生及时做出反应,为保障苹果品质及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物参考曲线 物候期 苹果始花期 遥感监测 遥感预测 黄土高原


基于BSA-seq和RNA-seq挖掘西瓜果皮硬度候选基因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西瓜果皮硬度关键调控基因,选育耐裂高硬度果皮西瓜品种。以西瓜果皮硬度差异显著的高硬度材料901和低硬度材料BSH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接合BSA(BSA-seq)方法进行定位,并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果皮硬度关键调控基因。BSA-seq结果表明,SNPs和InDels关联区域交集位于10号染色体1 620 000—3 760 000 bp区间内共2.14 Mb的区段,包含150个候选基因,其中2个非同义突变基因和1个移码突变基因。将BSA-seq测序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共有Cla97C10G187120、Cla97C10G187020、Cla97C10G187430、Cla97C10G187510、Cla97C10G187280和Cla97C10G186540 6个基因相关联,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Cla97C10G187120基因为西瓜果皮硬度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RT-PCR)试验结果表明,转录组试验数据可靠,并且候选基因Cla97C10G187120在901中表达较BSH明显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西瓜果皮硬度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新形势下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运行的实践与思考-以国家植物保护保定观测实验站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4
摘要: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支撑。文章以国家植物保护保定观测实验站为例,分析了其在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实验站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实验站观测监测和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加快建设实验站数据共享与联网观测机制等加强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运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运行提供参考。


从多粒种子照片提取各自形态参数-种子管理信息化研究之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24
摘要:获取一簇种子颗粒的形态特征数据,对发现不同群组种子差异、识别真假种子、开展增产或育种研究、优化种子品种资源国有资产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和数学形态学运算函数,编写通用程序,从若干粒种子的照片中获取各粒种子的最大半径、最小半径、周长、面积等数据,并从中剔除异常数据值。首先以种子模拟照片阐释其原理和步骤,再用手机拍摄的花生米、白瓜子等照片进行验证,通过从有效特征数据复原出的图片与原照片对比,直观地证实了程序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种子颗粒 照片 形态特征 数学形态学 MATLAB


小麦幼苗生长习性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幼苗生长习性是小麦苗期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挖掘控制小麦幼苗生长习性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以210个遗传变异丰富的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1—2023年种植于河北省唐山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麦幼苗生长习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1个与小麦幼苗生长习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区段),分布于1B、2A、3B、5A(3)、5B(2)、6D、7B、7D染色体上,其中,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的位点(区段)有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5A(512.39 Mb)、5B(605.61~605.63 Mb)、7B(610.85 Mb)处。


花生种皮类黄酮物质的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结果表明, 5种花生种皮共鉴定到329种类黄酮代谢物,其中黄酮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及种类最多。共检测到19种花青素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色苷、飞燕草素色苷、矮牵牛素色苷,多以葡萄糖苷、桑布苷、芸香苷、半乳糖苷等糖苷修饰。黑色种皮花青素含量约是其他皮色的22.60~66.72倍。黑色种皮中以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相对含量最高。4种有色种皮分别与白色种皮相比,差异代谢物主要在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有色种皮中,类黄酮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是促进种皮花青素积累的主要原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糖基转移酶(UGT)是参与种皮色素沉着的候选基因,两者的活性以及对底物花青素的竞争,最终决定花生种皮的颜色模式。本研究解析了类黄酮物质对花生种皮颜色合成的调控机制,可为特色花生品种培育以及营养价值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苹果组织接种恶疫霉显症方法的评估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有伤、无伤处理的苹果熟果、幼果和叶片为接种对象,采用刮取固体培养基上霉层的方法制备恶疫霉菌悬液进行接种试验,对比了液体培养基摇菌培养制备的恶疫霉菌悬液分别接种相同处理的3种苹果组织后的症状表现,以期为提高室内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接种苹果显症的试验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选用固体培养制备的恶疫霉菌悬液开展接种试验,有伤处理的熟果易显症,无伤处理的熟果、有伤和无伤处理的幼果显症不明显;选用液体摇培制备的菌悬液开展接种试验,有伤和无伤处理的熟果、有伤处理的幼果均易显症,而无伤处理的幼果显症不明显;2种方法制备的菌悬液接种有伤或无伤处理的叶片均易显症。为提高恶疫霉侵染苹果显症试验的效率,不同苹果组织应选择相应的恶疫霉菌悬液制备方法,而接种对象选择苹果叶片最易显症。


不同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16种药剂对禾谷镰孢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室内筛选出的药剂包衣种子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6种药剂中筛选出9种对禾谷镰孢的EC50小于5.0 mg/L,9种药剂包衣后均对种子安全、无药害。种菌唑、噻呋酰胺、溴菌腈、咯菌腈、咪鲜胺和多菌灵包衣处理对玉米植株有促生作用,种菌唑和溴菌腈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分别为81.69%和80.55%;噻呋酰胺对禾谷镰孢+腐霉共同引起茎腐病防效较好,其防效为80.09%。病原菌侵染时,药剂包衣处理的玉米植株茎粗增加,第2节节间长度降低,茎节的长粗比例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种菌唑、溴菌腈和噻呋酰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