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对春季倒春寒时塑料大棚不同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和成本比较
《河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冀中南地区塑料大棚番茄春季定植后极易遭受倒春寒的为害,严重影响番茄正常生产。倒春寒到来之前,通过对塑料大棚加装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围毛毡和加盖二膜,对倒春寒时塑料大棚不同保温措施的增温保温效果和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明确最佳的保温方案,提高番茄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冀中南地区3月倒春寒时连续4 d地表温度<4℃的不良天气条件下,塑料大棚加装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后保温效果显著。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对升高地温的有效辐射范围为4 m,其对地温加温效果均匀且显著,操作省力、方便。并分别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指数平滑法和ARIMA模型建模对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均显示,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保温效果最佳,且使用寿命至少为30 a,折合每年的经济成本低于毛毡。加盖二膜的保温效果相对较差,但成本低。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可以有效改善春季倒春寒时塑料大棚内的热环境,保障塑料大棚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 番茄 倒春寒 石墨烯远红外电加热装置 气温预测 地温


谷子苗期氮高效转录组分析与基因挖掘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利用效率是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筛选氮高效谷子品种、挖掘控制氮利用效率的重要基因及解析其作用机制对于提高谷子氮利用效率、减少肥料使用、保护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氮高效和氮低效谷子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表型性状和氮吸收能力发现,氮高效品种比低效品种具有较高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能力。设置3个氮素水平(0、3和6 mmol·L-1),在谷苗两叶一心期处理7 d后,运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比较不同品种在各个处理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表明,以0 mmol·L-1氮处理为对照,共获得16 000个DEGs。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氨基酸合成与代谢、防御相关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光合生物的碳固定、丙酮酸代谢、卟啉与叶绿素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在调控氮代谢生物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预测到3 348个转录因子,分属46个家族,其中预测转录因子数量最多的是MYB-related家族(189个),其次为bHLH家族(182个)、WRKY家族(158个)、MYB家族(156个)和HB-other家族(153个)。通过WGCNA分析筛选出KME值排名前30位的基因,其中有7个基因被注释到基因信息。RT-qPCR结果显示,Seita.9G488700、Seita.2G368800和Seita.5G063300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主要调控糖转运蛋白和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过程。说明氨基酸合成与代谢、光合生物的碳固定、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在谷子氮高效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筛选到3个与氮高效利用相关的基因,完善了谷子氮高效基因组注释信息,为氮高效基因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中国酿造 》 2024
摘要:发酵食品利用传统发酵剂中关键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形成独特的风味与滋味,但开放的生产环境和未经过灭菌处理的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控的微生物,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产品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合成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遗传背景清晰的微生物构成的人工系统,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因此对微生物群落进行人工改造,构建组成简单、稳定性强的微生物群落至关重要。该综述重点阐述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并且总结概括其近几年在发酵食品的应用,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揭示核心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并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可在发酵食品中实现从天然发酵到可控发酵转化,对发酵食品生产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甘薯产地价格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甘薯种植区,市场占有率高,因此,深入研究河北省甘薯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选取2023年10月30日—2024年3月30日甘薯批发价格相关数据,从河北省甘薯总体、各主栽品种价格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甘薯价格的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甘薯价格在集中收获期后总体上涨,且具有继续上涨趋势;2023年河北省甘薯价格低于上一年同期水平;甘薯品种间价格波动趋势差异较大,且相同用途的甘薯品种间价格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提出薯农应关注甘薯市场行情、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培育优质品种的对策建议。


"小麦青贮"事件引发的关于黄淮海区草业问题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
《中国奶牛 》 2024
摘要:2022年“小麦青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了发掘“小麦青贮”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黄淮海区草业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黄淮海区草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作者以河北省为例,对“小麦青贮”事件从科学评价和理性认知进行了探讨,从发生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杜绝“小麦青贮”再次发生的解决路径和技术策略建议等。即树立大食物观念,提高对饲草产业认知;并由管理部门协调好口粮与肉奶生产关系;顺畅各类饲草产品的产供销渠道;发展冷季型饲草,完善饲草生产供应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春夏饲草短缺矛盾,避免“小麦青贮”事件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