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壳聚糖处理对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经壳聚糖处理的"白玉"枇杷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果实失重率、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廷缓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抑制腐烂的发生,体积分数为1.5%壳聚糖对枇杷的保鲜效果最佳,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均较对照降低,贮藏32 d失重率仅为对照失重率的27.2%,总糖含量为对照的112.2%,维生素C含量为对照的128.6%。


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L.)叶片组织培养中通过胚状体获得再生植株
《上海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高秆野生稻叶片可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2种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合适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不断形成胚状体,进而大量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以绿苗为主,未见绿白嵌合苗。源于不同脱分化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相似的胚状体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以N6培养基添加NAA1 mg/L、2,4-D2 mg/L和ZT0.5 mg/L效果最好,形成胚状体并分化植株以MS培养基添加NAA2 mg/L和IAA0.5 mg/L为佳。


高产、抗病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玉米叶片保绿性遗传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综述了玉米叶片保绿性的概念、分类、生理特点、遗传特性和保绿性QTL定位等研究进展,并对玉米保绿性遗传研究进行了展望。


贯叶连翘的离体培养与四倍体诱导
《上海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以贯叶连翘种子发芽后的无菌苗为外植体,进行了贯叶连翘的组织培养与四倍体诱导研究。结果表明,贯叶连翘的子叶和下胚轴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2,4-D 1.0 mg/L或NAA 0.5 mg/L配合6-BA0.5 mg/L使用,并添加500 mg/L CH时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并提高愈伤的质量;分化培养基中添加6-BA0.5~1.0 mg/L和NAA0.05~0.1 mg/L的效果最好;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与500~800 mg/L CH能使丛生苗快速增殖,并生长粗壮,叶色浓绿;采用0.3%秋水仙碱溶液浸泡茎尖24 h,效果最佳,存活率28%,四倍体诱导率为6%。


现代温室冬春茬黄瓜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欧洲类型"迷你"黄瓜品种"戴多星"为试材,研究了现代温室条件下冬春茬黄瓜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和矿质营养吸收分配特性,并对黄瓜的矿质营养需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黄瓜生长发育前期,植株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叶部,初果期以茎部为主,中后期以果实积累最多。各矿质元素在黄瓜不同器官的积累量随植株生长而增加,但分配率不同。其中生长前期70%8~0%集中在叶部,茎和根中的分配量仅占同期的20%3~0%,结果后期根部的矿质元素分配率下降到1%~2%,茎叶中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花果中的分配率为40%5~0%。矿质元素吸收量随生长发育而呈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生长期以氮、钾、钙为主,其次是镁和磷。各生长阶段植株对不同矿质元素吸收量不同,02~0 d和406~0 d期间钙吸收量最大,分别为8.6和21.3 kg/hm2;608~0 d钾吸收量最大,达到79.6 kg/hm2;204~0 d和801~00 d氮吸收量最大,分别为7.4和88.7 kg/hm2。


知识经济时代上海农业科技重点发展领域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科技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上海农业的总体规模虽小,但拥有成为农业科技强市的优势资源和创新文化环境。聚集科技资源,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农业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战略,提升上海农业科研支撑上海农业并服务全国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