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科学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的大豆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十余年来,搜集种质五千余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些资源不仅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源,也为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国的野生大豆生态类型极为丰富,遗传差异极大,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对野生大豆,尤其是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同步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野生大豆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以揭示大豆的起源及演化等理论问题.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科学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能够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差异的分析.RFLP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起源、群体遗传等领域.但是对于那些高度自交,遗传背景狭窄的物种测难以有效地利用RFLP进行基因组分析.1990年Williams和Welsh同时开创了利用人工合成的短核苷酸引物经PCR反应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即 RAPD技术(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s).由于这一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检测.因此虽然其诞生时间很短,但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rDNA ITS1区的研究
《植物学报 》 199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 技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lis)、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G.tabacina)和栽培大豆(G.m ax)的两个品种UNION、文丰7 中扩增和克隆了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ITS1)。其在G.m ax 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约为2×103。序列分析表明G.soja、G.gracillis、G.m ax 中的G/C含量为61.40% ,而G.tabacina和G.tom entella的G/C含量分别为58.11% 和59.01% ,与绿豆G/C含量(59.81% )相近。G.tabacina的G/C含量是已知的植物中ITS1 最低的。最大同源性分析表明,大豆属植物ITS1 的同源程度很高,同其近缘属绿豆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作物。同时分析了栽培、多年生和一年生野生大豆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还发现在已知的植物ITS1 序列中均含有GACCCGCGAA 及GCGCCAAGGAA 两个区段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 亲缘关系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4 CSCD
摘要: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在45.5km半径范围内分别回收到标记雄蛾461和2650头,首次明确了我国北方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田间扩散飞行规律,95%集中在距释放点4km半径范围内;部分个体可扩散到6—30km半径范围内,最远距释放中心45.5km。成虫扩散飞行受风力、风向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虽有远距离迁飞的潜力,但至少在越冬代发生期基本不存在大量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
温度和湿度对白僵菌孢子粉贮藏期和寄生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僵菌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我国已广泛应用。本文仅报道了白僵菌孢子粉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其贮藏期和寄生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 (一)以吉林玉米螟白僵菌9号、湖南叶蝉白僵菌751号和广东省新会松毛虫白僵菌为供试菌株,采用PDA+0.3%蛋白胨培养基,25℃培养20天,形成孢子后收取表面孢子层,经干燥研碎团块120目过筛取孢子粉,装入称量瓶内,铜纱包扎,分放盛有不同饱和盐类的干燥器中贮存。


野生大豆种子蛋白含量差异的生理及结构基础的探讨
《植物学报 》 199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蛋白及酰脲含量测定等技术,对高蛋白含量(50.7% )的50359 和低蛋白含量(40.8% )的50305 两个野生大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积累的速率、蛋白组分合成的起始时间、蛋白体发育的进程以及幼茎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50359的高蛋白含量是与其种子发育过程中较高的植株酰脲含量、较早较快的贮藏蛋白合成及积累速率,液泡中高效的蛋白贮藏方式以及蛋白体在子叶细胞中占有较大体积相联系的


追施无机氮对人参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草药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合理的配合施用无机肥不但不影响人参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本研究找出了在人参上氮磷比为1∶2.6的最佳配方施肥。


人参的营养需要与施肥效应
《土壤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参(Panax ginseng)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林下暗棕壤及白浆土上。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人工栽培,多模拟野生条件,不施肥。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注意改进栽培技术的同时,仿效农田施肥,基、种、追、喷肥并施,复合肥、专用肥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