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ms86-1的花器形态及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系统观察了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芝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的差异不是雄性不育的原因。小孢子败育是一个连续过程,但败育高峰发生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细胞提前或延后解体、内含物的消失、缺乏乌氏体等异常现象与小孢子败育密切相关。


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豫中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病虫害易发区。为此,开展了不同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赤霉病和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可分别提高产量13.3%和8.17%,原因在于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有效提高了穗粒数(4~5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常规病虫管理措施可使小麦产量提高4.45%~13.34%,尤其后期对纹枯病和蚜虫等防治到位,可使千粒重提高3.2~12.2 g。


豫东砂壤土强筋小麦应用叶面肥增产保优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豫东砂壤土生态类型区强筋小麦扬花后7 d喷施叶面肥料的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小麦千粒重提高0.2~2.5 g;产量提高81.0~906.5 kg/hm2,平均增幅8.0%;同时,强筋小麦的品质性状得到较全面的改善,角质率高出对照3.1~3.4个百分点;黑胚率明显减少;吸水率提高0.2~2.0个百分点;面团形成时间延长0.1~1.5 min;面团稳定时间延长0.7~4.7 min。从增产保优的综合效应看,以磷酸二氢钾、BN丰优素和富硒液肥3种叶面肥效果最好,可在砂壤土强筋小麦栽培中有选择地使用。


垄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生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华北地区夏玉米垄沟种植效果和适宜种植方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麦收获后起垄沟播、垄作和平作3种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和玉米叶片水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处理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垄作和平作,全生育期平均0~100cm土层沟播比垄作和平作分别高2.00%和5.40%。沟播分别比垄作和平作开花期平均叶片水势高26.99%和30.54%,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高5.43%和13.83%、干物质积累增加4.03%和19.49%,最终籽粒产量分别比垄作和平作高3.81%和11.62%,差异极显著。


烟草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烟草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叶片总RNA为模板扩增出烟草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s,克隆至载体PMD19-T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全长702 bp,共编码234个氨基酸残基,其核酸序列与玉米、杜仲、拟南芥、青蒿、Nicotiana sanderae×Nicotiana langa-dorffii杂交种的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4%,76%,77%,80%和97%。


高产优质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紫云英新品种信紫1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信阳紫云英为基础群体协作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优点。2009年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同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表明,其盛花期地上部干物质粗蛋白质20.11%,粗脂肪4.14%,粗灰分13.89%,粗纤维12.65%,钾1.18%,总磷0.26%。2006-2008年度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紫云英新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鲜草产量表现为11点增产,2 a平均产量40 260 kg/hm2,比对照信阳紫云英增产10.4%;种子产量表现为10点增产,2 a平均产量717.75 kg/hm2,比对照信阳紫云英增产11.0%。2008-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豫南稻区紫云英新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鲜草产量表现为5点增产,平均产量45 772.5 kg/hm2,比对照信阳紫云英增产7.6%,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种子产量表现为4点增产,平均产量694.5 kg/hm2,比对照信阳紫云英增产8.1%,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大白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与染色体关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并与国际上公认的白菜参照图谱相关联。以大白菜晚抽薹DH系Y177-12和早抽薹DH系Y195-93为亲本建立的183个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AFLP、STS、ESTP和CAPS等多种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通过参照图上的锚定标记确定连锁群,并用最新的连锁群命名法进行命名。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233个标记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括145个SRAP标记、62个SSR标记、12个AFLP标记、6个STS标记、4个ESTP标记、3个形态标记和1个CAPS标记。图谱总长度1 036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4.4cM。通过其中的38个SSR,4个ESTP和2个STS标记将各个连锁群与国际上认可A1-A10的参照连锁群相关联。该图谱的构建将为不同图谱的比较与整合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超微粉碎改性玉米皮膳食纤维技术研究
《食品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玉米皮膳食纤维进行超微粉碎改性处理,研究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几乎不改变玉米皮膳食纤维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而粉碎细度并不是越细越好,当细度控制在160~200目时,其吸水性、吸油性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均有明显改善。


吲哚-3-丁酸诱导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优化条件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吲哚-3-丁酸(IBA)对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条件,采用高质量浓度速蘸(500、600、700、800、900、1000mg/L条件下10s)和低质量浓度慢蘸(20、30、40、50、100、150、200、250、300mg/L条件下24h)2种方式处理陆地棉茎枝,并进行无土扦插。结果表明,700mg/L10s速蘸或30mg/L24h慢蘸老茎枝,500mg/L 10s速蘸或30mg/L 24h慢蘸嫩枝,6周后,插条成活率为60%~100%,成活茎枝生根株率达100%,每插条生根数11~15根,平均根长4~6cm,以上指标均高于蘸水对照(30mg/L24h慢蘸成活率除外)。该条件可作为IBA诱导促进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的理想条件。在生产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