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海洋渔业声学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渔业现代化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渔业声学装备在海洋渔业精准探测、高效捕捞中有着重要应用,其关键技术的改进对于装备性能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海洋渔业声学装备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单波束、双波束、分裂波束和多波束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近十年来多波束、多频和宽带关键技术在海洋渔业声学装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研究表明,国内渔业声学装备关键技术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最后对国内渔业声学装备关键技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渔业声学装备;多波束;多频;宽带;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评估及其时空变化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于2017-2019年8月使用叶绿素a法、黑白瓶法和生物量法对小湾库区进行初级生产力测定、估算。结果显示:2017-2019年小湾水库初级生产力(以C计)为0.17~5.26 mgC/(m3·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2.67±1.10)、(2.68±1.14)、(2.38±1.11) mgC/(m3·d);黑白瓶法测得初级生产力(以溶氧计)为0.87~2.31 mgO2/(L·d),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23±0.19)、(1.51±0.40)、(1.45±0.33) mgO2/(L·d);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16~5.49 mg/L,三年平均值分别为(1.51±0.56)、(2.42±1.19)、(2.95±1.12) mg/L。三种测量方法中叶绿素a法估算各年份结果最稳定,可作为周年代表值;黑白瓶法测量结果空间变化范围最小,可作为库区均值,生物量易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宜估算全年生产力终值。从时空分布看,连续三年黑惠江生产力最高,澜沧江上游最低,三种测量结果呈现出支流>下游>中游>上游的变化趋势,不同年份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分布基本一致,小湾水库营养盐与透明度是各江段初级生产力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小湾水库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黑白瓶法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夷扇贝的闭壳力及其对捕食者海星的逃跑响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测力计,测定了 3个规格虾夷扇贝(Pationopecten yessoensis)的闭壳力及其对捕食者海星刺激的逃跑行为响应,以期了解虾夷扇贝的运动行为特性。3个规格组虾夷扇贝壳长设置分别为(82.71±3.49) mm(大组)、(65.76±4.20) mm (中组)、(32.36±2.38) mm (小组)。研究发现,(1)3种规格虾夷扇贝的闭壳频次(time/min)分别为 0.7±1.6、1.1±0.5 和 0.6±0.4;最大闭壳力Fmax分别为(11.4±5.2)N、(5.9±1.3)N 和(1.8±0.6)N。虾夷扇贝的位相性与紧张性收缩交替出现,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紧张性收缩力大于位相性收缩力;不同规格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规格越大,闭壳能力越强。(2)当有海星刺激时,3个规格扇贝的Fmax、闭壳频次、总收缩力和紧张性收缩力都显著性增加。其中,大中小3个规格的Fmax分别增至(17.1±2.8)N、(8.3±2.3)N、(2.6±0.5)N。该方法量化了扇贝的运动行为。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测力计法 运动行为 闭壳力 逃跑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胱甘肽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抗高温应激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谷胱甘肽(GSH)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和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将实验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虾,空白对照组投喂市售商品饲料,另外5组分别投喂谷胱甘肽添加量为0.06、0.12、0.18、0.24、0.3 g/kg的饲料。饲养6周后,测定各实验组的增重率,并在35℃水温进行持续48 h高温应激实验,分别于0、6、12、24、48 h采集血淋巴,测定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H-T)、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温应激下,与对照组相比,0.24 g/kg和0.30 g/kg浓度组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T-SOD、T-AOC、CAT、GSH-T的水平显著增高,MDA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生长方面,除了0.06 g/kg添加组外,所有添加组的增重率比空白组显著提高,其中0.30 g/kg添加组增重率最高。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不仅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抗应激能力,还对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谷胱甘肽 高温应激 生长 抗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舱养式深远海养殖平台的水动力及单点系泊特性

船舶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造深远海养殖平台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具有重大意义,舱养式养殖平台作为创新型特殊船舶,应对其水动力及系泊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在频域内研究6对大型养殖水舱对横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根据系泊要求建立单点系泊系统,进行时域耦合系泊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舱对平台水动力特性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平台在长时间经历极端工况后会产生较大的"鱼尾运动"。研究结论对此类新型海上结构物的系泊安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深远海养殖平台 养殖水舱 水动力特性 单点系泊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型桁架结构网箱单点系泊受力试验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全高效的大型深海养殖网箱是引领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要设施装备。该研究针对一种船型桁架结构的单点系泊深远海网箱开展了模型比尺为1∶40波浪流水池试验,比较分析了正常工况和失效工况2种不同单点系泊方式下网箱的系泊受力。在此基础上,分别围绕网衣、波浪和水流对网箱系泊受力的影响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工况,失效工况的网箱系泊受力大幅增加,对网箱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在正常工况中,大浪条件网箱的受力随波高增加而增大,波高从12.5 cm增加到17.5 cm,网箱系泊受力增大3倍以上;在波流联合作用下,网箱系泊受力与流速变化呈正相关,与周期变化呈负相关;相较于无网衣,有网衣时网箱受力在纯波条件下增幅达1倍以上,波流联合作用下增幅为30%~60%。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船型桁架结构网箱的系泊方案设计及海上安装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船型网箱 单点系泊 系泊力 波浪 海流 模型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茜素络合物在青鱼幼鱼耳石上的标记效果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放流标记技术研究是支撑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该研究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茜素络合物(ALC)对约2月龄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进行48 h浸泡,随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续养20 d。对其3种耳石在可见光和不同的激发光下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茜素络合物在不同耳石上的沉积情况与标记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在可见光和不同的激发光下进行观察,其3种耳石上均可见明显的标记区,标记率达100%。在对标记鱼恢复续养20 d后发现,耳石上的荧光标记区强度仍很高,表现出了较好的标记效果。此外,相关标记的最佳检测光源为蓝色激发光,绿色激发光次之。微耳石是用于青鱼幼鱼耳石荧光标记观察的最适类型,同时也是用于时滞检测的最适类型,其次是星耳石。此外,将鱼体浸泡入茜素络合物溶液中至其在耳石上形成标记沉积,以及将鱼体移出浸泡溶液至其耳石上标记区域消失,均存在1 d时滞。

关键词: 青鱼 耳石 荧光标记 茜素络合物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YOLOv3模型的金枪鱼鱼群特征识别初步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枪鱼围网渔船在寻找金枪鱼鱼群过程中,所产生的燃油、人力及物力成本很高,提高鱼群搜索效率、降低入渔成本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基于YOLOv3模型的计算机视频智能辅助分析与识别程序,实现对金枪鱼鱼群特征的自动识别,以减少寻鱼时间,提高捕捞效率。以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围网船队提供的金枪鱼鱼群特征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对特征视频进行前期处理,构建金枪鱼鱼群特征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识别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在具有推断功能的计算机上进行金枪鱼鱼群模拟识别。结果显示:该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68.6%。研究表明,基于YOLOv3的特征识别模型在金枪鱼渔情预报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金枪鱼鱼群特征识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枪鱼 围网 鱼群搜索 目标检测 特征识别 深度学习 远洋捕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月龄长丰鲢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形态特征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其常规形态和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长丰鲢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阶段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和12月龄表现为鱼体整体结构的协同生长发育,而36月龄主要是躯干部的增长。通径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龄中鳃盖背侧后缘至鳃盖腹侧后缘(x8)、全长(x11)和体高(x13)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3个性状在各阶段均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同时建立了3个月龄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不同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早期生长阶段将全长、体长和体高作为长丰鲢的主要选育目标,而成鱼阶段除了考虑全长,还需要重视鱼体宽度对体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长丰鲢 形态性状 体质量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噻酰草胺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效应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

摘要:为探讨苯噻酰草胺对中国重要经济水产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体外暴露法,研究了苯噻酰草胺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致死效应和急性毒性,并测定了14 d短期暴露过程中鳃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毒性等级为高毒,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2.11、0.47和0.18 mg/L,安全浓度为0.018 mg/L。低浓度苯噻酰草胺(0.01 mg/L)胁迫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生物体的防御能力,暴露14 d鳃组织中的SOD、CAT活力及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肝胰腺中SOD、CAT活力受到显著诱导(P<0.05),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0.04、0.16 mg/L苯噻酰草胺浓度胁迫下,鳃组织中SOD、CAT活力在暴露14 d后被明显抑制,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组织中的SOD、CAT活力与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苯噻酰草胺可导致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氧化胁迫,引起不可逆的氧化损伤。[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11(4):01-08]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苯噻酰草胺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