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缓释肥与蛭石的配比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Deltastar黄瓜为材料,将无土栽培专用有机缓释肥与蛭石4种比例混合的基质作为栽培基质,用无土栽培专用装置,以重力滴灌清水来探讨在无机基质中添加有机缓释肥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缓释肥具有营养全面、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施用有机缓释肥的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鲜果重均显著优于纯蛭石浇灌营养液的。施用有机缓释肥黄瓜鲜果产量平均比纯蛭石的提高35.6%。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与有机缓释肥的体积比为20∶1时黄瓜的生长和产量表现最好。


几条随机克隆的香菇顺式因子特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6个利用启动子探测载体和酵母表达体系克隆得到的香菇顺式调控因子的调控稳定性和序列结构特征。在酵母中进行2次转化,根据在X-gal培养基上的显色初步研究其调控稳定性;根据显色深浅不同,判断其调控能力的强弱,并结合序列特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在酵母中具有稳定的调控功能,所克隆序列具有丝状真菌生物启动子典型结构,如CT丰富区T、ATA框、GC框、CAAT框。详细分析了其中1条克隆片段序列特征,并与已知的香菇GPD启动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结构特点。


菇渣复合基质栽培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菇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加入不同体积配比的珍珠岩、蛭石,进行了番茄、甜椒和黄瓜营养钵育苗试验,筛选出可以作为草炭混合育苗基质替代品的菇渣混合基质。结果表明:菇渣中全N、P、K含量显著高于草炭,在浇清水的情况下,T2(菇渣∶珍珠岩为3∶1)、T3(菇渣∶珍珠岩为2∶1)混合基质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CK(草炭∶珍珠岩为1∶1),而菇渣和珍珠岩复合基质中菇渣含量与番茄、甜椒、黄瓜壮苗指数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9993、r=0.9808、r=0.9641。因此,在营养钵育苗中推荐使用菇渣复合基质育苗。


科技创新呼唤科技创新文化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从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创新文化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述了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并从创新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着手的4个方面提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设想。


酶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环境生物污染治理中的新星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控制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换污染物。一些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由于具有高毒性,且难以被自然界微生物降解,已经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生物治理以其低成本、完成矿质化和实现原位处理等特点,成为较好的治理技术。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是一种发现新的生物表型和新酶的好方法,DNA改组是重要的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成功地改造了许多在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的商业酶。综述了近年来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在环境生物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 污染治理 环境生物技术 DNA改组 体外定向分子进化


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青酥二号”是采用变异系的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其亲本是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品种“AVR-3”群体中获得的一变异单株,编号为VS9601。经对该变异单系连续8代的定向系统选育,于OP8代根据各单系的株型、荚型、荚色、口感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决选品系“98-11”。在1999~2000年的品系试验中,该品系较对照“沪宁95-1”迟熟2~3 d,但比对照“沪宁95-1”鲜荚增产达20%以上。在2000~2001年的多点区试中,该品系表现早熟性显著,耐低温、耐弱光性优良,品质好,籽粒大,鲜荚平均产量达600 kg/666.7 m2以上。200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的审定,在国内近10个省(市)累计示范面积已达13 333 hm2以上。


优质、早熟、抗病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四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青酥四号”是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新品种,母本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父本从上海地方毛豆品种“牛踏扁”中系选获得。经对2份种质材料有性杂交后代连续8代的定向系统选育,于F8决选品系21-11。在2002~2003年江苏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中,该品系表现早熟,较对照“台292”早上市4 d,鲜荚平均产量529 kg/666.7 m2,比对照“台292”减产2.8%,未达显著水平;鲜粒平均产量265.16 kg/666.7 m2,比对照增产6.55%;鲜豆出仁率达55.2%,较对照高。该品种于2005年2月分别通过上海市和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的审定,在苏浙沪皖地区累计示范面积达1 000 hm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