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耕麦田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与防除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复耕麦田的发生与防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耕麦田加拿大一枝黄花2月中旬开始出苗,3月初进入出草盛期,至4月下旬出草基本停止。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小麦产量有较大影响。抛荒地经翻耕复种小麦后可减少加拿大一枝黄花出苗51.3%,麦子生育期拔草1次可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鲜重75.6%。20%使它隆EC 750 mL/hm2与10%甲磺隆WP 75 g/hm2混配,于加拿大一枝黄花木质化前苗期处理,对地上部分株数和鲜重防效可达93.8%和97.6%。


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肥效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采用4种改性的无机包膜材料,试制出了成本较低的包膜缓释尿素,用水中溶出率法测定了包膜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盆栽水稻评价了包膜缓释尿素的肥效,并与国外的有机缓释氮肥(M ethy lene U rea)和高聚物包膜复合肥(O sm ocotte)进行了比较,表明固-液反应型包膜尿素具有较好的养分缓释效果,4种包膜尿素与等氮和等重常规尿素相比,栽培水稻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其中LU增产最显著,比等氮和等重尿素处理分别增产41.5%和35.7%,肥料当季利用率达到43.9%,好于国外的有机缓释氮肥和高聚物包膜复合肥,养分释放特征与水稻氮素营养特征较为接近,可为水稻一次性施肥所用。


红花石蒜茎尖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mm的石蒜茎尖放在MS+0.4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5d,在25℃下用预处理液处理20min,接着用冰浴的玻璃化保护剂PVS2在冰浴中处理80min后,换新鲜PVS2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保存24h后,于40℃水浴中快速解冻2min,用MS+1.2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20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5℃下暗培养7d后,转入光照强度为36μmol·m-2·s-1和光暗周期12/12h条件下培养。2周后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0%,植株再生率达53%。
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番茄品种幼苗期的耐盐性比较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对12个番茄普通栽培品种和3个从日本引进的设施栽培专用耐盐砧木品种的幼苗分别进行系列浓度和高浓度(120 mmol.L-1)NaCl胁迫处理,10 d后调查不同品种单株幼苗的生长特性和盐害程度。结果表明,12个普通栽培品种在幼苗期存在明显的耐盐性差异,5个为盐敏感品种,4个为中等耐盐品种,3个为较耐盐品种;3个砧木品种的耐盐性显著强于12个普通栽培品种,且砧木“Support”耐盐性最强。以上结果为通过嫁接换根提高设施栽培番茄的耐盐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猪IgG H链基因CH2-CH3的克隆和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猪IgG H链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IgG H链基因CH2-CH3序列,并克隆入pMD18-T Simple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SalI和XbaI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核酸序列测定分析表明,IgG H链基因CH2-CH3序列全长为669 bp,编码CH2-CH3的221个氨基酸和J区的1个脯氨酸。利用DNASTAR软件将其与猪IgG H链各CH2-CH3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与U03778-1、U03779-2a、U03780-2b、U03781-3、U03782-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92.1%、98.4%、98.5%、93.0%和97.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分别为86.5%、96.4%、96.5%、87.0%和94.2%。经进化树分析提示,该序列可能为一个新的亚型。
关键词: 猪IgG H链基因 CH2-CH3 基因克隆 DNA序列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性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转基因作物的遗传污染、转基因作物对靶标昆虫抗性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5个方面,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崇明水仙试管鳞茎人工诱变技术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崇明水仙的试管鳞茎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及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以确定适宜的人工诱变条件。结果表明:50~100 mg.L-1秋水仙碱处理12 d为宜,辐射则以30 Gy为最适剂量。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呼吸道途径侵染后在体内的动态分布
《中国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分别对25日龄和40日龄的SPF仔猪进行气管内注射攻毒。攻毒后每24h致死1头仔猪,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脏器内病毒的消长情况,并采血检测抗体。结果,在25日龄的仔猪中,仅3头出现腹泻症状,且很快耐过;剖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病理变化;攻毒后24h气管和肺脏样品的IFA呈阳性,抗体效价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40日龄仔猪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基本正常。所有的胃肠道样品的IFA均为阴性。结论气管内注射后,TGEV可在呼吸系统中增殖,但未能在消化道系统中检出。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免疫荧光抗体 呼吸道感染 病毒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