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渔船主机余热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循环分析

渔业现代化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中国机动渔船普遍存在的燃料利用率低和渔获物保鲜能力不足问题,研究了一种通过回收渔船尾气中的余热来驱动制冷循环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制冷循环模型,并分别对目标制冷量为15 kW、20 kW和25 kW的3个制冷循环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在目标制冷量为20 kW和25 kW时,当制冷工质流量增至某一范围内时,尾气所能提供的热量无法使制冷工质析出足量的纯氨以满足制冷要求,发生器热负荷出现平直段,此时制冷系数曲线处于"低洼"阶段,对于整个制冷系统,其经济性、热效率均处于不利阶段,在实际运行中应当予以回避.在目标制冷量为15 kW和20 kW的两个循环中,制冷系数和实际制冷量在尾气流量较大时出现陡增趋势,不利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实际运行中应进行适当控制.本研究为渔船尾气利用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 渔船;渔船尾气;余热利用;氨水;吸收式制冷;渔获物保鲜;燃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蛙病毒及鳜弹状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鳜蛙病毒(SCRIV)和鳜弹状病毒(SCRV)的方法,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序列保守片段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MCP基因和N基因分别克隆于pEASY-T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SCRIV和p-SCRV,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SCRIV(400 bp)和SCRV(280 bp)的双重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传染性胰坏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罗非鱼湖病毒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等鱼类常见病毒均无扩增条带,而仅对SCRIV和SCRV有特异性扩增条带,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p-SCRIV的检测下限是1 000拷贝/μL,对p-SCRV检测下限是43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对21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方法的扩增结果与单一PCR扩增结果一致,二者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可以用于上述两种病毒的快速鉴别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鳜蛙病毒 鳜弹状病毒 双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体内镉的蓄积特性及相应防控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体内镉(Cd)的蓄积特异性;并通过分析钙离子(Ca2+)对三疣梭子蟹可食用部位镉(Cd)富集和释放影响,提出三疣梭子蟹Cd污染防控建议。通过双箱动力学模型对三疣梭子蟹体内Cd含量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富集速率常数k1和排出速率常数k2,进而得到生物富集系数(BCF)和生物学半衰期(B1/2)。结果显示, 1μg/L、5μg/L和50μg/L Cd暴露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组织对Cd的BCF明显高于肌肉组织,三疣梭子蟹肝胰腺组织中BCF和k1均随水体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μg/L,5μg/L和50μg/L Cd暴露组对Cd的BCF分别为12.16、112.77和260.11;肌肉组织中吸收速率常数k1与释放速率常数k2均随水体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低到高Cd暴露组对Cd的BCF分别为1.85、2.45和1.97。各浓度暴露组肝胰腺中Cd暴露风险指数(THQ)除1μg/L组外,均大于1,存在严重健康暴露风险;各浓度暴露组肌肉中的THQ均小于1,没有明显的健康暴露风险。另外,Ca2+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和肌肉中Cd富集和释放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Ca2+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三疣梭子蟹肝胰腺和肌肉对Cd的富集,并促进肝胰腺对Cd的释放。本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Cd污染防控和食用方案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双箱动力学模型 Cd 生物富集 污染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胁迫下松江鲈ATP1A3和ATP2B1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Na+/K+-ATP酶和Ca2+-ATP酶在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应对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获取目标基因ATP1A3 (Na+/K+-ATP酶α3亚基基因)和ATP2B1 (Ca2+-ATP酶1基因)的序列信息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松江鲈的鳃、肠、肾脏和肝脏组织中2个基因在2种低盐胁迫处理(盐度渐变处理,盐度变化速率为1.1/h;盐度骤变处理,盐度变化速率为27/h)下,不同时间点(0 h、12 h、24 h和48 h)的表达水平。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TP1A3和ATP2B1基因分别聚类形成独立分支;在各基因分支中,松江鲈与已报道的鲈形目和鲽形目等鱼类共同聚在硬骨鱼类分支中。在2种低盐胁迫处理下,2个基因在鳃、肠、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鳃组织中ATP1A3表达量在盐度渐变处理下先上升后下降,ATP2B1表达量仅在24 h显著升高;盐度骤变处理下,ATP1A3表达量显著下降,ATP2B1表达量显著上升。2种盐度渐变处理下,肠组织中ATP1A3表达量均在24 h显著下降;ATP2B1表达量在盐度渐变处理下显著上升,盐度骤变处理下在24h显著上升。在盐度渐变处理下,肾脏组织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在24 h显著上升至最大值;ATP1A3表达量在盐度骤变处理下显著上升,ATP2B1表达量在12 h和48 h显著上升。肝脏组织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盐度渐变处理下均无显著变化;盐度骤变处理下,ATP1A3表达量持续显著上升,ATP2B1表达量在48h显著上升。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处理显著影响了 ATP1A3和ATP2B1基因的表达水平,但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为探讨Na+/K+-ATP酶和Ca2+-ATP酶在鱼类渗透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洄游性鱼类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松江鲈 盐度胁迫 ATP1A3 ATP2B1 表达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病诊断大于等于病原鉴定

渔业致富指南 2021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高达200余种,其中常见病达几十种之多,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2006年生物源性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占11.02%、细菌性疾病占57.63%、寄生虫性疾病占24.58%、真菌性疾病占4.24%。而对于非生物源性疾病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多数鱼类暴发性死亡多有非生物因素诱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内金多糖对尖吻鲈幼鱼生长、消化、肠道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探讨了鸡内金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PEGG)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生长、消化、肠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为PEGG在尖吻鲈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在饲料中添加0 (对照组)、5 (低剂量组)、20 (中剂量组)和80 g·kg-1 (高剂量组)的PEGG饲喂体质量(11.85±1.66) g的尖吻鲈幼鱼8周。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拌喂PEGG能:1)明显提高尖吻幼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且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2)显著提升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P<0.05);3)改善肠道组织结构,皱襞高度、肌层厚度和皱襞宽度显著增加(P<0.05);4)提升肠道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谷胱甘肽(GSH)浓度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下降(P<0.05);5)改善血清学指标,其中,各处理组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中剂量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明显下降(P<0.05)。综上,拌喂PEGG能够显著提升尖吻鲈幼鱼的消化和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血清生化水平,进而促进生长性能。在该实验条件下,PEGG最适添加量为20 g·kg-1

关键词: 鸡内金多糖 尖吻鲈 消化能力 抗氧化能力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数据的南海双拖渔船作业特征研究

海洋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在渔船作业特征挖掘分析方面已有较多应用。本文以粤渔10000/10011双拖渔船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的VMS数据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双拖渔船的作业状态,研究了航次和网次提取方法,并对捕捞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渔10000/10011有4个航速区间,分别为<1.0 m/s、1.0~1.8 m/s、1.8~2.9 m/s和>2.9 m/s,对应渔船的抛锚和慢速、夜间拖网航速、白天拖网航速和巡航状态; 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期间,粤渔10000/10011共进行了5个航次19个网次的拖网作业,其捕捞强度空间分布呈现近岸海域高离岸海域低的特征,且夜间拖网主要在离岸海域,白天拖网会转移到水深相对浅的近岸海域。

关键词: 南海 双拖渔船 船位监控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高于99.5%和98.3%。根据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45个理化项目的鉴定结果、羊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呈β-溶血的结果,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并结合补充理化鉴定结果,可判断此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 veronii bv. sobria)。人工回归感染实验采用低、中、高3种菌液浓度(3×107、1.5×108和3×108 CFU·mL-1)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可分别导致7%、40%和100%的死亡率,证实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的致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在所检测的17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大观霉素、氟罗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 gyrB基因 生理生化鉴定 人工回归感染 耐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推广,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通过概述稻鱼综合种养的原理及关键技术、主要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的贡献,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和普及,推进稻鱼综合种养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强稻鱼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稻鱼综合种养 模式 现状 效益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长江安庆段洄游汛期刀鲚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

摘要:[目的]掌握长江安庆段洄游汛期内刀鲚(Coilia nasus)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方法]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采集刀鲚样本392尾,并开展其年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刀鲚平均体长为(25.09±2.05)cm,平均体质量为(51.43±15.61)g,体长(L)、体质量(m)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m=0.0013L3.2866,生长接近匀速生长特征;样本体长与鳞径呈线性相关,拟合方程为L=4.2503R+14.008;其生长特征适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t=32.75[1?e-0.3973(t+0.6743)],mt=124.19[1?e-0.3973(t+0.6743)]3.2866.样本群体由1~4冬龄个体组成,优势年龄组为2龄,占总数的47.96%;生长拐点年龄为2.3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2.79 cm和37.69 g.[结论]掌握长江禁捕前长江安庆段刀鲚种群特征,可为刀鲚资源保护及资源恢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刀鲚;鳞片;年龄结构;生长特征;安庆江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