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性状QT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性状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解析水稻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穞稻和广百香占为亲本构建定位群体,利用水稻1 K mGPS SNP芯片对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包含770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QTL定位分析,最终鉴定出17个调控籽粒性状的QTLs,其中粒长QTL 4个,粒宽QTL 3个,粒厚QTL 3个,长宽比QTL 2个,千粒重QTL 5个,LOD值介于2.55~42.44之间,表型贡献率介于4.73%~29.63%之间。在这17个QTLs中,9个为已知粒型基因位点,8个可能是新鉴定位点,分别为粒长qGL6,粒宽qGW5、qGW10和qGW12,粒厚qGT10,长宽比qGLWR5-2,千粒重qTGW10和qTGW11。根据新发现粒宽QTL(qGW5)定位区间内的基因注释、与拟南芥的同源基因比对、时空表达分析、激素响应分析和序列分析,最终筛选到1个编码CCCH类锌指蛋白的调控水稻粒宽的候选基因Os05g019510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籽粒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调控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籽粒性状 千粒重 QTL 高密度遗传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对不同品种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及形态特征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选用盐葵3号(YK3)和盐葵5号(YK5)2个品种,副区设置50 mg/L(C1)、150 mg/L(C2)、300 mg/L(C3)等4个赤霉素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0 mg/L),共计8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观赏向日葵开花特性、形态特征和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可使观赏向日葵初花期提前2~5 d,但整株持花期会缩短,整体表现为持花期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舌状花长度变长,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花瓣长度较CK分别增加15.98%~30.69%、5.51%~18.88%,但花径变小,花瓣宽度变窄,YK3、YK5花瓣宽度分别比CK显著减少10.83%~28.13%、18.33%~43.75%,花瓣宽度与赤霉素浓度呈负相关.喷施赤霉素使向日葵株高、分枝长度及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相同条件下,YK3、YK5在赤霉素处理下株高显著较CK增加18.92%~48.12%、23.53%~37.25%,分枝长度分别较CK增加19.05%~187.18%、19.52%~122.73%,赤霉素处理的YK3和YK5均无种子形成.综上,2个品种对赤霉素响应程度不同,YK5持花期、花径和各部位干质量受赤霉素的影响大于YK3.

关键词: 赤霉素 观赏向日葵 初花期 持花期 开花特性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农药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土壤中残留的莠去津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利用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中残留莠去津降解是缓解其药害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对莠去津胁迫的响应,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莠去津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莠去津胁迫下菌株AT2 对水稻生长及莠去津降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莠去津胁迫可显著改变水稻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提高根际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TrzN、AtzB和AtzC的丰度.莠去津胁迫下,接种降解菌AT2 组水稻的株高、根长、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MDA的积累减少,说明AT2 可缓解水稻的氧化胁迫损伤;接种降解菌AT2 处理组土壤和水稻中莠去津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4.9%和 47.1%~57.5%,说明AT2 促进了土壤及水稻中莠去津的降解.另外,莠去津胁迫下,接种AT2 还可诱导水稻中莠去津降解基因的上调表达,表达量为未接菌对照组的 1.3~2.7 倍.研究表明,根际接种降解菌株能激活水稻体内降解基因的表达,促进"土壤-水稻"体系中莠去津的降解,缓解环境中残留莠去津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关键词: 莠去津 水稻 根际微生物 降解基因 氧化胁迫 生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微波干燥对草莓脯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真空环境下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草莓脯质地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热风干燥为对照,对3种真空微波处理条件(2.5 w/g-1.5 h、3.5 w/g-1 h、4.5 w/g-0.5 h)获得的草莓脯的水分迁移特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色泽及花色苷和酚类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真空微波干燥将草莓脯干燥至含水量20%±2%所需时间显著低于热风,微波功率越大,干燥时间越短。另外,干燥后获得的草莓脯中水分主要呈现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2种状态。真空微波干燥获得草莓脯的弛豫时间T2随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大,说明水分自由度增加;横截面显微观察发现,真空微波干燥使细胞壁发生破裂,微波功率越大,裂隙形成部位越靠近髓芯,裂隙越大,孔隙率越小,而热风干燥的样品细胞完整性、孔隙率高于微波干燥。另外,真空微波干燥的草莓脯硬度、粘力、a*值均低于热风干燥的样品,但L*值、总糖、花青素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真空微波干燥具有更高的干燥效率,并能更好保留草莓脯中花色苷等营养物质。

关键词: 草莓脯 干燥 真空微波 理化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料肉解冻方式对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解冻方式对狮子头品质特性的影响,该文以经过冷藏解冻、室温解冻、超声解冻以及微波解冻4种解冻方式的猪肉作为原料制作狮子头,以新鲜猪肉为对照,探究不同解冻方式下的狮子头在色差、蒸煮得率、保水性、质构、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解冻组的狮子头品质具有更显著的降低,狮子头的保水性、保油性、L*值、弹性和咀嚼性都显著低于其他解冻处理组。室温解冻组和超声解冻组保水性较好,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最低。室温组和超声波解冻组狮子头在L*、a*、b*上都与鲜肉组无明显差异,因此这2种解冻方法能较好地保持肉的色泽。从质构来看,室温组和超声解冻组能保持肌肉的弹性,但与鲜肉组相比硬度显著降低。经过冷冻及解冻过程的狮子头肌纤维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冷藏和室温解冻组的损伤程度较小,微波解冻处理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最严重。综合来看,可以考虑室温解冻或超声解冻作为狮子头原料肉的最佳解冻方式,以应用于狮子头的规模化生产。

关键词: 解冻方式 狮子头 品质特性 肉制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投喂装备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产出口量与水产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为保证养殖水产产品的产品质量和人的饮食健康,对养殖水产进行精细化投喂,研发改进精准投喂装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产业强调水产养殖装备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对基于视觉、声音、被动自需式、生长环境建模决策四种不同角度的智能投喂系统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水产养殖中智能投喂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和智能技术,投喂装备实现精准管理,提升养殖效益,强调创新对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期为水产养殖投喂装备的数字化、精准化发展打开新思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投喂装备 智能化 数字化 精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SA联合转录组分析发掘西瓜叶片黄化候选基因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不仅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也可作为重要的形态标记,应用于育种中.叶片颜色作为形态标记,不仅可用于苗期杂种的清除,亦可用于种子纯度的测定.以西瓜全生育期叶片黄化突变体纯合自交系ly104为母本(P1)、绿叶自交系w3为父本(P2),通过杂交创制F1代、F2代、BC1代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片黄化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采用混合分组分析(BSA)进行初定位,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RAD)开发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西瓜高密度遗传图谱,将西瓜叶片黄化基因定位于 2 号染色体13 950 306~15 517 591 bp(大小约为1.57 Mb).以西瓜97103v2为参考基因组,该区间包含24个注释基因.对P1(P1Y)、P2(P2G)和F2代群体中黄叶(F2Y)、绿叶(F2G)株系进行转录组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区间内基因 Cla97C02G035950、Cla97C02G036010、Cla97C02G036020、Cla97C02G036060在黄化叶片与正常绿叶材料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可能是西瓜叶片的黄化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西瓜叶片黄化基因功能和生物学特性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西瓜 黄化 BSA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CaNAC36的耐盐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辣椒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随着土地盐碱化问题日趋严重,探讨辣椒耐盐关键基因的功能,加强辣椒耐盐机制研究对促进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组前期挖掘到辣椒盐胁迫响应相关的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CaNAC36,在此基础上,以耐盐辣椒PI201224和敏盐辣椒PI438643为供试品种,克隆获得CaNAC36全长gDNA和cDNA序列,荧光定量分析CaNAC36及可能互作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组织表达情况,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CaNAC36及其互作基因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CaNAC36序列在耐盐和敏盐材料中DNA和cDNA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100%;CaNAC36在耐盐材料根和茎组织中表现为诱导上调表达,在敏盐材料根和叶中表现为诱导下调表达;对可能与CaNAC36存在互作关系的48个基因的注释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跨膜蛋白、转运蛋白、水孔蛋白、氯离子通道蛋白、解毒蛋白等14个基因可能与CaNAC36存在功能互作。在PI201224和PI438643盐胁迫处理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5个相关基因(Capana08g002748、Capana00g004514、Capana09g000275、Capana07g001450、Capana02g001031)的表达呈显著差异;同时结合启动子分析发现CaNAC36及5个关联基因启动子域含有大量的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结论】CaNAC36是辣椒响应盐胁迫的重要调节基因,其可能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而提高植株的耐盐性。

关键词: 辣椒 CaNAC36 盐胁迫 基因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UPLC-MS/MS法检测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

粮油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QuECh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粮食中6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0.1%甲酸溶液(84∶16)提取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以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采用UPLC-MS/MS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毒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0.83%~11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3%~15.59%。在不同粮食基质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基质效应为0.81~1.12。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有前处理技术简单、净化效果好、精确度高等优势,适合小麦、大米、玉米、绿豆和红豆样品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粮食 黄曲霉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养分因素探讨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和15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之间的比值。结果表明:相比于各自对照,5年甘薯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但是10和15年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pH;5年连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15年连作达显著水平;5年连作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5、10和15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全钾、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铜、锌、硅)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甘薯多年连作后,土壤氮/磷降低,氮/钾和磷/钾升高,导致土壤氮、磷、钾失衡,氮磷过多可能引起钾的相对缺乏,也会破坏土壤微生态体系,引起病虫害发生。甘薯是一种耐贫瘠且喜钾植物,基于上述结果,甘薯连作一般不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酸化和氮磷钾养分失衡可能是造成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连作年限 甘薯 土壤养分 障碍因素 土壤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