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不同百脉根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及抗旱性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份百脉根品系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肉厚度、叶脉厚度等10个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百脉根新品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厚度、叶脉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片上表皮厚度,为24.98%,最小的是叶片下表皮厚度,为2.86%;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下表皮厚度与栅海比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厚度与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P<0.01或P<0.05),叶肉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总和为10.001,累计贡献率达100%,能概括10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百脉根新品系B1抗旱性最强,品系B4抗旱性最差。

关键词: 百脉根 叶片解剖性状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燕麦品种的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评价研究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青贮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3 kg的杜寒杂交肉用母羊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6%]、LP14组(饲粮CP水平为14%)、LP12组(饲粮CP水平为12%)、LP10组(饲粮CP水平为10%)、LP12+NPN组[饲粮CP水平为12%,尿素水平为1%]。试验组饲粮分别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使其达到对照组饲粮中的对应的氨基酸水平。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对各组肉羊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如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GR值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肉羊的器官指数均与体重有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LP10组肉羊的瓣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LP12组和LP12+NPN组(P<0.05),LP10组大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LP14组和LP12+NPN组(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网胃、皱胃、小肠重量及占比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4个百分点并补充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尿素,杜寒杂交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说明低蛋白质饲粮补充过瘤胃氨基酸在肉羊育肥阶段是可行的。

关键词: 肉羊 低蛋白质饲粮 过瘤胃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模式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鲜乳中二英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英是一类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为其特有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很容易在食物链中积累.二英包含多氯二苯并对二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两大类,其中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英(TCDD)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本文主要就生鲜乳中PCDDs和PCDFs的含量、来源及其中TCDD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进行概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生鲜乳 二英 含量 毒性作用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物理性质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浸泡法和烘干法,对林下枯落物、土壤(0-50 cm)的持水性能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厚度范围为0.73~2.77 cm,总蓄积量范围为1.47~7.93 t/hm~2.枯落物层厚度、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油松、侧柏、沙棘、柠条锦鸡儿、山杏和撂荒地.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均明显大于半分解层.(2)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149.48%~267.3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与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一致,为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沙棘<山杏<侧柏<油松;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出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3)林下枯落物层在浸泡0.5 h吸水速率最快,浸泡1 h持水量增加迅速,浸泡8 h吸水速率和持水量增量趋近于0.(4)林下土壤容重低于撂荒地;总孔隙度范围为44.36%~32.57%,最大持水量范围为8.89~17.43 mm,均呈现油松林下最大,山杏林下最小.(5)林下枯落物蓄积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侧柏林地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能力.研究成果为开展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林分类型 枯落物 持水性能 土壤物理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液体饲料饲喂量影响犊牛生产性能的Meta分析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Meta分析评估提高液体饲料饲喂量对犊牛断奶前后固体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末体重的影响。通过筛选共纳入25篇文献46个对照研究,共收集高液体饲料饲喂量组785头和对照组789头犊牛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后结果的稳定性、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液体饲料饲喂量显著降低了断奶前犊牛的固体饲料采食量(P<0.05),显著提高了断奶前的平均日增重(P <0.05),断奶后固体饲料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提高液体饲料饲喂量显著增加了犊牛断奶体重和试验末体重(P<0.05)。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漏斗图分析表明研究仅存在少量发表偏倚。由此可见,提高液体饲料饲喂量可促进犊牛断奶前快速生长,对提高犊牛生产性能有潜在积极作用。本次Meta分析为犊牛的早期营养管理、培育技术以及早期营养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液体饲料 犊牛 生产性能 Met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方式与钾互作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品质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阴山北麓旱作区不同栽培方式下钾肥施用量对食用向日葵钾肥效应、产量性状、钾素吸收利用、油分品质和土壤-植物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为向日葵上钾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6年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区以食用向日葵(3638C)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种栽培方式:平作雨养种植(R)、全覆膜垄膜沟植集雨(RC)和全覆膜垄膜沟植滴灌(I).副因素为4个施钾水平:0、48、84和120 kg/hm2,表示为K0、K48、K84和K120.研究水钾互作对食用向日葵籽粒产量、产量性状、钾素吸收、钾肥利用效率、油分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等的影响.[结果]栽培方式是影响向日葵籽实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出仁率、钾素吸收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3个栽培处理表现为全覆膜垄膜沟植滴灌(I)>全覆膜垄膜沟植集雨(RC)>平作雨养种植(R).全覆膜垄膜沟植滴灌(I)条件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出仁率和钾素吸收量也增加,推荐施钾量(K2O)为120 kg/hm2时,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出仁率和钾素吸收量最高;全覆膜垄膜沟植集雨(RC)条件下,推荐施钾量(K2O)为84 kg/hm2时,产量最高;平作雨养(R)条件下各施钾处理之间的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钾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栽培方式对籽实含油率影响较小,水分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亚油酸含量的增加.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向日葵籽实的含油率也相应增加,主要是增加了亚油酸的含量.全覆膜垄膜沟植滴灌(I)条件下,推荐施钾(K2O)量为120 kg/hm2时,土壤-植物系统的钾素基本平衡;全覆膜垄膜沟植集雨(RC)条件下,推荐施钾(K2O)量为84 kg/hm2时,土壤-植物系统的钾素基本平衡;平作雨养(R)条件下,推荐施钾(K2O)量为48 kg/hm2时,土壤-植物系统的钾素基本平衡.[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区,全覆膜垄膜沟植滴灌(I)、全覆膜垄膜沟植集雨(RC)和平作雨养种植(R)的推荐施钾(K2O)量分别以120、84、48 kg/hm2为宜,此时,土壤-植物系统的钾素基本平衡.增施钾肥可增加向日葵籽实的含油率,主要是增加了籽实的亚油酸含量.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栽培方式 钾肥用量 产量 钾肥利用效率 油分品质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盐碱化特征差异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河套平原盐碱地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特征分布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农用地、牧草地、改良地、盐荒地)不同深度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可溶盐含量、盐分离子组成、总碱度、pH、碱化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土体结构、颜色、根系分布、石灰性反应及碱化层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土壤剖面的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分布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可溶性盐呈"橄榄"型、盐荒地和改良地呈"表聚"型、农用地呈"底聚"型;土壤pH、碱化度和总碱度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S"型;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均有所下降,与盐荒地相比,农用地盐碱化指标下降的最为显著(P<0.05),其中0-20 cm土壤全盐量降至0.88 g/kg,pH降至7.83,总碱度、ESP降至0.17 cmol/kg和12.54%,表明苏打盐碱地经农用后更有利于土壤脱盐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土壤全盐量、Ca2+、Mg2+、SO42-、总碱度、pH可作为控制区域盐碱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为阐明河套平原盐碱地的盐碱化过程及盐碱化土壤利用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剖面 盐碱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年刈割次数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苜蓿 秋眠级 刈割次数 产量 品质 越冬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春茬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赤峰地区温室种植的马铃薯品种,2016年引进7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温室内进行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脱毒马铃薯表现有显著差异,以费乌瑞它的生育期最短,为73 d,尤佳46的生育期最长,为84 d.内薯1号对早晚疫病抗性较强,不同品种的产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大西洋产量最高,其次是荷兰15、尤佳66、兴佳2号、内薯1号、尤佳46,产量最低的是费乌瑞它.表明大西洋、荷兰15可在赤峰地区日光温室内推广栽培.

关键词: 马铃薯 引进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