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膜下滴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同化和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菜(Beta vulgari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其根部是榨糖的原料。水肥科学管理是作物栽培中重要的农艺措施,在甜菜生产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造成甜菜生长源库关系失调,产量和含糖率下降。为此,本试验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研究了水氮耦合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吸收、积累、分配、氮同化酶活性、氮肥利用效率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甜菜生产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生理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甜菜氮吸收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随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NR和GS活性最高,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块根中GS活性最高,与不同器官生长速率相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减小。甜菜生育期灌水1 350~1 427 m~3·hm~(-2),配合施氮量150~179.22 kg·hm~(-2),有利于甜菜产质量增加,同时水氮利用效率也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沟垄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化分析沟垄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根区0~100 cm土壤水分分配、耗水量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不覆膜(NRF)相比较,沟垄不覆膜(RF_0)没有提高出苗前玉米根区0~20 cm土壤含水量,沟垄覆膜(RF_(100)和RF_(58))提高玉米种子周围0~10 cm土壤水分含量。RF_0处理没有使玉米最大日耗水量提前,覆膜处理提前10 d。沟垄种植(RF_(100)、RF_(58)和RF_0)没有降低花期最大日平均耗水量,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处理进一步提高。沟垄和覆膜处理对水分吸收和利用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这种提高效应在少雨年份尤为明显。沟垄覆膜处理可有效规避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引起的干旱风险,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用畜禽肌纤维发育特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肉用畜禽(牛、绵羊、猪和家禽等)肌纤维发育特性的最新研究现状,以“畜禽”、“肌纤维发育”和“肉品质”为关键词,对1981-2019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分别从肌纤维特性、肌纤维生成过程、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等方面归纳了不同畜禽的肌纤维发育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畜禽肌纤维发育的一般过程基本相似;肌纤维发育的时间具有物种特异性;个别基因被确定具有调控肌纤维发育的主要功能;仍缺乏多物种肌纤维发育过程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与系统比较研究以及多物种肉品质鉴定的通用分子标记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鳞蘑菇的营养成分评价及其成熟度对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内蒙古地区野生白鳞蘑菇驯化品种进行营养评价,并探讨生理成熟度对其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及常用方法对新品种(蒙白音1号和2号)子实体和不同采收期(未开伞成熟度和开伞成熟度)的子实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蒙白音1号和2号的粗蛋白、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铁、锌、磷较为丰富,均高于双孢菇;蒙白音1号未开伞成熟度子实体总糖、维生素、氨基酸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钠、铁、钙含量均较高于开伞成熟度子实体。白鳞蘑菇驯化品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未开伞成熟度子实体相比开伞成熟度子实体体现出较高的营养品质,为驯化白鳞蘑菇品种后期研究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白鳞蘑菇子实体 成熟度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细毛羊氮代谢、瘤胃内环境及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细毛羊氮代谢、瘤胃内环境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的影响。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细毛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1组、2组和3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35、0.66和1.14,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3.50%。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对摄入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1组尿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并且2组显著高于3组(P<0.05)。2)采食1.5和3.0 h以后,1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3组(P<0.05),采食4.5 h后,各组间NH_3-N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pH均在6.0~6.8,1组pH显著高于3组(P <0. 05)。3)采食1. 5 h后,1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2组(P <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采食1.5、3.5和4.0 h后,1组和2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3组(P<0.05)。1组采食前及采食后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3组(P<0.05)。4) 2组和3组Na~+/H~+交换蛋白3(NHE3)和下调式腺瘤载体(DR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P<0.05)。1组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和3组(P <0. 05)。而2组Na~+/H~+交换蛋白1(NHE1)和钠/钾ATP酶泵(Na~+/K~+ATPase)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和3组(P <0. 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为0.66时,对细毛羊瘤胃内环境和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let-7家族及其靶基因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褪黑激素(melatonin, MT)对let-7家族成员及其靶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周期性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内蒙古绒山羊罕山型个体6只,分为埋植组(皮下埋植MT,n=3)和对照组(不埋植MT,n=3),连续12个月采集绒山羊个体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11个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合RNA-Seq技术分析let-7家族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在整个皮肤毛囊周期内,MT上调let-7b、let-7e、let-7a-3p的表达,下调let-7f、let-7g、let-7c、let-7a-5p、let-7d、miR-98的表达。2)在4月份,MT上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下调PTGS2、PLCG1等靶基因的表达;下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上调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3)在6月份,MT下调"let-7g、let-7i、miR-98"的表达,上调PTGS2、PLCG1、SRC等靶基因的表达;上调"let-7a-5p、let-7b、let-7c"的表达,下调GDF5、TGIF2、RBL1等靶基因的表达。4)let-7家族成员的靶基因主要参与VEGF、TGF-β、Oxytocin和NF-kappa B信号通路,在细胞过程、激素调节和转录因子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表明,MT可能通过改变let-7家族重要成员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在皮肤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T介导miRNAs影响羊绒生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内蒙古绒山羊 皮肤 褪黑激素 let-7家族 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氮矿化季节性动态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放牧是中国北方主要的草地利用方式。放牧强度通过影响群落结构和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产生显著影响。以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荒漠草原长期放牧控制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四个放牧强度,即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探讨了放牧强度对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矿化过程季节变化的影响。根据该地区气候特点和植物生长季节,将一年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生长季初期(5-6月)、生长季盛期(7-9月)和非生长季(10月至次年4月)。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初期,放牧抑制了土壤氮矿化作用,土壤温度与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在生长季盛期,放牧促进了土壤净氮矿化作用,其中LG区的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均较高;土壤净氮矿化和净硝化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非生长季,放牧抑制了土壤氮矿化作用,对照区不放牧处理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放牧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高强度放牧抑制了土壤氮矿化过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净初级生产力的氮素限制。同时,放牧对土壤氮素转换过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黄土风沙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风沙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处置不当和农田土壤生态退化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0、3000、6000、12000 kg hm~(-2)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农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0、3000、6000、12000 kg hm~(-2)秸秆还田量分别相当于当地单位面积玉米农田年生产秸秆数量的0%、25%、50%和100%。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化趋势一致。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量25%、50%和100%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21.4%、30.9%和16.5%(P <0.05),秸秆还田量25%和50%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而秸秆还田量50%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6.8%(P <0.05);秸秆还田量25%、50%和100%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7.3%、33.7%和28.7%,真菌数量提高了9.3%、13.0%和11.1%,放线菌数量提高了22.3%、31.9%、29.3%。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量50%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1.7%和12.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量25%(3000 kg hm-2)、50%(6000 kg hm~(-2))和100%(12000 kg hm~(-2))均可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尤其以秸秆还田量50%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黄土风沙区 玉米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金银花、蒲公英、益母草、连翘4种全株植物乙醇提取物按重量比1∶1∶1∶1混合制成复合植物提取物。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及体况相近的24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4 g/(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第60天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0天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第30天和第45天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增加(P <0.05),试验组第30天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第15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降低(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30天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第15天和第45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第15天和第60天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第30天和第60天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有的促进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华油杂62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研究对象,在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播期对饲料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饲料油菜生育期缩短,尤其缩短了从播种到出苗的时间;有效分枝数、茎粗随播期推迟而增大;出苗数、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但植株地上部N、P、K含量随播期推迟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氮含量先减小后增大,磷含量先增大后降低,钾含量逐渐降低;随播期推迟氮、钾累积量逐渐降低,磷积累量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饲料油菜最适宜播期应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