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SPEI_KC的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干旱特征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夏玉米(麦玉)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区域,农业生产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该研究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基础上,引进作物系数(KC)改进SPEI指数,并基于改进后的SPEI_KC指数从作物生长季尺度、关键生育期尺度以及麦玉周年尺度分析1961—2017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PEI_KC指数在华北平原麦玉周年干旱评估中的适用性优于SPEI_TW指数(采用Thornthwaite公式计算的SPEI指数)和SPEI_PM指数(采用Penma-Monteith公式计算的SPEI指数):在(实际)有旱(指数)评估为有旱情况下,SPEI_KC指数在代表气象站点的平均准确率为76.13%,较SPEI_TW指数、SPEI_PM指数均有提高;在无旱评估为无旱情况下,SPEI_KC指数准确率为85.67%,较SPEI_TW指数、SPEI_PM指数分别均有提高.2)小麦关键生育期和小麦生长季的空间分布均呈轻旱在河北北部较高,重旱在研究区中部较高分布,玉米关键生育期和玉米生长季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中旱在河北北部较高,重旱在山东西部较高分布.总体来说,研究区的东南部干旱频率小于西北部,山东半岛地区和河北中部旱情较轻,河南省干旱严重.3)年代际干旱程度总体呈略微减小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大部分研究尺度的轻旱发生频率增加,所有研究尺度的中旱和重旱发生频率减小;小麦关键生育期、小麦生长季以及玉米生长季的干旱频率减小,玉米关键生育期和麦玉周年尺度干旱频率增加.研究结果能够为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干旱分布和变化,进而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干旱 作物 降雨 SPEI 作物系数 华北平原 麦玉生长季


外保温塑料大棚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性能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节外保温塑料大棚的室内气温,设计了一套通过表冷器-风机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TSFU系统).根据测试,TSFU系统在晴天和多云天的放热量Qr分别为(433.0±48.6) MJ和(199.3±0.1) MJ系统性能系数(COP)分别达到2.9和3.1,可将室内气温分别提高(2.5±0.4)℃和(1.1±0.3)℃,且加温成本较燃气热风炉节约了40.2%.根据模拟分析,将系统表冷器-风机的全热交换效率和表冷器-风机数量分别提高至0.44和20时,可分别使晴天Qr增加(67.4±14.9)%和(76.1±14.7)%,多云天Qr增加(14.9±7.6)%和(17.0±4.5)%,COP达到3.6±0.6以上.若将蓄水池中的水体积提高到52 m3,可使多云天Qr和COP分别提高(31.7±20.3)%和1.0±0.7但晴天Qr和COP未得到改善;将水体积减小至13 m3时,晴天Qr未受影响,但使多云天Qr和COP显著减小.因此,可使用TSFU系统调节外保温塑料大棚的室内温度.
关键词: 塑料大棚 表冷器-风机 外保温 空气余热 集放热性能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以鄂托克旗为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求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鄂托克旗气象站1961~2018年(58 a)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研究区的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鄂尔多斯高原西部1961~2018年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以1.2 mm/10a的速率增加;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分别以1.3 mm/10a、2.0 mm/10a和0.4 mm/10a的速率增加,夏季降水量以2.5 mm/10a的速率减少.研究区年降水量在1989年发生突变,春季和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分别在2001年、2008年、1970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着25 a、12 a、19 a和5 a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周期变化,各季节同样存在着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结论]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变化,该区未来几年将进入降水量偏丰时期,据此可适当调整区域主栽作物紫花苜蓿的灌溉制度,以达到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 降水量变化特征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累积距平法 小波分析法 紫花苜蓿


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微菌核数量、黄萎病发生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微菌核数量、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元山子农场人工病圃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菜园村自然病圃开展田间试验,利用NP-10培养基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数量,并对马铃薯地上叶片和地下块茎上黄萎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及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以马铃薯连作方式为对照,西兰花轮作及其残体还田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在人工病圃于7、8和9月调查时分别降低了8.46%、36.41%和36.27%,在自然病圃于7、8和9月调查时则分别降低了7.22%、38.06%和48.84%;马铃薯地上叶片和地下块茎上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在人工病圃对黄萎病的防效为32.91%和54.82%,在自然病圃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6.72%和34.78%;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有所提高,在人工病圃分别增产27.74%和40.08%,在自然病圃分别增产7.12%和8.77%。表明西兰花作为理想的轮作作物可应用于马铃薯黄萎病的有效防控。
关键词: 西兰花轮作 马铃薯黄萎病 微菌核 病害防治 大丽轮枝菌


不同玉米品种青贮收获期茎秆抗倒力学特性比较分析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青贮收获期调查田间倒伏率、株高、穗位高、茎粗等农艺性状,测定茎秆穿刺强度及压碎强度,比较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的茎秆力学特性、品种差异性和指标相关性,为筛选抗倒能力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及压碎强度随节间的上升逐渐降低,且与株高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茎折是玉米青贮收获期倒伏的关键因素,参试的34个玉米品种中,32D22、先玉1692、东单606和KXA4574综合抗倒能力较强.


播期对毛叶苕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毛叶苕子苗情不稳、低产晚熟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究4月10日(ST1)、4月20日(ST2)、4月30日(ST3)和5月10日(ST4)4个播期下毛叶苕子生育期持续时间、农艺性状、干物质累积和籽粒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毛叶苕子各生育期持续时间及出苗率有显著影响,不同播期下毛叶苕子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根瘤数差异显著,且干物质积累量呈慢-快-慢增长趋势,其中均以ST2播期表现最好;在产量方面,2年均以ST2处理最高,为942.45~1 056.75kg/hm2,籽粒产量同积温和降水量显著相关,且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4月20日播种毛叶苕子能较大程度适应当地水热条件,增加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根瘤数,实现稳产高产.4月20日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毛叶苕子最佳播期.


科尔沁地区少花蒺藜草化学防除药剂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在科尔沁少花蒺藜草入侵地区,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此推广的少花蒺藜草化学防除药剂,以不同化学防除药剂及其组合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得不同药剂处理和喷施时间对少花蒺藜草的防除效果、相对防除效果和植被群落盖度影响的数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和喷施时间对少花蒺藜草的防除效果、相对防除效果和植被群落盖度均有显著作用.对少花蒺藜草的防除效果和相对防除效果均最佳的药剂为41%草甘磷异丙胺盐,其次为10%精喹禾灵、10%精喹禾灵+90%乙草胺、12.5%烯禾啶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然而,从植被群落盖度看,适宜选用的药剂有10%精喹禾灵、12.5%烯禾啶、5%咪唑乙烟酸、23.5%乙氧氟草醚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综上所述,科尔沁地区适宜的少花蒺藜草化学防除药剂有10%精喹禾灵、12.5%烯禾啶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且只需喷施一次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膜下滴灌对春小麦水热条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内蒙古河套灌区膜下滴灌小麦技术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2018年开展膜下滴灌试验,设置3个不同灌水水平(W1:2175 m3/hm2;W2:2700 m3/hm2;W3:3225 m3/hm2),以传统畦灌条播为对照(CK),CK灌水量为4200 m3/hm2,监测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含水率及各生长指标,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水热条件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2 a膜下滴灌小麦0~4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8.58%,较传统畦灌提高47.90%,土壤温度平均提高0.81℃.2 a膜下滴灌小麦较传统畦灌产量提高20.8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显著增加,较传统畦灌平均提高10.03%;膜下滴灌条件,随灌水量增加,小麦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W3处理产量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最小.2 a膜下滴灌小麦籽粒的蛋白质、湿面筋量较传统畦灌分别平均提高1.02%、2.42%,显著高于CK(p<0.05),膜下滴灌小麦W1处理蛋白质及湿面筋量最大,显著高于W3处理.[结论]膜下滴灌小麦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有利于增加前期积温,使小麦提前出苗且提高有效穗数,后期小麦提早成熟.膜下滴灌有利于小麦各项品质指标的提高,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量2175~2700 m3/hm2更利于小麦品质的提升,同时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赤峰地区饲草谷子品系的草产量和营养价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饲草谷子品系,为赤峰地区饲草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个饲草谷子品系和CK(‘饲谷5号’)的生育期、草产量、株高和营养特性等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CK和‘赤草11号’外,其他品系均能在赤峰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为124~131 d,其中‘赤草13号’的生育期最短,‘赤草1号’和‘赤草9号’的生育期最长.‘赤草5号’‘赤草7号’和‘赤草13号’的株高优于其他品系和CK,成熟期株高达到190 cm以上.‘赤草3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2.69、12.54和12.02 t/hm~2.‘赤草7号’‘赤草5号’和‘赤草13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2.66%、12.57%和12.39%.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排在前3位的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结论】‘赤草5号’‘赤草3号’和‘赤草13号’综合表现好,适于进行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关键词: 饲草谷子 灰色关联分析 营养品质 生产性能 赤峰地区


夏播时间与当年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越冬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阿鲁科尔沁旗夏播紫花苜蓿播期与当年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越冬率的影响,为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的大规模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雪豹',于2016~2017年研究夏播时间(7月2日、7月12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8月10日)与当年刈割时间(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9月26日、10月11日、11月2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未刈割处理,7月份播种苜蓿的越冬率极显著高于8月2日和8月10日(P<0.01).7月初播种同时在9月初刈割,越冬率和翌年头茬产量与未刈割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7月2日播种苜蓿各刈割处理与未刈割处理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1),7月12日~7月29日播种的苜蓿各刈割处理越冬率均低于未刈割处理.[结论]在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夏播时间最佳播期为7月2日~7月24日;7月2日播种的苜蓿适宜在9月初刈割,7月12日以后播种苜蓿当年不宜进行刈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