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不同培肥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为对象,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等氮素条件下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pH值、全盐、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土壤剖面盐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0~20 cm降低,20~60 cm升高,60~100 cm稳定,其中CK、化肥处理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含量最高,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33和5.24 g·kg-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盐分含量最低,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0、4.58、4.73 g·kg-1.不同培肥措施0~10、1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为7.81%~20.70%、4.48%~16.96%,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与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促进盐分淋洗、抑制反盐的效果较好,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1.99%、18.83%、15.65%,以CK和单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差,分别为5.74%、6.37%.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p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秸秆以及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配施耕层土壤pH值较CK处理降幅较大.与CK相比,不同培肥措施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P <0.05),其含量分别提高29.43%~93.14%、17.45%~161.84%;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14.66%、13.36%和13.36%、17.35%.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三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向日葵产量,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提高的最为显著,较CK增产44.41%.因此,在等氮素条件下,河套灌区应重视有机肥与化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化肥的配合施用,不仅可以培肥土壤、提高脱盐率,还可获得一定的高产.

关键词: 有机肥 秸秆还田 化肥 盐碱土 土壤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新品种'蒙芋1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蒙芋1号’菊芋是以内蒙古土默川地方品种红皮菊芋为母本,以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白皮菊芋品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平均株高3.2 m,一级分枝数5~9个;块茎集中且形状不规则,皮及芽眼均为白色;生育期120~156 d,块茎产量25 397.1~30 600 kg·hm-2,抗逆性强,适合年降雨量300 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地区种植。

关键词: 菊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马铃薯推荐施肥效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7~2018年在马铃薯主产区内蒙古武川县开展的60组田间试验,通过不同马铃薯产量区间研究产量效应、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养分平衡等指标,验证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方法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应用效果与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低产、中产和高产区间中,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处理的氮肥(N)用量较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分别减少16、23和25 kg/hm~2,但产量较FP处理分别提高1.2、2.0和2.6 kg/hm~2,且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较FP处理分别提高了6.2%、6.8%、7.3%和11.1、15.2、16.6 kg/kg。NE较FP处理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4.3、13.1和7.1 kg/kg,肥料回收率分别提高6.8、3.4和6.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马铃薯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方法具有减肥增产的良好效果,且在中产和高产区间中NE养分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马铃薯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毒支原体鸡滑液囊支原体和副鸡禽杆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毒支原体(MG)、鸡滑液囊支原体(MS)、副鸡禽杆菌(APG)三重PCR诊断对于鸡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试验首先对三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之后对多种病原的DNA进行扩增以确定本方法的特异性,调整MG、MS和APG的DNA浓度以确定本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本试验建立的诊断方法能够同时扩增出长度为453 bp(MG)、328 bp(MS)和241 bp(APG)的特异性片段,而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对照样品在检测时则无条带产生。对三种病原的混合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确定MG、MS和APG的最低检出量为5×10-3ng/μL。对37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三重PCR的检出率和单重PCR的检测结果一致,且可同时检测出两种或三种病原同时感染。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MG、MS和APG三重PCR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较高的灵敏性,可用于鸡呼吸道病的诊断和防控。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副鸡禽杆菌 三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后梭梭转录因子的转录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梭梭应对干旱胁迫和水分刺激的分子调控机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浇水(对照,CK)、干旱胁迫组(轻度干旱胁迫组,LWS;中度干旱胁迫组,MWS;重度干旱胁迫组,SWS)和复水组(RSWS)梭梭的转录组和转录因子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据经de novo拼接共获得74 641条非冗余Unigene,N50长度1 537 bp,对转录组数据比对、注释后共检测到56个转录因子家族、1 307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组和复水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以下调表达方式为主,其中,AP2-EREBP、MYB、bHLH、WRKY、NAC、ABI3VP1家族基因在各胁迫组中均表达且表达数较多。复水组中偏向通过增加AP2-EREBP、WRKY和NAC家族上调编码基因数量来实现梭梭幼苗对水分刺激的应答调节;而干旱组更偏向下调AP2-EREBP和bHLH的编码基因数量来实现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干旱组和复水组测序结果的表达量(FPKM)与用荧光定量PCR法得到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947 8(P<0.01),0.967 2(P<0.01),结果证实了2种处理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的有效性。综合而言,AP2-EREBP、MYB和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对梭梭干旱胁迫具有正负调控的作用。

关键词: 梭梭 转录因子 转录组测序 干旱胁迫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利用方式河套平原盐碱土盐分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影响,以河套平原5种利用方式(盐碱荒、改良地、牧草地、农用地、林地)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剖面全盐量、盐分剖面类型以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离子以SO■,HCO~-_3,Ca~(2+),K~++Na~+为主;剖面盐分离子分布不均匀,具有中、强变异性;总体表现为:SO■>HCO~-_3>Ca~(2+)>Na~++K~+>Mg~(2+)>Cl~->CO■;土壤盐分变化与Ca~(2+),Mg~(2+),SO■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盐含量及其离子组成的影响显著,盐荒地和改良地剖面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农用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牧草地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土壤全盐量剖面垂直变化幅度不大,且土壤剖面(0—100 cm)平均全盐含量依次为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林地>农用地;人类活动使得土壤盐分含量下降了41.92%~79.33%,盐分类型由苏打氯化物型转化为苏打硫酸盐型,降低了盐碱的危害,且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全盐量与SO■,CO■,HCO~-_3,Ca~(2+),Mg~(2+),K~++Na~+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l~-成反比。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提高盐渍化土地的利用潜力即耕地后备资源极其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盐碱土 土壤盐分特征 不同利用方式 河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蒙古国风干牛肉中分离出28株乳酸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检测28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37X-3和菌株37X-13对3种指示菌的抑菌能力较强,且经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全部丧失,表明2株乳酸菌通过产细菌素的方式发挥抑菌作用.再经表型、生理生化和基因型鉴定,确定菌株37X-3为戊糖片球菌,菌株37X-13为乳酸片球菌.2种片球菌素在121℃,15 min,pH 2~6范围均能抑制3种指示菌的生长,且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抑菌作用最强.2种片球菌素抑菌谱广,不仅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还能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药黄芩与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制粒工艺(制粒前、后)和添加黄芩(0、0.5%、1.0%、1.5%)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大肠杆菌与霉菌数量的影响,旨在了解制粒过程中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探讨蒙药黄芩添加剂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含量的保存、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制粒后,紫花苜蓿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降低,而维生素K1、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紫花苜蓿干物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添加1.5%黄芩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而添加0.5%~1.0%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K1含量,添加1.5%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1含量.综合两个因素的影响考虑,添加1.5%黄芩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草颗粒维生素C、维生素B6含量;添加1.5%黄芩和制粒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含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黄芩 维生素 草颗粒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病毒病与晚疫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明显提高育种效率,具有快捷、绿色、精准的优越性,目前己广泛应用于马铃薯抗病植株的辅助选择育种中,辅助筛选出了一些具有抗病性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本研究概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与应用现状,介绍了马铃薯病毒病危害与致病特征、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综述了对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情况,以及对已开发并获得验证的马铃薯病毒病与晚疫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 马铃薯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黑果枸杞染色体加倍及其多倍体核型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四倍体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以阿拉善二倍体野生黑果枸杞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传统根尖压片技术,分析确定了该供试材料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6sm+ 18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属于“2A”型.在此基础上,用秋水仙素溶液对供试材料进行诱导处理,共设不同浓度(0.1%,0.2%,0.3%)和不同处理时间(24 h,36h,48 h)两因素,并对诱导后的黑果枸杞染色体进行相应的核型分析.结果 表明,成功诱导得到的供试材料为四倍体,其核型公式为2n=4x=48=12sm+36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57%,属于“2A”型,与二倍体的核型特征极为相似.可见,利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48 h后,可得到同源四倍体黑果枸杞材料,可为今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创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um Murr.) 二倍体 四倍体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