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仙客来愈伤诱导抗褐化研究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法国莫莱尓F2代植株为材料,选取同一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块茎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诱导,选取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针对愈伤诱导过程中出现的褐化问题,从不同方面入手,寻求最佳的褐化控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0.5 mg/L)+2,4-D(2 mg/L)+KT(0.2mg/L)+琼脂(9 g/L)+蔗糖(30 g/L);最佳褐化控制培养基是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Vc(2mg/L)或PVP(0.5 mg/L);暗培养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化的发生;活性炭虽能抑制褐化但同时也抑制仙客来愈伤组织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理活性物质—大豆磷脂和大豆活性肽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0.5%、1%和1.5%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20羽0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作为试验对象。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同时,又选用180羽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添加抗生素(黄霉素5mg/kg)试验组,C、D、E、F组分别为添加大豆活性肽0.2%、0.4%、0.6%、0.8%(固态,含活性肽40g/kg)的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生产性能上,大豆活性肽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和采食量,在提高屠宰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②在经济效益上,大豆活性肽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毛利润。试验证明,大豆活性肽可以有效应用于肉仔鸡生产中,其最适添加量为0.6%,优于使用抗生素(黄霉素5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本地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玉米-豆粕型日粮含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本地肉鸡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多重复设计,选3周龄健康与体重相近的AA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试验期为7周,6周后进行代谢试验。各试验组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9%、17.5%、16%。结果表明,饲粮中蛋白质水平为19%时对本地鸡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其日增重、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蛋白水平为17.5%和16%组(P<0.05);与蛋白质水平为19%与16%相比,对钙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磷的代谢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了蛋白水平为19%时本地肉鸡的生长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的特征分析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Unispec光谱分析仪和SPAD叶绿素仪测定了2个品种从初花期到成熟期的反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用SPAD叶绿素仪测定结果表明:每个时期均为合交98-1667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合丰55号;用Unispec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合丰55号大豆的光谱反射率高于合交98-1667,并且发现在可见光510nm~610nm处有一个叶绿素反射吸收峰,此吸收峰是大豆叶片上特有的一个特征值。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植被指数mSR705、mND705和PSSRc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说明可以通过测量叶片光谱的方法来监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种质对东农250亲本自交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将CIMMYT种质Pob46和Pob45分别导入东农250的父本自交系吉846和母本自交系444中,研究CIMMYT种质对其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吉846改良系和444改良系所配杂交组合的株高及穗位均有所降低,有利于增强组合的抗倒伏性;百粒重普遍增加但产量普遍降低,仅有个别组合增产;其它性状如雄穗一级分支数和行粒数等,二者改良效果有所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苗期耐冷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早春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选择了不同耐冷玉米种质8份,按GriffingⅡ的设计组配,分析低温逆境下玉米出苗及幼苗期性状的遗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出苗指数、相对出苗率、相对苗干重、相对根干重两两相关,相对出苗率与相对根总长相关,上述性状适合作为玉米幼苗耐冷性鉴定的指标。不同亲本的GCA方差、不同组合的SCA方差在相对出苗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苗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根总长等性状上的差异显著。非加性基因效应在相对出苗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苗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根总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且狭义遗传力普遍较低,各性状均低于50%,高低次序为相对发芽指数>相对出苗率>相对根干重>相对苗干重>相对根总长,上述性状选择适宜在中晚代进行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