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一种种苗移栽机自动取苗送苗装置

农机化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了解国内外旱地栽植技术和移栽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种苗自动取苗送苗机构。该装置采用PLC程序进行控制,使分苗系统和送苗系统按照各自的要求实现其动作,完成所需要的功能。该机构是一种集自动取苗、送苗、放苗于一体的多功能机电气一体化装置,可在种苗移栽的过程中代替人力来实现取苗、送苗的操作,且可应用于棉花、番茄、玉米等作物穴盘育苗的种苗移栽。

关键词: 移栽机 取苗 送苗 自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漂烫时间及贮藏温度对香椿嫩芽品质的影响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椿嫩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漂烫时间及贮藏温度对香椿嫩芽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椿嫩芽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以烫漂后香椿嫩芽感官及品质指标VC、多酚、黄酮、可溶性蛋白、亚硝酸盐及多酚氧化酶(PPO)各项变化对香椿嫩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较短的漂烫时间可以保持香椿嫩芽外观及口感;对香椿嫩芽营养成分影响较小,烫漂可显著降低香椿嫩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且可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在-2℃贮藏180 d,香椿嫩芽仍保持较好的品质。因此0.5 min为香椿嫩芽最佳烫漂时间,-2℃贮藏可以较好保持烫漂香椿嫩芽的品质。

关键词: 香椿嫩芽 漂烫时间 感官品质 酶活 营养成分 贮藏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对烟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作为烟草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将热榨法、冷榨法、浸出法、水代法4种制油工艺所产的芝麻饼粕发酵成饼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芝麻饼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用芝麻饼肥)相比,施用芝麻饼肥处理均可增加烟叶的农艺性状、品质和产值;其中,施用热榨芝麻饼肥处理效果最好。施用热榨芝麻饼发酵肥处理的烟叶产量较对照增加7.7%,产值提高12.3%;糖碱比为10.52∶1,总氮/烟碱为0.69∶1,钾氯比为3.8,化学成分较协调;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总体的感官评分最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可见,采用热榨法所产芝麻饼粕发酵腐熟后作为烟草有机肥效果较优。

关键词: 制油工艺 芝麻饼粕 烟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油香椿废弃组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的方法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利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水杨酸比色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子,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59℃、液料比51 m L/g、超声功率174 W,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94%。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DPPH自由基能力,IC50值分别为0.205、0.018 mg/m L,均低于相同质量浓度VC的IC50值(1.022、0.069 mg/m L)。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黄酮得率高,时间短,为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香椿 黄酮 响应面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质量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脂肪细胞分化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LR重组反应的方法,构建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库容量为5.28×106CFU。随机挑取的24个克隆均带有插入片段,重组率100%,片段大小多数为1~2 kb,表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限量供给下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磷钾积累动态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华北地区两个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石麦15,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个灌溉水平:春灌一水(W1)和春灌二水(W2);在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2个施氮处理:192kg/hm2(N1)和270kg/hm2(N2)。研究并探讨了在水氮限量供给下高产高效群体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其籽粒氮磷钾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期,两小麦品种强、弱势粒重均呈"S"型的变化趋势,而灌浆速率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且强势粒的粒重和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弱势粒。在相同灌溉水平下,N1处理强、弱势粒灌浆持续天数均高于N2处理,而灌浆速率则低于N1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W2处理强、弱势粒灌浆持续天数高于W1处理。在不同水氮模式下,济麦22强、弱势粒重、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天数均高于石麦15。在籽粒灌浆期,两小麦品种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趋势。在相同灌溉水平下,两小麦品种N2处理籽粒氮磷钾素积累量总体高于N1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W2处理籽粒氮磷钾素积累量均高于W1处理。在不同水氮模式下,济麦22籽粒氮磷钾素积累量高于石麦15。综合研究认为,适当水氮投入,提高了两小麦品种灌浆后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延长了灌浆持续期,促进了强、弱势粒均衡灌浆和籽粒中营养元素均衡分配,最终实现高产高效,对提高粒重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氮限量 冬小麦 强弱势籽粒 灌浆特性 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品种 生态条件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南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油菜遗传育种成效显著,全省平均产量居全国先进水平。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4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84%。最后提出了今后河南省油菜育种的目标,即选育在品质、产量、抗逆性、生产效率(肥料利用率高、适合机械化)和生态安全(少用农药)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油菜品种。

关键词: 油菜 遗传 育种 杂种优势 双低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径胡萝卜粉体理化性质及营养溶出研究

轻工学报 2016

摘要:将胡萝卜粉通过不同目数的筛子,分成粒径分别为>250μm,250~180μm,180~150μm,150~120μm,120~109μm,109~75μm,<75μm的粉末,研究不同粒径胡萝卜粉的色差、水合能力、持油能力、胡萝卜素含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胡萝卜粉粒径的减小,其颜色越来越白,其红色呈先变深后变浅的趋势,黄色差异不显著,持油能力缓慢降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水合能力和氨基态氮含量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总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这表明,不同粉碎程度的胡萝卜粉其理化性质亦不同,因而应根据胡萝卜粉的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粉碎程度.

关键词: 胡萝卜粉 粒径 理化性质 营养溶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依靠自然发病,每年对110~150份适合于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以严重度、病情指数、穗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为指标,对其近10 a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漯河市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病情进行普查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是漯河市近10 a来小麦赤霉病发病最重的一年,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年;缺少抗赤霉病品种、菌源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2016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建议选择种植抗性较高的小麦品种;玉米收获后结合深耕灭茬,减少田间菌源;扩大夏大豆种植面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病品种 菌源 耕作方式 气候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