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养殖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初步比较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经丘和表面神经丘两类感受器组成。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道腔内的皮肤表面,感觉斑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鱼体的体轴垂直。表面神经丘多具有圆形或近圆形的底座。毛细胞着生于神经丘的顶端,由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和十多根静纤毛组成。养殖大黄鱼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分布情况相似,管道神经丘的数目相近,野外捕获大黄鱼单个鳞片上具有更少的表面神经丘。推测两种生境大黄鱼的表面神经丘数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和野外生存环境中,大黄鱼的侧线系统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所导致,后期将对引起侧线系统产生差异的因素做更深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掌握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数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方法]基于362个定西市商品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从不同教育文化水平对马铃薯种植户了解马铃薯主粮化及其市场信息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市场信息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种植户一般通过两个市场信息渠道获悉马铃薯主粮化,其中,政府宣传为主要渠道。教育文化水平对渠道数量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文化水平越高,农户掌握的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农户为村干部、加入产业组织、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了解程度高、所在村网络通讯良好有助于他们从更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结论]因此,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的了解程度,加大支农投入,完善网络通讯设施,引导农户加入产业组织可能是促进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增加市场信息渠道了解马铃薯主粮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市场信息渠道 马铃薯农户 Heckman两阶段模型 受教育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5年2月(冬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及2016年4月(春季)海陵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132种和浮游幼虫14类,其中桡足类最多(54种)。浮游动物群落在两个相邻调查季节间无相同优势种,显示了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除夜光虫(Nocitiluca scintillans)外,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春秋季高于冬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海陵湾夜光虫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并大量繁殖,夏秋季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以夜光虫为主的原生动物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海陵湾夜光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两种氮素营养条件下多形微眼藻氮代谢途径的解析
《海洋与湖沼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微藻的氮代谢通路对了解其对不同氮源利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种氮素营养条件下(硝酸氮和尿素)多形微眼藻的转录组进行分析,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研究了多形微眼藻细胞内氮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检测出15种参与氮代谢的酶,对应76个编码基因,构建了多形微眼藻的氮代谢通路图。其中10个酶编码基因在两种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存在差异表达,最显著的是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相关基因。有机氮源(尿素)实验组中,多形微眼藻细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基因的差异表达明显高于无机氮源(硝酸钠)实验组,表明当环境中的氮源为尿素时,会对多形微眼藻细胞内硝酸盐的转化和利用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初步阐述了硝酸盐、尿素的吸收转运对多形微眼藻细胞内氮代谢的影响机制,可为硅藻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的吸收利用机制及氮代谢响应研究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西洋鲑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研究
《海洋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西洋鲑(Salmosalar)的生长发育模式,对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大西洋鲑重要生长数量性状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跟踪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自2012年1月通过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大西洋鲑养殖,经过周年养殖,体质量平均达到1194.42g,体长平均达到417.00 mm,体高平均达到100.58 mm,体宽平均达到53.52 mm,少数个体在养殖10个月后性腺发育较快,性腺质量达到9.76 g,性腺指数达到1.31%。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大西洋鲑标准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积累资料。
关键词: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封闭循环水 生长 性腺发育 组织学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的特性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从马铃薯生产废水中提取分离马铃薯蛋白Patatin组分,并以对硝基苯乙酸酯为底物,研究了Patatin作为酯酰基水解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在37℃时活性最高,在40~50℃的条件下具有热稳定性,70℃处理120min后酶失活;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发挥酶活的最适pH为8.2;Fe2+、Fe3+、Mg2+对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具有活性激活作用,K+、Ca2+对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低浓度的Al3+和Zn2+对酯酰基水解酶的水解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Zn2+抑制了酯酰基水解酶的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配对海鲈鱼片的保鲜效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鱼片的pH、汁液流失率、质地、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复配对海鲈鱼片在(4±1)℃下贮存12 d的感官品质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在第9天时菌落总数高达6.34 lg 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而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组(K+P)样品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在12 d时,TBA值和TVB-N值分别为0.765 mg/kg和20.25 mg/100 g,同时,pH、汁液流失率、质地、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均低于单一保鲜组和对照组。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合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保鲜剂和对照组,能显著延长海鲈鱼保质期至9 d以上。该研究为今后水产品保鲜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西洋鲑源尾孢虫的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水产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采用形态学法和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观察野生大西洋鲑Salmo salar肌肉中尾孢虫Henneguya sp.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地位研究。肉眼观察发现,该寄生虫寄生在鱼体的肌肉中,大量虫体聚集形成白色孢囊。镜检结果显示,该寄生虫壳面观呈倒卵形,具有尾凸,缝面观呈现纺锤形。选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了寄生虫18S rDNA基因片段,所得序列结合GenBank登陆的其他42个相关序列以Polypodium hydriforme为外群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表明所得序列与楚氏尾孢虫Henneguya zschokkei同源性最高(98.7%),遗传距离最小(0.0098)。
关键词: 尾孢虫 大西洋鲑 形态学观察 18S rDNA 分子系统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深圳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情况,文章参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 (试行)》和国内外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合大鹏半岛沿岸海域实际情况,构建了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16年每年秋季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采用2016年数据与近3年(2013—2015年)数据比较、2016年数据与近4年(2012—2015年)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对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均为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游泳动物指数呈下降趋势、鱼卵仔稚鱼指数显著下降,渔业资源承载力已临界超载。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和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预警,为推进渔业资源修复保护和增殖养护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