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渔业新型经营主体水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提升路径
《农业展望 》 2021
摘要:推进水产品品牌的创建与管理,是中国水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水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手段。渔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水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是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特色水产品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重点考察涉渔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水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梳理出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对中国新型经营主体水产品品牌建设前景进行展望的基础上,提出了渔业新型经营主体水产品品牌建设的提升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S-222和丁香油对黄条(鱼师)麻醉效果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鱼师)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 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鱼师)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 2种麻醉剂对黄条(鱼师)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鱼师)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鱼师)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鱼师)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鱼师)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条(鱼师) MS-222 丁香油 麻醉效果 生理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挪威大西洋鲑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借鉴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1
摘要:挪威在发展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养殖产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各国水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从产量、产值、许可证和养殖场数量角度介绍了挪威大西洋鲑产业现状;从科研机构管理、养殖环境认证、饲料、鱼病防治、育种、新型养殖装备和技术6个方面分析了挪威大西洋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经验。结合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就制定与推广国际认证标准、加快疫苗研究与推广、加强水产养殖良种选育和强化新设施装备应用等方面讨论了挪威产业实践带给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启示,以期为中国渔业科技发展、产业结构性改革、渔业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21
摘要:为了解不同地区野生、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研究中华绒螯蟹长江流域安徽无为江段、山东东营黄河口、文献报道的辽河野生群体以及湖南大通湖、辽宁盘锦养殖群体的遗传学特征。结果显示:上述5个群体共有36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8个。盘锦养殖群体(PJ)、东营野生群体(DY)、无为野生群体(WW)、大通湖养殖群体(DTH)以及辽河野生群体(LH)的单倍型数分别为6个、5个、9个、5个和7个,其中单倍型Hap15、16、17为LH群体的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6、7、8、10为DY群体的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11为PJ群体独有单倍型,单倍型Hap12、13、14为DTH群体独有单倍型,其中DTH08个体的单倍型与合浦绒螯蟹更接近。LH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最高,而DTH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WW群体的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最低。中华绒螯蟹5群体间基于COI序列的固定指数FST值为-0.034~0.089,分化程度极低,群体间的基因流为5.119~∞,显示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没有明显的遗传结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单倍型之间不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化特征,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种质混杂情况较为严重。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种质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近海渔运船转载信息提取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运船是从事渔获物运输的专用船舶,能够提高捕捞渔船作业效率,增加捕捞渔船的作业强度。为掌握渔运船在海上的转载情况,从而间接了解捕捞渔船作业强度,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以设定航速阈值、距离阈值和时间阈值来提取渔运船转载信息的方法。如果渔运船和捕捞渔船距离小于50 m,且期间有持续3条以上的船舶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s,VMS)记录,则认为可能发生了1次转载,并记录下相遇的时长、船名、空间位置。以浙江省为例,利用该方法从2018年浙江省的北斗船位数据中提取渔运船的海上转载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转载记录的渔运船808条,参与转载的捕捞渔船3 548条,共转载28 916次。渔运船停船转载占比21.0%,以1~1.4 m/s低速航行的作业状态转载占比53.7%,转载时长小于12.5 min的占比81.3%,同时得到渔运船转载的热点分布,转载累积时长最长的空间网格为122.5°E~123°E,31.5°N~32°N,转载累积时长187 h,其次为122°E~122.5°E,28°N~28.5°N,转载累积时长150h。通过分析渔运船海上转载位置和转载累积时长的空间分布情况可掌握捕捞渔船作业的时空变化特点,为渔业限额捕捞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居民膳食平衡目标下我国水产品消费研究
《中国水产 》 2021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国民膳食结构改进,水产品的食物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21年是"十四五"起始之年,未来15年,我国每年需要生产多少水产品,生产什么样的水产品,水产品与肉禽类等动物性食物是什么样的消费结构关系?这些都是渔业领域应该关注的基础性战略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的基础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核小球藻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的影响,本试验根据小球藻的添加量0、50、500和5 000 mL分为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4个组,每组3个重复,选取初始体重为(14.18±0.93) 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在1 000 L的圆形聚乙烯桶中进行室外养殖试验,在桶中加水800 L,饲养50 d,每个重复30尾鱼,测定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蛋白核小球藻能显著提升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体重绝对增长率;对初始均重和成活率而言,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终末平均体重之间差异显著;添加小球藻可以显著降低沉积物总量及氮、磷含量和有机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小球藻可以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降低沉积物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产生量。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生长性能 沉积物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收支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温度对不同规格橄榄蛏蚌能量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橄榄蛏蚌的生理能量学资料,并指导我国橄榄蛏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利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5个温度(15、20、25、30和35℃)对橄榄蛏蚌稚蚌、幼蚌及成蚌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等的影响,并建立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温度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稚蚌、幼蚌和成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同化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耗氧率和摄食率在30℃达到最大值,而排氨率和同化率在25℃时达到最大值;规格对橄榄蛏蚌耗氧率、摄食率、排氨率和同化率影响显著。橄榄蛏蚌稚蚌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均显著高于幼蚌和成蚌。橄榄蛏蚌能量分配策略中呼吸能占比最大(22.01%~94.90%),其次是排粪能(9.47%~59.69%)和生长能(-25.39%~56.33%),排泄能最小(0.37%~20.08%)。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0℃或25℃时达到峰值,在15℃时最低,稚蚌、幼蚌和成蚌生长能占比分别在25~35℃,20~30℃和15~30℃时较高,其适温范围随生长增大而增大。[结论]温度和规格对橄榄蛏蚌代谢生理和摄食生理均存在显著影响。20~25℃时橄榄蛏蚌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较高,更适宜其生长,橄榄蛏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也随规格增大而逐渐增大,稚蚌和幼蚌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低,成蚌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背角无齿蚌生物监测鄱阳湖和微山湖的重金属污染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 2021 CSCD
摘要:基于"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生物监测鄱阳湖吴城水域和微山湖二级坝水域中Al、Cr、Mn、Fe、Co、Ni、Cu、Zn、As、Mo、Cd、Ba、Tl和Pb等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吴城水域蚌样中Al、Mn、Cu的含量显著高于微山湖(P<0.05),而前者Fe、Co、As、Ba、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8.4和22.0,均值污染指数(AP)分别为0.099和0.113,鄱阳湖的Cd及微山湖的Cd、Pb接近轻度污染水平,须引起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