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兔出血症病毒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操作更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前期构建的RHDV感染性克隆基础上,将其全长cDNA分子分为3段,利用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其依次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传3代后,对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细胞冻融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构建质粒转染的BHK-21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RT-PCR检测结果表明,RHDV拯救成功。【结论】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很方便地拯救出RHDV。
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酸盐对接种稻瘟病菌后水稻的病情指数、植株生物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60.59%;显著减轻稻瘟病对水稻地上部的危害,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但对地下部生长影响不明显;接种后水稻叶片POD活性均升高,在第5 d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低于不施硅处理,与稻瘟病抗性成负相关;水稻叶片PPO活性在接种后第5 d达到峰值,从第4 d开始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接种后水稻叶片的PAL活性快速升高,在第24 h达到最大值,施硅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是其1.44倍。说明硅能提高防御性关键酶的活性,参与水稻本身防卫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作用来增强水稻的抗性。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Ⅰ型疱疹病毒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和gN基因缺失病毒的细胞繁殖特性
《科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源重组将pHA2质粒插入到牛Ⅰ型疱疹病毒ZJ分离株基因组的UL15和UL18基因之间,构建了重组病毒rBHV1-HA;提取重组病毒的环状基因组DNA,转化大肠杆菌DH10B,获得了含有BHV1全基因组的感染性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pBHV1.pBHV1转染MDBK细胞可以拯救出病毒,该病毒与野生毒株在细胞上的繁殖特性未见差异.通过两步Red E/T重组,构建了gN基因跨膜区缺失的pBHV1突变体,并转染获得了重组病毒rBHV1-△gN.病毒繁殖动态曲线显示,rBHV1-△gN的滴度比野生毒株低9%~20%.BHV1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将为研究新型BHV-1基因缺失疫苗和牛的病毒载体疫苗提供技术平台.
关键词: 牛Ⅰ型疱疹病毒 感染性克隆 细菌人工染色体 囊膜蛋白gN UL4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籼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
《中国粮油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稻谷、糙米、精米和精米粉为扫描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了籼稻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校正效果比不采用预处理的好,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获得的籼稻稻谷、糙米、精米、精米粉的回归模型和交叉验证结果为:最优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772 10、.507,0.888 40、.379,0.911 6、0.336,0.951 0、0.258,稻谷的误差最大,粉样的误差最小。育种实践中,低世代可选用糙米、高世代可选用精米和精米粉作为扫描样本测定稻米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通气栽培对人工营养基质水气肥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黄瓜(Cucumissativus)根际环境,试验以人工营养基质通气栽培(Z1)与沙壤土栽培(T1),人工基质不通气栽培(CK)比较,研究基质通气栽培对基质酶活性、基质养分含量和基质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定植后60天时,Z1处理改善基质通气状况,比T1和CK降低了CO2浓度(59.81%,48.21%),提高了O2浓度(13.66%,5.87%)。Z1处理比T1和CK提高了基质中主要代谢酶的活性,其中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1.88%和28.53%、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12%和20.54%、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61%和15.89%、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48%和8.47%;基质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提高了基质总孔隙度、含盐量和含水量,降低了基质容重,改善了基质结构。最终基质通气栽培Z1较T1和CK的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27.11%和8.94%,增产显著。因此基质通气栽培具有节水节肥,改善基质环境,和提高黄瓜产量的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源于枯草芽孢杆菌168的木糖启动子xylR和来源于载体pGFPuv的gfp基因连接,插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IM,成功构建了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IM-GFP。转化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523,突变株在荧光显微镜及紫外灯下均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同时PCR鉴定结果正确。表明重组载体pIM-GFP成功转入菌株BS523,并且gfp基因成功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无性型菌丝体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菌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测定了蛹虫草无性型菌丝体不同溶剂提取液在不同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在50mg/mL时,去离子水、70%乙醇和70%丙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9.2%、83.6%和75.9%;70%乙醇提取物在30mg/m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100%;在50mg/mL时70%丙酮和去离子水提取物的·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5.6%和89.6%。在一定浓度下,各提取液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也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强弱为:70%乙醇>去离子水>70%丙酮。各种提取物的抗氧化组分不同,提取物浓度与抗氧化性成正相关。
关键词: 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 羟自由基 邻苯三酚自氧化 还原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