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锰对大豆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材料,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EDTA-Mn浸种和在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浸种处理(A)还是叶面喷施处理(B)中,中浓度锰(即A3 1.54g/L和B3 20g/L)处理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浸种处理对各指标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同时,中浓度的锰处理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荚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且能够使大豆的蛋脂总量明显提高。高浓度的锰(即A4 15.4g/L或B4 60g/L)处理则对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锰 大豆 可溶性蛋白 硝态氮 游离氨基酸 硝酸还原酶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MO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谱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MOB家族是一个庞大的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MOB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形态形成,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该实验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鸡的MOB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对鸡MOB基因的遗传进化性和蛋白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雏鸡的MOB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鸡MOB基因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人和鼠的同源基因同源性在80%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鸡MOB蛋白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SAM结构域;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鸡MOB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脑、肠、脾、肺、骨骼肌和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含SAM结构域的多种蛋白在胚胎发育、神经形成和白血病等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该研究通过对鸡MOB基因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人类同源基因的深入研究和肿瘤发生机制的深人探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转基因成分PCR与实时荧光PCR的定性检测低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小麦转基因成分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定性检测低限,将转基因小麦B73与非转基因小麦(检测外源基因)、小麦与大米(检测内源基因)分别进行质量分数配比后提取DNA用于测定相对检测低限,再将100%转基因小麦B73的DNA进行浓度稀释用于测定绝对检测低限,并应用已知的NOS、bar、ubiquitin,ui-dA(GUS)外源基因和Wx012、GAG56 D内源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对模板DNA分别进行PCR与实时荧光PCR扩增。结果表明,最终确定PCR方法检测小麦转基因成分的相对检测低限为0.1%(质量分数),绝对检测低限为0.5 ng/μL;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相对检测低限为0.1%(质量分数),绝对检测低限为0.01 ng/μL。所确定的检测低限可满足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最低标识要求。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PCR 实时荧光PCR 绝对检测低限 相对检测低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品种蛋白质亚基百分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水稻品种蛋白质亚基的百分含量,探讨水稻谷蛋白(PB-Ⅱ)亚基和醇溶蛋白(PB-I)亚基的相关性。以日本现行的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利用Labwork4.5电泳凝胶成像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水稻不同品种进行全蛋白电泳及蛋白质亚基检测及进行电泳凝胶谱带13kDa醇溶蛋白单一亚基含量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龙粳8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较低为11.53%;富士光和松99-135的谷蛋白亚基含量较高为72.87%和69.52%;绥粳3号的醇溶蛋白亚基含量相对较高为15.25%。醇溶蛋白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77315。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4356。13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13779。绥粳3号和籼粳交的特优21在单一亚基分析中,其13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也就是说,不同水稻品种的蛋白质亚基含量不同;不同品种的13kDa醇溶蛋白亚基含量存在差异;醇溶蛋白总量、13kDa、16kDa醇溶蛋白亚基与PB-Ⅱ谷蛋白负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液内主要养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组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基础日粮)为Ⅰ组、(基础日粮+200mg大豆黄酮/(d·头-1))为Ⅱ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头-1))为Ⅲ组,测定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采食后2h瘤胃内与粗纤维、淀粉及蛋白质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均显著提高了瘤胃内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P<0.05);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方面,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均没有对各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A对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表达效果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在猪的成纤维细胞内添加浓度为0.5、5、10、30μg/μL维生素A,分别作用12、24、48、72 h后,比较分析RB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添加10μg/μL的维生素A作用72 h后,RBP的表达量下降了92.6%;添加5μg/μL的维生素A作用72 h后,RBP的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7倍。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诱导RBP表达,但过量的维生素A则会抑制RBP表达。
关键词: 猪 成纤维细胞 维生素A 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氨挥发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气法测定了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试验设5个氮肥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分别用N_0、N_1、N_2和N_3表示),N_1、N_2和N_3处理基施氮肥和拔节期追肥各1/2,其中N_3为习惯施肥;同时,设置优化施肥处理N_4,用量为N 225 kg/hm~2,基施氮肥、拔节肥和孕穗期肥各1/3。结果表明,来自肥料的氨挥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7 d内。由于追肥期高温低湿,追肥期氨挥发量显著高于基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氨挥发损失增加;优化施肥(N_4)的氨挥发损失量明显低于习惯施肥,N_1、N_2、N_3和N_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依次为N 5.09、9.18、13.47和7.14 kg/hm~2,相当于施氮量的3.39%、4.08%、4.49%和3.17%。可见,优化施肥对于我国东北集约化农区节省氮肥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