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松藻多糖降解、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活性测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长松藻( Codium cylindricum)多糖的生物活性并扩大长松藻多糖的应用范围,该文采用超声辅助H2 O2-维生素 C法以及 H2 O2-Fe2 +法降解长松藻多糖,对多糖的理化性质、单糖组成、表观构象及糖苷键构型等进行测定,比较多糖的结构及体外降血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降解后的长松藻多糖溶解性显著改善,粒径减小、Zeta电位降低.同时 LC-MS、原子力显微镜、核磁共振测定结果表明降解处理后,单糖组成相同(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等),糖苷键构型不变(α 和 β 型),而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高度和聚集程度降低).体外降血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长松藻多糖具备一定的 α-淀粉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降解处理后多糖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显著增强,10 mg/mL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7. 74% 、55. 41% 、60. 07% .该研究为长松藻多糖的生物活性提供优化方向,为长松藻多糖的降解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长松藻;多糖;降解;理化性质;结构解析;降血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评估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可为三峡库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5-7月,在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利用圆锥网在左岸、江心和右岸进行鱼卵、鱼苗逐日取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7 426粒、鱼苗15 461尾,隶属于5目、10科、40种(鱼卵16种,仔鱼36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19种。估算通过丰都断面的卵苗径流量为290.55×108粒(尾),其中鱼卵89.84×108粒,鱼苗200.71×108尾;四大家的卵苗总径流量为2.24×108粒(尾),其中鱼卵0.95×108粒,鱼苗1.29×108尾。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各类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吻鰕虎鱼属(Rhinogobius sp.)、鲤(Cyprinus carpio)主要出现在5月,四大家鱼以及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主要出现在6月。研究表明,三峡库区靠近库尾段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库尾江段仍存在四大家鱼产卵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模拟条件下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定量分析初探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快速测算群落中物种丰度的潜能,eDNA宏条形码技术成为资源保护和管理中颇具应用前景的调查工具.虽然大量证据表明eD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reads数与自然环境中生物相对数量具有相关性,但一直不能得到明确的量化关系结果.eDNA的富集、扩增过程中的偏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了该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领域的推广应用.假定水体中的eDNA全部回收,且PCR扩增时不存在引物偏倚性,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水体中eDNA组成与其高通量测序reads数是否存在线性关系?为此,本研究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选择2个同属近缘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对其DNA样品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模拟从自然水体中富集到的eDNA复合样品,既保证了样品的回收率,又降低了引物偏倚的干扰.以此为模板,探究e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种群相对数量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当2个物种DNA模板浓度比例为1:1时,高通量测序结果注释得到的2个物种reads数比值为13/24(墨吉对虾/凡纳滨对虾),可见,即使是同属近缘种间依然存在轻微的引物偏倚现象,引物偏移率为1.5%.同时,根据7个实验组获得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注释得到的2个物种reads数比值与对应模板中2个物种DNA浓度比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体中eDNA组成与其高通量测序reads数间呈明显线性关系,即y=0.0716x+0.7043(r2=0.9824).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验证eDNA宏条形码技术监测水生生物资源量的可行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后续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PCR引物偏好;高通量测序;线性函数关系;生物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放射孢子虫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黏孢子虫病的传播途径,在2018—2019年期间作者调查了异育银鲫养殖池塘,从底栖寡毛类苏氏尾鳃蚓中共检测出10种放射孢子虫。基于形态特征鉴定, 10种放射孢子虫分别属于6个集合类群,其中雷氏放射孢子虫1种、桔瓣放射孢子虫2种、新放射孢子虫2种、三突放射孢子虫2种、棘放射孢子虫2种和匈牙利放射孢子虫1种;这些物种中有4种与作者实验室前期描述种类一致, 5种为新发现的物种。研究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通过SSU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应的黏孢子虫种类。结果表明新发现的Triactinomyxon HZ和DF与文献中同类群的Triactinomyxon CZ (GenBank登录号JX477771)序列相似性最高(93.39%和94.48%), Echinactinomyxon LY1与金鱼肌肉寄生Myxobolus lentisuturalis (GenBank登录号AY119688)相似性最高(96.88%),Echinactinomyxon type LY2与Hungactinomyxon (GenBank登录号AY779062)相似性最高(97.86%),Neoactinomyxum type LY与文献报道的Thelohanellus sp.(GenBank登录号MK412938)相似性最高(92.48%)。文章报道的Hungactinomyxon DF与匈牙利发现的Hungactinomyxon(GenBank登录号AY779062)序列相似度达99.41%—99.64%,为同一物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文章所报道的Triactinomyxon HZ和DF与鱼体寄生四极虫亲缘关系较近; Hungactinomyxon DF和Echinactinomyxon LY1及LY2与碘泡虫属亲缘关系较近; Neoactinomyxum LY与单极虫聚为一支。研究新报道的放射孢子虫进一步丰富了对养殖环境中黏孢子虫多样性的认识,为开展黏孢子虫病生态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放射孢子虫 异育银鲫 SSU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在沉积物-水-生物体的污染特征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使用农药等化工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湖泊受到污染,其中被农药污染的湖泊占受污染湖泊比例较大,因此,全面了解湖泊的农药污染的状况及机制,对今后湖泊的生态修复十分重要。笔者简要介绍了在生活中常见的残留农药种类,综述了农药在沉积物、水、生物体当中的残留量,并总结了农药在积物-水-生物体的分配特征,简单地阐述了农药在水-沉积物-生物体的来源和生态风险。在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体的水环境农药污染,以有机氯和有机磷为主,其中有机氯污染主要来自历史使用和新近使用,且有农药污染已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明显抑制;农药在水、沉积物、水生生物体的分配特征中,以水生生物体的农药残留量最高;有部分湖泊已存在低生态风险。国内部分湖泊中存在低生态风险,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均检测到农药残留,并已出现农药残留累积的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现状·挑战和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起步较晚,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较落后,但与丰富的海洋和地表水资源以及适宜的地中海气候条件相比,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水文地理、水体及渔业资源、养殖品种及模式、养殖产量、渔业机构组成和渔业政策等方面总结概述了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现状和潜力,总结分析了阿尔及利亚在水产养殖领域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结果显示,阿尔及利亚水产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大量的养殖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可以通过发展养殖技术、改进产业结构和养殖模式、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拉氏拟柱胞藻和浮丝藻为主的蓝藻水华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及其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及其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藻水华以蓝藻门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和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总体来看,蓝藻池中的群落丰富度高于对照池,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池.蓝藻池和对照池中伊乐藻中的细菌种类很少,而底泥中的细菌种类很丰富.基于门水平下的菌群分类,在蓝藻池水中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照池水中则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华绒螯蟹鳃中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但在物种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中华绒螯蟹肠道均以拟杆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基于属水平下的菌群分类,蓝藻池池水的优势菌群为浮丝藻属(Planktothrix)、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对照池池水中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quiluna属和hgcI_clade属为优势菌属.中华绒螯蟹鳃中优势属为Ilumatobacter属,且蓝藻池中Ilumato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更高;中华绒螯蟹肠道样品中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属和Prolixii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基于NMDS分析,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较为稳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影响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的菌群结构.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微生物多样性;肠道;鳃;蓝藻水华;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14-3-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盐和病原胁迫后的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4-3-3基因(Pt14-3-3).Pt14-3-3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510bp,包含开放阅读框741bp,编码由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为27.98 kD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t14-3-3基因与中华绒螯蟹14-3-3基因同源性最高(1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t14-3-3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紧密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t14-3-3基因在肝胰腺、肌肉、鳃、心脏、眼柄、血淋巴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低盐胁迫后,Pt14-3-3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于48 h和12 h显著上调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34倍(P<0.05)和7.54倍(P<0.05).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Pt14-3-3基因在肝胰腺和血细胞中整体均呈显著上调表达,最高上调17.52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t14-3-3基因可能在三疣梭子蟹低盐适应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14-3-3基因 盐度 副溶血弧菌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