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糯稻新品种新稻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新稻15号是2007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第一个优质糯稻品种。主要特点是稻米外观品质好、米饭糯性强、食味口感佳、适合做粘饭、八宝饭,糯米糕、粽子、醪糟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合南北疆稻区种植,可作为加工企业的品牌品种。稻谷品质经专业部门测定,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该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为壮秧稀植、早期促蘖、中期壮苗、后期保根及适期收割。


外源基因在油菜改良中的应用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应用生物技术改良油菜特性的研究正在广为进行。外源基因在油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油菜的农艺性状;(2)改进油料的组成和提高产量;(3)改变储藏蛋白成分,提高饲料品质;(4)增加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忍耐性;(5)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性方面。从其他生物中分离克隆的外源基因主要有AroA基因、几丁质酶、反义napin基因、反义Cruciferin基因、Barnase和AtNHX基因等。转化方法则以农杆菌介导为主,基因枪以及显微注射法等方法也有所应用。


长期配施秸秆对灰漠土质量的影响
《生态环境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长期不施肥、常规施化肥和长期配施秸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等不同施肥措施相比较的方法,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的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动物、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⑴长期配施秸秆能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5%、48%和22%;⑵配施秸秆对土壤昆虫群落呈正向作用且贡献最大,主要增加了大型、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和优势类群数量,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10倍;⑶土壤养分与土壤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反硝化细菌呈正相关,秸秆还田激发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类群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比对照增加15%~44%;⑷土壤养分与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特别是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提高26.5%。结果表明,长期配施秸秆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同时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增加也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熟化。
关键词: 配施秸秆 土壤质量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应用差减杂交筛选雪莲低温特异表达基因
《生物技术 》 2007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雪莲低温特异表达基因cDNA全长片段。方法:以低温诱导雪莲为目的材料,常温诱导为对照,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方法,构建了雪莲的差减cDNA文库,筛选文库并得到38个cDNA片段。结果:利用GenBank数据库Blastx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有22个非冗余克隆,其中18个已知基因4个未知基因。结论:同源分析表明冷诱导基因和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也在其中。所取得的结果为日后进一步对新疆雪莲抗寒机理的研究和更好地分离低温特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匍匐石榴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由于匍匐石榴具有空间利用率低、主枝过多和枝条密集的特点,影响通风透光,光合效率低下,产量不高(200~400 kg/667m2)。对匍匐石榴进行了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试验,并调查花器官发育情况、花期、座果率、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该整形修剪技术能显著提高完全花比例,促使花期集中,提高座果率,从而有效提高了产量(最高1008 kg/667m2),果实品质也有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