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连麦6号产量对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的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播期与施氮比例互作对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2015-2016年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试验基地,以中强筋品种连麦6号和强筋对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水平(10月19日和11月9日)和3个施氮比例(70∶10∶20∶0、50∶10∶20∶20和30∶10∶30∶30),研究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对稻茬小麦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连麦6号和烟农19籽粒产量、穗数、LAI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下降;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连麦6号籽粒产量、穗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旗叶SPAD值等均不同程度升高。综合来看,连麦6号在10月19日前后播种,30∶10∶30∶30施氮比例下可实现较高的产量与群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的浮床对浮床植物及废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工业安全与环保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3种不同材料作为生态浮床(Floating beds,FBs)基质而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hybrid FB,HFBs)以及一种无基质的传统生态浮床(C-FB)脱氮效果和性能。3种组合生态浮床分别由竹丝、稻草和轻质陶粒为基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浓度分别为8.21~9.38,5.49~5.84mg/L,3 d后经过C-FB、轻质陶粒组合生态浮床(HFB-C)、稻草组合生态浮床(HFB-RS)、竹丝组合生态浮床(HFB-FB)处理后,出水中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54~7.35,5.54~6.65,0.52~0.92,1.19~1.55 mg/L和2.81~2.90,3.81~3.96,2.67~2.79,2.49~2.58 mg/L。大型水生植物代谢酶及其生长速度依次为:HFB-FB>HFB-RS>C-FB>HFB-C,水体温度对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有着显著地影响,影响最大是过氧化物酶(CAT),其次是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AD)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说明基质差异对组合式生态浮床的脱氮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组合生态浮床 除磷脱氮 脱氮 基质 大型水生植物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响应面法对油樟籽油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国粮油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油樟籽油的提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油樟籽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功率进行筛选,并利用响应面试验中的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油樟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时间44 min、料液比1∶21 g/m L、提取功率161 W,提取率可达37.54%;油樟籽油各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碘值5.354 g I/100 g、酸值0.168 mg KOH/g、皂化值285.73 mg KOH/g、折光指数1.439 1和相对密度0.924 0 g/cm3;其脂肪酸的成分含有油酸(1.15%)、亚油酸(0.83%)、亚麻酸(0.18%)、癸酸(56.03%)、月桂酸(36.08%)、肉豆蔻酸(1.05%)、棕榈酸(0.24%)和硬脂肪酸(0.71%);油樟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符合用作生物柴油、医药和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密度、肥料2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氮肥水平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以期探明不同密度、氮肥水平对通粳981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氮肥过少会制约群体发育,氮肥过多又容易延长生育期和加重纹枯病的发生。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保持灌浆期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平衡穗、粒、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 stinctorius)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生物技术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Pisolithus tinctorius(P_t)菌种的耐铜性以及对宿主植物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发育、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Cu吸收的影响,探究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采用液体纯培养,0、5、50、100、250和500μmol/L浓度Cu处理研究P_t菌种耐Cu性;幼苗盆栽实验(P_t菌根或未菌根化),分析幼苗生长、各部分营养元素及Cu含量。结果显示,P_t菌种具有很强的耐Cu性,其半抑制浓度达200μmol/L;与非接菌相比,P_t菌种的侵染可以显著(F=44.57,P=0.003)促进黑松幼苗的生长,提高宿主幼苗根及茎中P和Ca的含量,缓解Cu毒害;接种后幼苗地上部重金属浓度虽有所降低,但可通过增加宿主生物量来提高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接种P_t,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降低Cu对植物的毒害。耐Cu性的Pt菌种可以促进宿主幼苗的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Cu毒害,提高黑松对Cu的提取效率,在Cu污染地的生物修复、植被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体中18种多氯联苯
《农药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体不同组织(虾肉、虾头、虾壳、虾黄)中7种环境指示类和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PCBs)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V(二氯甲烷):V(正己烷)=1:1混合溶液匀浆提取,加入浓硫酸磺化,采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气相色谱部分采用HP-5柱,经程序升温对18种PCBs分离,进入串联四极杆质谱后,以E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50、400和1 000 ng/kg 3个添加水平下,18种PCBs在虾肉、虾头、虾壳和虾黄4种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18种PCBs的检出限在0.10~10 ng/kg之间。本方法具有较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虾体中18种PCBs测定。对南京某养殖场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只有部分PCBs检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mtDNA本底甲基化水平分析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适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的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引物进行了筛选,在设计的21对引物中,获得了12对BSP引物。利用这12对引物分析了三疣梭子蟹海州湾群体(江苏连云港)和莱州湾群体(山东东营)线粒体基因组本底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海州湾群体不存在甲基化现象,莱州湾群体发现了2个个体在ND2基因(NADH脱氢酶亚基2)位点存在甲基化现象;在存在甲基化的个体中,甲基化类型主要为CHG和CHH类型,还有少量Cp G类型。该研究结果说明,莱州湾群体和海州湾群体线粒体基因组本底水平上的甲基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钠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京紫金山针叶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阔叶林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凋落物为材料,通过室外连续6个月不同钠水平处理(0、0.005%、0.050%和0.500%的NaCl水溶液),研究了钠元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系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05%NaCl水溶液能够正向调节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加快土壤中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0.500%NaCl水溶液处理显著降低了2种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凋落物的分解系数,减弱了凋落物分解系数与碳、氮、磷矿化相关的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0.500%NaCl水溶液长期处理有可能减缓森林土壤有机质养分的释放,增加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的储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