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食用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详细介绍了菜籽蛋白的组成与结构、营养价值及提取和纯化的研究进展,阐述食用菜籽蛋白开发的可行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菜籽蛋白开发的重视。

关键词: 菜籽蛋白 组成 营养价值 提取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郁金氮、磷、钾吸收与积累动态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以浙江省上虞市沥海滩涂围垦为例

科技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沿海滩涂围垦的特点,选取反映和体现滩涂围垦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自然生态指标、环境质量特征指标、生态保护措施指标)对上虞围垦滩涂进行生态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1984年围垦的八四丘滩涂和2000年以后围垦的世纪丘滩涂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80.7和65.3。指出滩涂围垦过程中,措施得当,可减少滩涂围垦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滩涂 生态围垦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强毒菌株体外传200代获得了无毒力无免疫原性菌株,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二株菌的外膜蛋白,以比较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显示传代菌株外膜膜密度降低,外膜泡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质不均匀、内有空泡产生;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二株菌的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多肽存在明显区别;原代菌株的外膜蛋白仅与2型RA抗体出现特异性凝集,而传代菌株的外膜蛋白与1、2、10与11型RA抗体均出现凝集;二株菌的外膜蛋白均可诱导雏鸭产生抗体,但原代菌株外膜蛋白诱导雏鸭产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00代次菌株;原代菌株外膜蛋白免疫鸭对同源RA菌株的攻击可产生100%的免疫保护,而传代菌株外膜蛋白免疫鸭对同源RA菌株的攻击不产生免疫保护。序列分析显示两者的外膜蛋白A同源性达到99.9%。结果表明强毒菌株的外膜蛋白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候选,体外连续传代对RA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外膜蛋白 血清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快速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多种有机磷农药

色谱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猪肉、牛肉、鸡肉及鱼肉中3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以乙腈作为溶剂,对试样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预处理,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再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磷型)检测,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重现性好,灵敏度、精密度高,杂质干扰少。36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LOD)为0.0012mg/kg(乙拌磷)~0.014mg/kg(吡唑硫磷),定量限(LOQ)为0.004mg/kg(乙拌磷)~0.047mg/kg(吡唑硫磷)。当试样中有机磷农药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05,0.1,0.2mg/kg时,回收率为58.2%~106.3%。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和添加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 加速溶剂萃取 有机磷农药 动物源性样品 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栽培对翠冠梨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栽培对梨叶片与果实主要矿质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间,叶片和果实对N素的需求量最大;叶片中Mg,Mn,Zn 3种元素和果实中N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与盛花后72 d之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大棚栽培条件下梨树的需肥量要高于露地栽培,生产上应加强肥水管理。

关键词: 大棚栽培 叶片 果实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舌的鱼肉品质及新鲜度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用仪器快速客观地评价鱼肉的品质和新鲜度,利用该课题组开发的多频脉冲电子舌,对鲈鱼、鳙鱼、鲫鱼3种淡水鱼和马鲇鱼、小黄鱼、鲳鱼3种海水鱼进行了评价试验。淡水鱼宰杀后置于4℃下冷藏,冰冻海水鱼在室温下解冻后再置于4℃下冷藏。每天每一鱼取5份肉样进行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鱼在不同时间点的品质特性可以用电子舌加以有效区分,据此可以较准确地表征鱼类新鲜度的变化;电子舌不仅可以有效区分淡水鱼和海水鱼,而且还可以辨识不同品种淡水鱼或海水鱼之间的差异。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能感官仪器,在鱼肉的品质以及新鲜度评价中具有巨大潜力。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电子设备 品质控制 电子舌 鱼肉 新鲜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分析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快繁数字化模型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浙江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平台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的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的新植物品种快繁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科学的模糊神经网络快繁决策控制模型,改进了新植物组培配方和环境调控因子的筛选,实现了组培技术共享;我们将快繁决策控制模型融入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形成了数字化智能生产决策控制的植物快繁技术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植物快繁 数字化模型 智能化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作用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同植物种类地上部分含N量为23.52~55.00 g/kg,地下部分含N量为14.36~50.50 g/kg;地上部分P浓度为0.53~8.1 g/kg,而地下部分含P浓度为0.46~6.08 g/kg,物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物种各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N和P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382和0.833,相关极显著。不同植物单株含N量为0.356~3.951 g/株,不同植物单株含P量分别和0.014~0.324 g/株之间,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含N量最高的植物单株为美人蕉、千屈菜和蒲苇,单株含P量最高的为千屈菜,其次为薏苡、水烛和菖蒲。美人蕉、水竹芋、水芋、水烛、菖蒲、伞草、细叶莎草、千屈菜、薏苡等对N、P具有较强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建议在湿地修复中考虑应用。

关键词: 温州三垟湿地 水生植物 富集能力 生态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