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蝴蝶兰品种耐热性比较测定及综合评价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的蝴蝶兰在广州夏季高日温栽培条件下的耐热性差异,分别测定了10个蝴蝶兰品种在持续一周的30℃高日温栽培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含水量以及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栽培条件下,‘童真’蝴蝶兰耐热性最强,‘红钻石’的耐热性最弱,与田间表现一致。得出,‘童真’、‘鸿利’、‘翔凤’、‘黄金豹’、‘红梅’、‘红桃’蝴蝶兰较适宜在华南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精氨酸水平对蛋鸭卵泡膜血管形成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氨酸(Arg)水平对蛋鸭卵泡膜血管形成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5周龄龙岩山麻鸭396只,随机分为3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地面平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Arg的基础日粮(含0.66%精氨酸)2周后,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4%、0.8%L-精氨酸盐酸盐(L-Arg·HCl)的试验日粮,其Arg水平分别为0.66%、1.06%和1.46%,试验期17周。结果显示:(1)1.06%和1.46%Arg组试验蛋鸭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卵巢一氧化氮(NO)浓度均显著高于0.66%Arg组(P<0.05)。(2)与0.66%Arg相比,1.06%、1.46%Arg组显著上调了试验蛋鸭F2优势卵泡膜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mRNA表达水平。而1.46%Arg试验蛋鸭F2优势卵泡膜血管生成素1(Ang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66%、1.06%Arg组(P<0.05)。(3)与0.66%Arg相比,1.06%、1.46%Arg组著上调了试验蛋鸭F2优势卵泡膜HIPK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日粮1.46%Arg(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8%L-Arg·HCl)可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关键因子TGFβ1和HIPK2促进龙岩山麻鸭F2优势卵泡膜血管的形成,增加血流量,促进其优势卵泡的卵黄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优良新品种‘翡脆’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翡脆’是由实生变异选育的荔枝新品种,与‘草莓荔’属于姐妹种。果实球形,果皮青绿色,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细致、清香;平均单果质量24.3 g,最大单果质量36.0 g;焦核率91.3%,可食率7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下同)18.3%,可溶性糖含量13.50%,可滴定酸含量0.1%,还原糖含量13.41 mg·g-1,维生素C含量293.0 mg·kg-1;品质中上。果实生育期70 d,在茂名地区(110°57′E,21°51′N)6月中下旬成熟。‘翡脆’采收期长,同一株树采收期长达1个月。‘翡脆’作为接穗与‘黑叶’‘白蜡’‘白糖罂’‘妃子笑’‘怀枝’等品种具有良好的嫁接亲和性。适合广东大部分荔枝产区栽培,在成年树上高接换种后第2~3年开花结果,丰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性资源的筛选及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本研究利用苗期喷雾法对中国59个水稻品种、318份国外稻种资源以及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评价.测定的59个中国水稻品种对测试的细菌性条斑病病原均表现出感病;在鉴定的318个国外稻种资源中,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材料有82个,其中高抗和抗的稻种资源有POPONG、IR63372-8、WEDA HEENATI、BALAYAN、GHARIBE等17份;在测试的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中,仅有IRBB5表现出抗细菌性条斑病,对白叶枯病抗谱较广的IRBB21、CBB23对测试的病菌表现出高感.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82个抗细菌性条斑病的稻种资源和13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r值0. 103和P值0. 358(> 0. 05)、r值0. 527和P值0. 064(> 0. 05),表明测试稻种对两病的抗性没表现出相关性.利用xa5基因功能标记,对79个抗细菌性条斑病资源进行了xa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30个品种含有xa5基因,其余49个不含xa5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49个抗性稻种资源对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的挖掘以及品种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化剂和抗生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对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动态变化和组成的影响。选择800只1日龄健康岭南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酸化剂Ⅰ、0.3%酸化剂Ⅱ和50 mg/kg硫酸新霉素。试验期42 d。分别于1、7、14、21、28、35和42日龄时,采集肉鸡回肠黏膜并提取细菌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同时应用16S r DNA基因序列技术,建立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细菌16S r DNA的随机克隆文库。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发现,4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不同,1~28日龄时4组的动态变化值分别为9%~33%、8%~90%、8%~56%和17%~45%。回肠黏膜细菌随机克隆文库分析发现,A组文库有94个序列,共产生16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B组有87个序列,共产生7个OTUs;C组有98个序列,共产生5个OTUs;D组有94个序列,共产生9个OTUs。A和D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所占克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9.36%和50.00%,极显著高于B(6.90%)和C组(10.20%)(P<0.01);A组与其他各组其他菌属的种类与组成比例存在差异,且均未发现与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相关序列。由此可知,饲粮中长期添加酸化剂和亚剂量硫酸新霉素会使1~28日龄岭南黄羽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结构发生剧烈变化,42日龄肉鸡回肠黏膜菌群的多样性下降,乳酸杆菌属的组成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与差异可能是酸化剂与抗生素持续压力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 酸化剂 硫酸新霉素 岭南黄羽肉鸡 肠道黏膜菌群 PCR-DGGE 16S rDNA克隆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基钼肥对土壤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生物炭与钼配合施用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8种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基钼肥,采用土培实验,研究在分别施用硝态氮、铵态氮情况下,生物炭基钼肥对土壤中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8种生物炭基钼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甘蔗渣炭基钼肥、花生壳炭基钼肥和谷壳炭基钼肥可使土壤pH提高0.5~1.0个单位,丝瓜藤炭基钼肥、水葫芦炭基钼肥、玉米秸秆炭基钼肥、水稻秸秆炭基钼肥、花生秸秆炭基钼肥则可使之提高2.8~3.8单位。8种生物炭基钼肥均可显著促进土壤对铵态氮的起始固持量(10%~38%),甘蔗渣炭基钼肥、花生壳炭基钼肥和谷壳炭基钼肥对土壤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影响不显著,而其他5种生物炭则可显著增强土壤的硝化作用,其中水稻秸秆炭基钼肥处理硝化率近50%,丝瓜藤炭基钼肥、水葫芦炭基钼肥、玉米秸秆炭基钼肥、花生秸秆炭基钼肥处理的硝化率近100%。生物炭基钼肥对土壤中的硝态氮主要表现为固持作用,可显著增加土壤对硝态氮的起始固持量(12%~30%)。该研究结果可为作物施用生物炭基钼肥和氮肥提供参考,也可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炭基钼肥对土壤有效钼含量、作物钼吸收及对植物体内氮代谢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现状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对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等众多基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制品需求量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多种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尤其悬浮培养技术的出现,成功突破了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传统障碍。了解不同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尤其悬浮培养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诸如适于单细胞全悬浮培养的贴壁细胞的筛选驯化,微载体技术的突破,无血清乃至化学成分限定性培养基的开发,生物反应器的更新,以及连续培养及灌注培养的改进等,选择合适的规模化培养技术,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将更好的应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及需求。
关键词: 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 悬浮培养技术 生物反应器 高密度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