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实蝇科寄生蜂研究可视化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近国内实蝇科寄生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为从事该科昆虫研究和利用的学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从发文时间、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研究演进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实蝇科寄生蜂在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情况。经CiteSpace分析发现,作者群体中陈家骅贡献量最大、中心度最高;研究机构中福建农林大学发文量最多。从关键词共现分析可知实蝇科寄生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橘小实蝇、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蜂;经关键词聚类发现实蝇科寄生蜂研究可聚类为阿里山潜蝇茧蜂、体型大小、切割潜蝇茧蜂、养殖方法、瓜实蝇5个方向。并通过关键词时间序列的可视化展示,直观地了解国内实蝇科寄生蜂研究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实蝇科 寄生蜂 文献计量 CiteSpace CNKI 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华南坡耕地土壤孔隙结构和抗穿透强度影响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翻耕比较免耕处理能显著增加耕作表下层(10~2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及耕作底层(20~30 cm)土壤总孔隙度(P<0.05);压实对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影响不显著;翻耕处理和压实+翻耕处理导致耕作底层土壤孔隙结构较差;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对耕作表下层及底层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及土壤抗穿透强度改善效果最好.耕作方式对土壤毛管孔隙度影响较小.回归分析显示土壤总孔隙度(R~2=0.35,P<0.01)和非毛管孔隙度(R~2=0.42,P<0.01)与土壤抗穿透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耕作措施可通过影响土壤孔隙结构形成,进而影响土壤抗穿透强度.总体而言,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更有利于构建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尾藻岩藻聚糖分离纯化及对HepG2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DEAE C-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进行分级纯化,将得率最高的组分命名为HF1,对其进行自由基氧化降解得到HDF1和HDF2,取回收率较高的HDF2采用Superdex 75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HDF21和HDF22 2种组分。体外培养HepG2细胞,将不同浓度的各组分作用于HepG2细胞,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经过降解,HDF1的多糖含量、硫酸基含量和岩藻糖含量均高于HF1,但糖醛酸含量低于HF1。降解作用对HDF21的化学成分影响最大。HF1、HDF1、HDF21、HDF22 4种组分作用于HepG2细胞后均能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并且在高浓度(500μg/mL)时效果最好;高浓度组作用于细胞72h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且以HDF21降胆固醇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尾藻 岩藻聚糖 分离 纯化 降解 HepG2细胞 胆固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鲜桑椹采用真空微波干燥加工的特性及品质变化研究
《蚕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鲜桑椹干燥加工后不仅可以延长桑椹产品的货架期,且便于运输和贮藏。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对新鲜桑椹进行干制加工,研究桑椹利用真空微波干燥的特性,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微波功率、物料装载厚度)对干燥样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理化性状及功能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据此确定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用于桑椹加工的最优功率为3.0 k W,最优物料装载厚度为30 mm。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燥样品的色泽保持能力优(色差ΔE为2.265),复水性好(复水比为2.387),咀嚼性、弹性佳(咀嚼性为372.5 m J、弹性为0.696 cm),功能活性成分保留效果好(总花色苷质量比3.22 mg/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比4.78 mg/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质量比4.21 mg/g、1-脱氧野尻霉素质量比0.53 mg/g,抗氧化能力0.37μmol/g)。利用真空微波干燥技术进行桑椹采后干制加工,与热风干燥加工比较具有干燥速度快、效率高,干制产品品质好的特点。
关键词: 桑椹 真空微波干燥 干燥动力学模型 理化性状 功能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2浸渍处理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及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将CO_2浸渍(carbonicmaceration,CM)作为一种干燥前处理方法,以生姜为原料,进行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AD&MW),探究不同压力、温度、处理时间的CO2浸渍条件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的动力学及品质的影响,并进行薄层干燥数学模型拟合。实验表明:当生姜CO_2浸渍的条件为0.2 MPa、40℃、10 h时,干燥速率相对较快,相比直接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的时间最多可缩短45%,5种薄层干燥模型对生姜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的拟合结果显示,Modified Page模型的R~2最大,χ~2、RMSE相对较小,拟合效果良好。而当生姜CO_2浸渍的条件为0.2 MPa、30℃、10 h时,处理后样品中姜酚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6、8、10-姜酚、6-姜烯酚含量分别是是直接干燥样品的2.49倍、1.45倍、1.45倍、1.36倍。此外,CM处理能够较好地保留生姜的颜色,SEM结果显示CM增加了细胞的孔隙结构,提高了细胞膜通透性。
关键词: CO2浸渍(CM) 热风间歇微波联合干燥(AD&MW) 生姜 干燥速率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木叶为研究对象,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脱水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均会引起辣木叶酚类物质、维生素C、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活性成分的损失,以及色泽的劣变和叶绿素的降解,并造成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的累积。然而,通过真空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能有效避免辣木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不同的干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辣木叶中的维生素C、叶绿素,真空微波干燥能较好地减少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损失并减少5-hmf的累积。对于热风干燥,热风温度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助于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酸酯、多糖类物质等活性成分的保留。综合考虑干燥方式对辣木叶品质的影响及干燥效率,选择真空微波干燥作为最适宜的辣木叶干燥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