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组牛生长激素油混悬长效注射剂的体内外缓释行为和效果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重组牛生长激素油混悬制剂体外缓释效果的研究发现,油混悬制剂首日释放量为20.3%,且能持续释放至31 d.为验证其在体内的缓释效果,18只去垂体雄鼠分成5组,分别为4个不同剂量的牛生长激素油混悬制剂组和1个PBS对照组.试验的第1天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的每只大鼠分别皮下注射药物含量为4.2%的重组牛生长激素油混悬长效注射剂0.84,1.4,2.8 mg和4.2 mg,对照组皮下注射PBS溶液120μL/只.注射后大鼠每天上午称重1次,连续称重32 d并观察大鼠的增重.注射PBS的去垂体大鼠体重相对比较稳定,32 d累积增重5.87 g,增重6.9%.药物处理32 d后试验Ⅰ组增重为18.66%,试验Ⅱ组增重为18.97%,试验Ⅲ组增重为20.61%,试验Ⅳ组增重为27.38%.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累积增重的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与对照组累积增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另外,试验Ⅳ组和试验Ⅰ组累积增重差异性显著(P<0.05),注射31 d后试验组大鼠的体重仍有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此种油混悬注射剂在体内至少能缓释31 d,其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长效制剂.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quagrow对鲤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为考察蛋白酶Aquagrow对鲤(Cyprinus carpioL)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Aquagrow,饲养平均体重为48.7 g的鲤30 d。结果显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和添加蛋白酶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9.4%、105.8%,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5,添加蛋白酶提高了鲤鱼增重率6.4个百分点(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5.4%(P<0.05),但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和肠道内容物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研究表明,添加蛋白酶Aquagrow可提高鲤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鲤生长性能。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L) 蛋白酶制剂 生长 蛋白酶活性


阿维菌素荧光衍生反应影响因子的研究
《分析化学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文研究与探讨了不同温度(-20℃、0℃、20℃、40℃、60℃)、光照(0 Lux,123.8 Lux,1665.5 Lux,1108.2 Lux)、反应时间(1~720 m in)、衍生试剂浓度等因子对阿维菌素荧光衍生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衍生反应影响不显著;衍生反应对太阳光线敏感,其机理是阿维菌素衍生产物易快速发生光解;高浓度的衍生试剂对反应表现一定抑制作用;衍生反应在30 m in左右达到峰值,其产物在室温、避光条件下8 h内保持稳定。


不同灌水量对水、早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旱3号(常规早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早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早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7500m^3和5250m^3/hm^2.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早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早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旱3号(常规旱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旱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旱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7 500 m3和5 250 m3/hm2。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旱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旱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干旱胁迫下水稻柱头外露率加性、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的剖析(英文)
《遗传学报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耐旱性筛选设施内对一套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共185个株系)进行两年的水分胁迫和非胁迫处理,调查每穗颖花数(SNP)、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等4个开花相关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株系和水分处理,以及相互间互作的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表型相关以PSES和PES间最高(r=0.9752***),其次为PDES和PES(r=0.7150***),最次为PSES和PDES间(r=0.5424***)。利用203个SSR标记建立的连锁图,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各检测到6个SNP的主效QTL,3~4个PSES、PDES和PES的主效QTL;检测到1~9对上位性QTL影响颖花数和柱头外露率。大部分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贡献率较低(0.76%~9.92%),仅有少数QTL或上位性QTL解释总方差的10%以上。一些主效和上位性QTL在PSES、PDES和PES间被共同检测到,解释了不同柱头外露率指标间高度正相关关系。几乎没有在水分胁迫和非胁迫两种条件下都检测到的QTL,暗示着干旱对颖花数和柱头外露率有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柱头外露率 水分胁迫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上位性 QTL-环境互作


正常与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利用不同的遗传群体对叶绿素的分子遗传机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定位了一些控制叶绿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traitloci,QTL)。该研究着眼于当前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形势,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珍汕97B’בIRAT109’F9代群体195个株系为材料,在正常与水分胁迫环境下研究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及相关性,定位不同水分条件下影响叶绿素含量的QTL,为阐明干旱环境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分子遗传机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节水抗旱稻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在正常供水下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57**),但在干旱下则表现无关(r=0.0766)。QTL定位共检测到13个影响叶绿素含量的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2、3、4、5、6、10染色体:其中在干旱处理下检测到6个,其联合贡献率为47.39%;在正常供水下检测到7个,联合贡献率达56.19%。检测到显著互作效应位点16对:其中干旱处理下有4对显著互作,联合贡献率为18.57%;正常供水下有12对显著互作,联合贡献率达38.49%。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QTL分析 水稻


水稻蛋白质含量NIR模型适配范围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样品建立水稻蛋白质近红外模型的效果和适配范围。方法通过对178份来自“II-32B/岳早籼6号”的重组自交系和496份水稻品种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的比较分析,选择其中59个株系和76份品种作为建模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基于品种、重组自交系和混合样品的3个蛋白质含量回归模型。结果经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和对模型外部重组自交系和品种样品的验证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基于分离群体的模型因蛋白质含量范围较窄,样品来源较单一,适应范围仅局限于本群体内样品蛋白质含量预测,而品种和混合模型对群体和品种样品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大于0.90,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大于0.89,本试验可为近红外建模的样本集选择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结论不同类型样品对建模效果有显著影响,品种模型和混合模型的适配范围显著大于群体模型,研究结果不能支持用背景变异较小的样品建立较高精度回归模型的设想。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NIRS) 群体 品种


猪胚胎开放式拉长细管玻璃化冷冻保存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0头供体母猪获得的291枚可用胚胎(囊胚/桑葚胚),采用二步法开放式拉长细管(OPS,openpulledstraw)玻璃化冷冻技术进行保存,即胚胎首先在冷冻液I(TCM199+20%FBS+10%EG+10%DMSO)中平衡3min,然后立即转入冷冻液II(TCM199+20%FBS+20%EG+20%DMSO+0.4mol/LSUC)中并在1min内装管,直接投入液氮保存;3个月后解冻移植给8头受体母猪,其中1头怀孕产仔(8头活仔),在我国首次获得猪胚胎超低温(-196℃)冷冻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