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畜禽场粪便匹配农田面积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基于种养平衡的生态模式,根据上海地区单位饲养规模畜禽场粪便产生量及其氮磷含量和各类农作物氮磷需求量,研究分析了基于氮磷养分管理的单位养殖规模畜禽场产生的粪便还田利用需匹配的三大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在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氮磷养分的来源和满足农作物氮养分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农作物对氮磷养分需求的木桶效应,各类畜禽粪便提供的磷养分总体上超过各类农作物对磷养分的需求量,具有流失污染环境的隐患。因此,提出了畜禽场粪便还田利用农田面积匹配应基于农作物磷养分需求,不足的氮养分可通过化肥氮给予补充,从而达到种养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禽生态养殖。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还田利用 匹配农田面积 环境安全 上海郊区


猪IFNα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条件的优化及高密度发酵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发酵时间、接种量、pH值、诱导剂量等方面对重组基因工程(毕赤酵母甲醇利用缓慢型)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探索了酵母菌表达猪IFNα的发酵工艺,包括种细胞密度对初始发酵期的影响,补加甘油、甲醇速率条件的控制等.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时,诱导最佳时间为96 h,甲醇最适浓度为8 g/L,发酵pH范围为6.4~9.0,最适接种量2∶1.在分批发酵、接种量为10%且种子细胞光密度(OD600)为5~6时,最有利于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在补料发酵时,根据溶氧控制甘油流加速率与时机,细胞干重达到118.75 g/L,在48 h重组猪IFNα表达量达到1.304 g/L.


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由水稻品种珍汕97B和旱稻品种IRAT109构建的重组自交系195个株系的胚芽鞘长度及抗旱系数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胚芽鞘长度与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2206**。应用由213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对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进行了定位。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主效QTL各为13个和5个,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2.28%~22.65%;在第9染色体上两者的QTL出现在相同的分子标记区间(RM160-RM215)。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分别为17对和3对,影响胚芽鞘长度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58·35%;影响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11.93%。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分别与其他研究中控制根系性状(深根干质量、根深、根长、根数等)的QTL位于相同的标记区间。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胚芽鞘长度 抗旱系数 数量性状座位 水稻


莱川杂交肉鹅早期本重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
《中国畜牧杂志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用losistic、Gompertz、Bertalanffy3种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拟合了莱川杂交肉鹅1~9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个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莱川杂交肉鹅的生长过程,拟合度均在0.99以上.最佳模型为Gompertz,其生长的拐点时间为5.89周龄,拐点体重为1696.47g,最大周增重为396.26g.
关键词: 畜牧、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模型 莱川杂交 肉鹅


有机缓释肥与蛭石的配比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Deltastar黄瓜为材料,将无土栽培专用有机缓释肥与蛭石4种比例混合的基质作为栽培基质,用无土栽培专用装置,以重力滴灌清水来探讨在无机基质中添加有机缓释肥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缓释肥具有营养全面、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施用有机缓释肥的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鲜果重均显著优于纯蛭石浇灌营养液的。施用有机缓释肥黄瓜鲜果产量平均比纯蛭石的提高35.6%。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与有机缓释肥的体积比为20∶1时黄瓜的生长和产量表现最好。


几条随机克隆的香菇顺式因子特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6个利用启动子探测载体和酵母表达体系克隆得到的香菇顺式调控因子的调控稳定性和序列结构特征。在酵母中进行2次转化,根据在X-gal培养基上的显色初步研究其调控稳定性;根据显色深浅不同,判断其调控能力的强弱,并结合序列特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在酵母中具有稳定的调控功能,所克隆序列具有丝状真菌生物启动子典型结构,如CT丰富区T、ATA框、GC框、CAAT框。详细分析了其中1条克隆片段序列特征,并与已知的香菇GPD启动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香菇顺式调控元件的结构特点。


菇渣复合基质栽培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菇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加入不同体积配比的珍珠岩、蛭石,进行了番茄、甜椒和黄瓜营养钵育苗试验,筛选出可以作为草炭混合育苗基质替代品的菇渣混合基质。结果表明:菇渣中全N、P、K含量显著高于草炭,在浇清水的情况下,T2(菇渣∶珍珠岩为3∶1)、T3(菇渣∶珍珠岩为2∶1)混合基质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CK(草炭∶珍珠岩为1∶1),而菇渣和珍珠岩复合基质中菇渣含量与番茄、甜椒、黄瓜壮苗指数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9993、r=0.9808、r=0.9641。因此,在营养钵育苗中推荐使用菇渣复合基质育苗。


酶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环境生物污染治理中的新星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控制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换污染物。一些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由于具有高毒性,且难以被自然界微生物降解,已经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生物治理以其低成本、完成矿质化和实现原位处理等特点,成为较好的治理技术。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是一种发现新的生物表型和新酶的好方法,DNA改组是重要的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成功地改造了许多在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的商业酶。综述了近年来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技术在环境生物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 污染治理 环境生物技术 DNA改组 体外定向分子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