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酸探针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地高辛(DIG)标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pol基因的保守片段制成核酸探针,与IBV参考株、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流感病毒、正常鸡胚尿囊液及正常鸡肾组织等的RT-PCR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检测探针的特异性,结果该探针仅与IBV毒株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阳性,与对照病毒和组织的RT-PCR产物杂交呈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探针最低能检出约3.4pg的IBVRT-PCR产物。用该方法检测了38份疑似IBV临床病料,31份阳性;而用RT-PCR法扩增IBVS2基因确诊为阳性的只有29份。对人工接种IBV H52弱毒苗鸡咽喉和肛门拭子32份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结果表明,利用DIG探针检测IBV的RT-PCR产物,特异性和敏感性强,可重复,能克服RT-PCR非特异性反应和探针Northern杂交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DIG探针 RT-PCR 检测 鸡


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的内源植物激素变化动态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本身的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研究,探讨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粳1号、特青、V20B为遗传转化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遗传转化过程中4个主要时期愈伤组织中的内源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的含量。【结果】IAA主要存在于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上及芽中,且过高的IAA含量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Z主要存在于种胚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启动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外植体中的Z含量太低,即使有较高的IAA含量也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过高的A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利,但在继代培养时适量升高ABA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结论】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种类、含量及协调平衡是水稻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关键。同时,诱导培养基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浓度与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物中的培养力(愈伤组织质量,芽长和诱导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培养基中加入2,4-D等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会对愈伤中的内源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内源激素 2,4-D 水稻 愈伤组织 高效液相色谱


桑黄黄酮高产菌株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中国酿造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菌丝体黄酮含量、产量及胞外黄酮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产黄酮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适培养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3g/L,MgSO41.5g/L。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产黄酮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


空间诱变选育特小型黄瓜新种质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通过地面种植、观察、分离、纯化,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CHA03-10-2-2。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特小型黄瓜新品种。


南瓜新品种‘金香玉’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香玉’为小型南瓜新品种。该品种特早熟,易坐果,单株坐果5~8个,单果质量250~300g,果实宝塔形,果皮乳黄底覆9~10条橙红色浅棱沟,肉质粉、香、甜、糯,口感极佳,适合各地春秋两季大中棚覆盖栽培。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尤其是剑叶的形态性状及生理特性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利用来源于籼稻珍汕97/HR5后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形态(长、宽、长宽比)、剑叶代谢产物(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和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进行了考查分析和QTL定位。共检测到26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4.77%~31.67%。其中控制剑叶形态的QTL主要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控制剑叶代谢产物的QTL主要位于第3、7和10染色体,控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主要位于第3、4和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TL,在后期功能型超级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鸡腿菇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工艺及结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对鸡腿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用离子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化学和光谱学方法对均一多糖CC30w-1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菇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95℃,料液比为1∶12;最佳脱蛋白条件:样品-氯仿+正丁醇为3∶1(V/V),氯仿-正丁醇为3∶1(V/V),反应时间为20min,脱蛋白次数为7;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CC30w-1分子量为1.94×104Da,糖组成为Fuc∶Gal=1∶4.02;岩藻糖以端基方式连接,半乳糖主要以1,6-和1,2,6-两种方式连接,3个主要的连接方式的摩尔比为1.15∶2.88∶1;主要由(1,6)-α-D-Galp糖残基构成主链,在O-2位被α-Fucp糖残基取代的5个单糖残基组成的结构重复单元。


区分动物疫苗免疫与病毒感染的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鉴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作为抗原的ELISA,适用于鉴别诊断感染和注苗动物。以3ABC基因片段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3AB基因片段,与pET32a连接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3AB蛋白,分子量约为50Ku,ELISA结果显示,重组3AB蛋白可用于猪、牛口蹄疫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抗体的鉴别诊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1株GP5蛋白和N蛋白的原核表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pET-E和pET-N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诱导剂IPTG的诱导,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39 KDa和31 KDa左右。通过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蛋白活性,发现两种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均能与PRRS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生物学活性,这就为下一步目的蛋白的纯化、蛋白高级结构的研究以及以GP5和N蛋白为抗原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氟铃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制
《植物保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现有成熟的昆虫生长抑制剂中寻找和挖掘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药剂,不仅可以扩大该药剂的应用范围,还可以大大减少新药开发及其注册的费用和时间。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氟铃脲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水稻植株体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明显大于离体条件下的毒力,前者的EC_(50)是后者的4.1倍。氟铃脲处理水稻后对植株体内抗性相关酶的影响表明,50μg/mL氟铃脲喷洒水稻后,植株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高,总几丁质酶活性在喷药后第14天增加明显。由此表明,该药剂在水稻植株体上具有诱导产生抗病反应的作用。50μg/mL氟铃脲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达到88.6%,为其替代井冈霉素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