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珍汕97B与多年生稻种质AAV002863的DH群体(198个株系)构建了包含140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检测了影响水稻低温发芽力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15℃下处理6d,两亲本珍汕97B与多年生稻AAV002863的发芽率分别为79.7%和30.1%,DH群体间的发芽率变化在0%~100%。QTL定位分析检测到2个与低温发芽力相关的基因座,分别位于第3和第10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2.6%和12.9%,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多年生稻AAV002863和珍汕97B。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与第10染色体上存在影响低温发芽力的互作位点,其互作可以提高低温发芽力,参与互作的第10染色体上的位点也具有加性主效应。
缓释化肥再认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针对缓释肥的概念、研究对象、生产成本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论述。文章强调,在室内纯水中获得的缓释肥特性测定值与将其施入田间土壤后的实际缓释值将有很大偏差;缓释肥单位养分的成本、售价将比普通肥显著提高;缓释肥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特别是随产品带入土壤的过量硫、聚烯烃和甲醛等有害物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论文提供了评价缓释肥农化性质的若干建议:如用土壤真溶液替代纯水去测定缓释肥的溶解特性;开展缓释肥的15N同位素标记研究以及规范田间与小区肥效试验等。
关键词: 缓释肥料 硫包尿素 尿甲醛 农业生态环境 土壤真溶液


基于网络计算的农业远程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网络计算需要处理分布式异构数据调用和分布式计算的问题,将网络计算中单个节点的计算环境处理成浏览器/服务器架构,采用Java数据库接口中间件、Applet与Servlet通讯以及Java类包数据签名等技术,设计了能调用和访问分布式异构数据并进行分布式计算的计算环境,在集成了常用农业生产优化模型分析和专家系统等的农业远程分析系统中,对B/S结构中的网络计算环境设计进行了实现。用于计算和推理分析的Java类包通过浏览器下载到本地运行;系统分别在Applet上给出数据库接口,供客户端连接本地或远程的不同类型数据库,实现了对分布式数据的在线分析决策。


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肥效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采用4种改性的无机包膜材料,试制出了成本较低的包膜缓释尿素,用水中溶出率法测定了包膜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盆栽水稻评价了包膜缓释尿素的肥效,并与国外的有机缓释氮肥(M ethy lene U rea)和高聚物包膜复合肥(O sm ocotte)进行了比较,表明固-液反应型包膜尿素具有较好的养分缓释效果,4种包膜尿素与等氮和等重常规尿素相比,栽培水稻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其中LU增产最显著,比等氮和等重尿素处理分别增产41.5%和35.7%,肥料当季利用率达到43.9%,好于国外的有机缓释氮肥和高聚物包膜复合肥,养分释放特征与水稻氮素营养特征较为接近,可为水稻一次性施肥所用。


红花石蒜茎尖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mm的石蒜茎尖放在MS+0.4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上预培养5d,在25℃下用预处理液处理20min,接着用冰浴的玻璃化保护剂PVS2在冰浴中处理80min后,换新鲜PVS2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保存24h后,于40℃水浴中快速解冻2min,用MS+1.2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20min,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5℃下暗培养7d后,转入光照强度为36μmol·m-2·s-1和光暗周期12/12h条件下培养。2周后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0%,植株再生率达53%。
六盘山区栽培双孢菇保湿控温技术初探
《食用菌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六盘山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雨不均;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这些都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的不利因素。但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夏季温度低的优势,在南方夏季高温不能出菇的市场空缺的市场优势栽培双孢菇,目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几年来我们采取边试验边生产的技术路线,对干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的保湿控温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性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转基因作物的遗传污染、转基因作物对靶标昆虫抗性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5个方面,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