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萃取玉米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直接水提法以及超声萃取法制备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表明:直接水提法提取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是,浸提温度80℃,提取液pH值为5,时间为70min,料液比(g∶mL)为1∶10,提取率为57.14%。在上述最佳条件下超声萃取的最优组合为:功率400W,频率20040Hz,萃取时间15min,提取率高达70.18%,比直接水提法提高了提取率,且所得水溶性膳食纤维外观上要比直接水提取法好,颗粒较细腻。


猪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2的分子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b0,+AT-2的全长cDNA序列。基于NCBI发布的人和鼠b0,+AT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后在同源区设计引物,获取cDNA片段;再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猪b0,+AT-2的全长1 488 bp,包括90 bp的3′非翻译区(UTR)和126 bp的5′UTR;编码区(CDS)编码423个氨基酸残基,分别和人、鼠b0,+AT以及猪b0,+AT-1有75.1%、71.9%和86.6%的同源性。
关键词: 氨基酸转运载体 b0,+AT-2 SLC7A9 克隆 序列分析


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表现最佳,产量最高,达8 668kg/hm2。氮素用量减至80%的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分别为8390kg/hm2和8 512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产量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与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产量均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9.1%,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施处理和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8%和49.5%,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施处理。


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法进行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质量比,下同)和1:60时,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为86.22%和78.10%,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为82.51%和74.4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1:500)拌种、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1:100)包衣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药种比为1:70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分别为68.45%和57.88%,与对照药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1:50)包衣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1:500)拌种、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1:100)包衣相比差异显著。


余江县农业持续化实证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余江县50 a的统计资料,对该县农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业集约度的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该县农业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使得农业持续性增强.1998年与1949年相比,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生态持续性分别增加了85.15%,23.66倍,47.38%,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27%,6.76%,0.79%.农业持续性从0.229 4提高到0.753 3,增加了2.29倍,年递增达到了2.46%.利用农业集约度和农业持续性相互关系建立模型,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农业集约度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可持续性就增加了0.000 1.因此,农业集约化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4.4%~76.2%,且对小麦安全,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田间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25~75g/hm2。
关键词: 杀菌剂 12.5%欧博悬浮剂 小麦纹枯病 防治效果


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土壤持水、供水性能比较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典型草地表层土壤的结构、持水性能及供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打旺群落持水能力最强,其次为百里香群落,再者为长芒草群落和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最低;百里香群落的土壤供水能力最大,大针茅群落最小,沙打旺群落、长芒草群落及铁杆蒿群落次之;土壤失水速度为大针茅群落>铁杆蒿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群落>长芒草群落。百里香群落草地土壤饱和含水量最高,大针茅群落最低。田间持水量及有效水含量随>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而提高。饱和导水率为:百里香群落>沙打旺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成正相关。与大针茅群落等其它草地相比,沙打旺群落和百里香群落土壤条件较好,可促进土壤水分的入渗、保留及供给植被利用,提高该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速度,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甘蔗花叶病毒CI蛋白在玉米韧皮部细胞中的免疫定位
《植物保护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CI基因的功能,对CI蛋白进行了免疫定位。利用RT-PCR方法,扩增甘蔗花叶病毒北京株系(SCMV Beijing isolate,SCMV-BJ)CI基因部分片段,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重组质粒pETCIF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CI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将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兔子获得特异性较高的抗血清,利用该抗血清,对健康玉米和受病毒侵染的玉米茎、叶脉和叶片进行免疫金标记,在茎和叶脉韧皮部筛管的细胞壁处有金颗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