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病毒种群结构及分子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植物病毒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以及植物寄主和昆虫介体对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并阐释了植物病毒的分子变异机制。


长期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植烟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结构条件下的土壤进行烤烟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化肥的土壤易于板结,不利于烤烟根系生长发育;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利于烤烟发育和保证丰产,尤其是有机无机长期配施的土壤,烤烟上部叶开片完全,上中下部叶所占比例适当,叶片酶活性强,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在烟株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分布地下部顺序为N>K2O>P2O5,地上部为K2O>N>P2O5;氮磷钾在不同器官的含量均为叶>茎>根,在叶的不同部位N和P2O5含量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而K2O含量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不同处理磷钾吸收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NPK>M>NPK>CK,氮为MNPK>NPK>M>CK;不同处理同一部位叶片磷钾和下部叶氮含量顺序与全株含量基本相同,而中上部叶氮含量则以NPK处理最高。上述结果为选择适宜的植烟土壤和修复连作烟田土壤提供了科学依据。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微菌核形成能力等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70.3%,少数为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21.6%和8.1%。不同培养类型的菌株致病力也不同,以菌丝型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菌核型次之,中间型最弱。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


地黄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能同时检测Re MV、TMV和ToMV的简并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黄病毒样品进行了检测。共克隆了25个病毒样品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4个病毒样品均是Re MV,其相近病毒TMV未检测到,ToMV仅在一个野生地黄样品上检出,说明Re MV在我国栽培地黄和野生地黄上普遍存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绩效探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近年来理论界的研究分析,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进行了归纳和探讨。表明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户联合、引导和保护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能力,推进规模经营、抵御风险、聚递信息、技术转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制度绩效。


5-硝基愈创木酚铜的制备与活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5-硝基愈创木酚钠与硫酸铜反应制备5-硝基愈创木酚铜,并比较了二者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小麦苗:0.3μg/mL、油菜苗:0.01μg/mL),5-硝基愈创木酚铜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植物的生长基本无影响。在高浓度下(10μg/mL)二者均能抑制油菜苗生长,且5-硝基愈创木酚铜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硝基愈创木酚铜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能够促进麦苗生长,但是5-硝基愈创木酚钠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宽于5-硝基愈创木酚铜。5-硝基愈创木酚铜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活性,但与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相比较应用价值不大。
关键词: 5-硝基愈创木酚钠 5-硝基愈创木酚铜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